第一百六十四章 开会不开火,才算真本事
我低头,看见几个工人正抬着红布盖的木牌往空地走。
阳光透过红旗照在我手背上,陈师傅工具套的铜扣硌着皮肤。
我摸出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届火种委员会,候选人……”
山脚下突然传来喝彩声。我知道,有些火,该添第二把柴了。
脚下的喝彩声里裹着松木板的新漆味,我扶着瞭望塔的栏杆往下看,红布掀开的瞬间,"红星火种技术协作研究所"的木牌在晨雾里泛着暖光。
王处长举着搪瓷缸敬茶的手僵在半空——他大概没料到,来剪彩的除了部里的老周,还有三个穿着粗布工装的人:陈铁柱裤脚沾着铁渣,云南的老电工背着工具包,脸上挂着被高原晒出的红血丝。
"林总!"小王从塔下冲上来,额头渗着汗,"会议室的座次表贴出来了。"他递来张油印纸,最末席用红笔标着"陈铁柱(民办锻工组)"。
我摸了摸口袋里的羊角锤——这是昨儿陈铁柱送的,把手上还留着他掌心的老茧印。
"走。"我拍了拍小王肩膀,"该烧第二把火了。"
会议室的门推开时,茶香混着油墨味扑面而来。
九张藤椅沿长桌摆成半圆,主持方的干事正踮脚调整名牌,陈铁柱站在最边上,低头盯着自己的布鞋尖,粗布褂子洗得发白,却浆得板正。
林小川抱着一摞图纸靠在窗台上,喉结动了动,又把话咽回去——这小子,跟去年在车间撞翻搪瓷缸时一个德行。
"小川。"我把锤子递过去。
他愣了愣,锤头还沾着陈铁柱锻打时的火星印子。"去把主席台那块松地板敲实了。"我指了指脚下,"昨儿踩上去吱呀响。"
他眼睛突然亮起来,转身冲门外喊:"老张!
拿撬棍来!"几个青工呼啦啦涌进来,撬棍凿进地板缝的声响惊得茶碗叮当。
王处长刚要开口,老周副部长端着茶盏笑:"让年轻人折腾,咱们看个新鲜。"
三块松木板拆下来时,陈铁柱突然蹲下去,用指节敲了敲露出的水泥地:"这底下空。"他从裤兜摸出个铆钉——是他锻工组的手艺,比市面上的厚三分,"用这个,更牢。"林小川接过铆钉的手在抖,我看见他喉结动了动,没说话,只用力点了点头。
锤子敲打的声音在会议室里荡开。
等新地板铺好,藤椅的位置早乱了——陈铁柱的名牌不知怎么就挪到了中间,边上是大厂的总工,再边上是军代表。
王处长盯着重新排过的座位表,张了张嘴,到底没说话。
"地不平,坐不稳。"我摸出搪瓷缸喝了口茶,"这是规矩。"
议题开始时,大厂的刘总工推了推金丝眼镜:"我提个方案——建立标准化实验室,统一采购西德的检测设备,预算一百万。"他翻开文件夹,里面是锃亮的仪器彩页,"有了这些,咱们的精度能提两个等级。"
林小川"腾"地站起来,图纸在手里攥出褶子:"刘工,咱们三百个协作点,九成在山沟里,连自来水都不通!
上个月青海的同志写信说,继电器一沾水就锈,修都没法修——您这实验室建在西宁,还是建在格尔木?"
会场静了一瞬。
苏晚晴从文件袋里抽出一沓报表,玻璃镜片反着光:"过去半年,87%的故障是密封失效、接插松动、润滑不足。"她指尖敲了敲数据栏,"不是缺高精尖,是缺把油壶送到对的人手里。"
刘总工的脸涨红了:"那总不能永远用土办法——"
"土办法怎么了?"朱卫东突然起身,从帆布袋里掏出个玻璃罐,盐水里泡着个黑黢黢的继电器,"这是湘南协作点寄来的"战损品",前线用它控制探照灯,坏了就得摸黑。"他用棉布蘸着柴油擦触点,动作轻得像哄孩子,"我们修它,不用洋设备,就靠这个——"
他拧开一个铁皮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不同型号的棉布条,"三分钟预热,顺着纹路擦,触点就能再生。"继电器的金属片在他手里转了两圈,"咔嗒"一声闭合了。
会场里响起抽气声。
老罗不知什么时候摸出个录音机,按下按钮,内蒙古的风雪声混着粗哑的哼唱飘出来:"触点黑,别慌神,棉布蘸油轻轻蹭;接插松,别犯愁,铜丝绕三紧又柔......"
陈铁柱突然笑了,露出两颗虎牙:"这顺口溜,我那锻工组的小子们也会唱。"他摸出随身的小锉刀,在桌上划拉,"上个月给甘肃修冲床,没润滑油,我们拿羊油熬了兑草木灰,照样撑了半个月。"
表决时,举手的手像片小树林。
刘总工最后一个放下手,叹了口气:"我输了。"他指节敲了敲朱卫东的继电器,"不是输在数据,是输在......"他顿了顿,"输在你们让我想起,当年在车间蹲地上修老机床的日子。"
散会时,老教授捏着会议纪要不肯走:"小林啊,你们没吵赢,也没压服,可人人都觉得是自己想通的。"他推了推眼镜,"这比一百个实验室都金贵。"
我送他出门,月光漫过台阶,陈铁柱蹲在阴影里,小锉刀在螺丝刀刃口上蹭得发亮。
他抬头看见我,搓了搓手:"这把刀头太钝,改改,明儿寄给云南的老张,他修电机用得着。"
回到办公室,会议纪要的墨迹还没干。
我添了行小字:"真正的标准,不在纸上,在手上。"窗外传来油印机的轻响——苏晚晴准是又在赶《协作动态简报》,头版的口号我都能猜到:"会开得好,不如扳手咬得牢。"
后半夜起了风,吹得窗棂哐哐响。
我翻出陈师傅的工具套,铜扣在月光下泛着暖光。
抽屉最底层的牛皮纸封件还在,那是各协作点报上来的"下季度最可能趴窝的三台机器"清单。
我摸出钢笔,在"工具包供应体系"的进度栏打了个勾——首批工具包该下料了,得让陈铁柱的锻工组多打两百个铆钉。
风里飘来淡淡的机油味,像极了当年废料堆里的味道。
我关上台灯,听见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是给各协作点运钢材的专列。
月光透过窗户落在桌上,照着新刻的公章:"红星火种技术协作研究所"。
我知道,等天一亮,这枚章就要盖在工具包的发货单上了。
有些火,才刚烧旺。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095/1111096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