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值得


舒雪盯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代码,沉思了良久,就在大家都不说话时,她突然问道。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一次性传输所有汉字呢?能不能换个思路?”

  她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起来。

  “我们可以做一个精简版的汉字库,烧录在BP机的ROM里。传输时,不传整个字的图形,只传这个字在字库里的区位码。比如‘北’字,就传输‘17-21’,接收端BP机收到这组号码,就从内置的字库里把这个字调出来显示。”

  “这样的话,传输的数据量是不是就大大减少了…”

  李文一拍脑袋,眼睛瞬间亮了。

  “对啊!这不就是索引模式?相当于我们只传书的目录编号,而不是整本书的内容…”

  “舒总,您的脑袋真是太好使了!”

  于是,大家又开始吭哧吭哧改进,沿着这个新思路进行开发,效率果然大幅提升。

  但做着做着,问题又来了。

  内置字库需要占用宝贵的ROM空间,而这会儿的存储芯片价格高昂,如何平衡字库大小和成本,成了新的难题。

  李文计算着,眉头紧皱。

  “常用汉字大概三千多个,如果每个字都用16  *  16点阵,那需要的存储空间…”

  “我们要做取舍。”

  舒雪果断下了决策。

  “优先保证一级二级常用汉字,生僻字暂时不考虑支持,或者用拼音代替。我们要做的是满足90%以上用户的日常需求,而不是录入一部康熙字典。”

  硬件方面,陈越也遇到了麻烦。

  他们原本考虑的是,用漂亮国一家公司的字符生成芯片,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线。

  可这款芯片的时序要求和他们的主控芯片不太匹配,调试起来异常繁琐,经常出现显示乱码或者花屏。

  连续试了一个多周,调试接连失败,陈越气得差点把开发板摔了,忍不住狠狠骂了句。

  “这洋玩意儿真特娘的倔!”

  正好李文端着几碗炸酱面进来,给大家当加班宵夜,顺口接了一句。

  “越哥,它倔你不能比它更倔啊?要不试试哄哄它?俺老家驴犟的时候,喂把黑豆就好使。”

  会议室里顿时笑成一片,压抑的气氛缓解了不少。

  张猛一边拌着面一边笑道。

  “李文,你这黑豆怕是喂不进芯片里。不过话说回来,时序不对,是不是咱们的时钟信号没给它踩准点?”

  这本来是句玩笑话,却一下子点醒了陈越。

  “时钟信号?等等…”

  “也许是我们用的晶振精度不够?或者电源滤波没做好,引入了干扰?”

  他放下碗,也顾不上吃面了,拉着小组的人重新检查时钟电路和电源模块。

  果然,更换了一个更高精度的晶振,并加强了滤波后,芯片的“脾气”顺了不少,显示稳定性大幅提高。

  最顺利的应该是外观设计了,周毅不到三天,就和舒雪敲定下来几个设计图,舒雪联系了吴启荣选款,最终定下了款式。

  至于王海,为了找到一个质量可靠又价格低廉的塑料外壳供应商,他几乎跑遍了京郊的模具厂。

  再三比较之后,他选定一家乡镇小厂,老师傅技术着实不错,但厂里的要价不低。

  王海对着那厂长好一番软磨硬泡,最后灵机一动,指着厂里墙上挂的“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奖状说。

  “厂长,您看,我们是有清大和研究所背景的高科技公司,您是先进单位,咱们这结合叫‘科技下乡,产业升级’!这要是成功了,以后您这厂子可就是高科技配套企业了,说出去多有面子!这单您少赚点,就当支持科技创新了~”

  老厂长被王海说得晕乎乎,又对清大和研究所的名头心怀敬畏,到最后还真以一个优惠的价格接下了订单。

  就这样,大家**协力,累了就在会客室的沙发上眯一会儿,饿了有舒雪安排王玥订餐,保证大家的伙食,整个雪晔的干劲空前高涨。

  一个月后,当第一个清晰的“京”字显示在BP机那小小的屏幕上时,众人沸腾了。

  “成功了!成功了!”

  “汉字!是我们的汉字!”

  陈越激动得手都在抖,其他心思细一些的,更是直接红了眼眶。

  舒雪看着屏幕上那方方正正的汉字,心中也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和激动。

  雪晔不仅仅是在开发一款产品,更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通信时代,刻上中国的印记,这是一件前所未有,且意义非凡的事。

  她拿起电话,拨通了吴启荣的号码。

  “吴总,第一个技术节点,我们拿下了。”

  电话那头,吴启荣显然也愣了一下,随即传来爽朗的大笑声。

  “好!好!舒总,你们果然没让我失望!我这就安排人过来验收,顺便把下一阶段的款项带过去。”

  挂断电话,舒雪转身看向团队成员。

  “大家辛苦了!这只是第一个里程碑,后面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但今晚,我们可以好好庆祝一下!”

  众人欢呼起来,个个精神振奋。

  当天晚上,舒雪自掏腰包,在附近包了一家私房餐馆吃饭。

  餐馆里热气腾腾,人声鼎沸。

  雪晔技术的全体员工围坐了四张大圆桌,桌上摆满了焦溜丸子、宫保鸡丁、红烧带鱼、地三鲜等硬菜,中间还架着个咕嘟冒泡的铜火锅,羊肉片下去一涮,香气四溢。

  舒雪站起身,脸上带着笑。

  “这第一个多月,大家辛苦了!汉显一号首战告捷,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汗水,这一杯,敬我们自己,敬雪晔!”

  “敬舒总!敬雪晔!”

  所有人都站起来,啤酒、北冰洋汽水、茶水混杂在一起,兴奋地将杯子碰得叮当响。

  李文吃得满嘴油,还不忘耍宝。

  “舒总,以后要是天天能这么攻关成功就好了,咱就能天天改善伙食了!”

  王海笑着怼他一下。

  “美得你!真当舒总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不过说真的,这一个月总算没白熬,看到那个‘京’字出来,我这心里头,比吃了红烧肉还舒坦!”

  张猛多喝了两杯。

  “说真的,当初舒总提出要做汉字显示,我心里没底。没想到,还真搞成了!这思路一换,天地宽啊。”

  赵敏点点头。

  “是啊,等协议优化完,传输效率还能再提升。我甚至在想,以后能不能显示简单的数字或者符号,比如天气预报什么的…”

  陈越是技术脑袋,人比较实在,已经开始琢磨下一步。

  “晶振和电源的问题解决了,但批量生产时的良品率还得抓。还有射频部分的抗干扰能力,也得继续测试。”

  舒雪听着大家的议论,看到这群充满才华和激情的技术人,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这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晚上八点,众人才酒足饭饱,陆续散去。

  舒雪结了账,和众人道别。

  和她同路的还有两个家住研究所家属院方向的年轻技术员,小刘和小张。

  小刘喝的是汽水,很清醒。

  “舒总,我来开车送您回去吧?”

  “行,我其实没喝两口,那就等到了你家附近,我再开回去吧。”

  舒雪坐到了副驾驶。

  车窗开着,晚风徐徐吹来,吹散了夏日的闷热。

  小刘和小张在离家不远的胡同口依次下了车,舒雪调转车头,准备回家。

  在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她无意间一抬眼,瞥见斜对面一家门脸颇大的饭馆——“丰泽园”。

  这算是京城老字号,档次比他们刚才聚餐的小饭馆高不少,此时丰泽园的玻璃门被推开,两个人说着话走了出来。

  走在前面的那个微胖的身影,穿着衬衣,舒雪一眼就认了出来,正是下午才通过电话的吴启荣。

  他正侧着头,满脸堆笑地和旁边的人说着什么,而旁边那个人…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035/4332848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