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袁氏覆灭,甄宓
郭嘉于庆功宴上那句轻描淡写却石破天惊的“请刘景升让出荆州”,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
在曹操心中漾开圈圈涟漪,标志着战略目光已从尸骨未寒的河北战场,投向了更南方的广袤土地。
然而,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眼下最紧迫之事,乃是彻底消化官渡之战的胜利果实,将名义上已易主的河北,真正地、彻底地纳入掌控。
曹操在许昌并未停留太久,接受了盛大的凯旋仪式和短暂的休整后,便再次披挂上阵,挟大胜之威,亲率得胜之师,北渡黄河,剑指袁绍的老巢——冀州!
此时的河北,已是一片风雨飘摇。
袁绍自官渡惨败,仓皇逃回邺城后,又惊又怒,加之多年征战积劳,竟一病不起。
曾经“四世三公”的荣耀,“天下楷模”的声望,在官渡那把大火和十万大军的灰飞烟灭中,已然荡然无存。
他躺在病榻上,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战场上的溃败之声和谋士们的争吵,心中充满了不甘、愤懑与无尽的悔恨。
“若听田丰、沮授之言,何至于此……若早日除掉郭图、审配这等谗佞……”
然而,一切都晚了。昭宁八年夏,袁绍在无尽的悔恨与病痛折磨中,呕血不止,最终在邺城黯然离世,结束了他曾经辉煌却最终败亡的一生。
袁绍一死,本就暗流汹涌的袁氏集团,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和内斗漩涡。
他生前未能明确继承人,导致长子袁谭(时任青州刺史)与幼子袁尚(受审配、逢纪等拥护,留守邺城)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
袁谭率兵从青州赶来奔丧,并试图以长子身份接管权力。
而审配、逢纪等人则矫称袁绍遗命,拥立袁尚继位,紧闭邺城城门,拒绝袁谭入内。
兄弟二人,一个在城外,一个在城内,剑拔弩张,几乎兵戎相见。袁绍麾下旧将如张郃、高览等,见此情形,心寒不已,各生去意。
这正是曹操等待已久的最佳时机!
中军大帐内,曹操与麾下核心谋士将领商议进军方略。
曹洪、夏侯惇等将领主张趁其内乱,立刻发兵强攻,一举拿下邺城。
“大哥,袁家小子自己打起来了,正是天赐良机!”
“咱们直接打过去,保管把他们一锅端了!”曹洪摩拳擦掌。
然而,郭嘉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他虽面色依旧苍白,咳嗽不时打断他的话语,但眼神却愈发深邃锐利。
“明公,袁氏兄弟,譬如疥癣之疾。”
“其麾下审配、逢纪、郭图等,各怀鬼胎,互相倾轧。”
“我军若急攻之,彼等外临大敌,或可暂时放下嫌隙,合力相保,反增我军攻坚之难度。”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洞察人心的冷笑,
“不若……暂缓兵锋,外示羸弱,使其安心内斗。”
“彼无外患,则内争必烈!”
“此所谓‘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
“待其两败俱伤,元气大伤之时,我军再以雷霆之势击之,则可事半功倍,尽收河北之地!”
荀攸亦附和道:
“奉孝所言极是。可先派使者,假意册封安抚,迷惑其心。”
“同时,分兵收取河北其他未附郡县,剪除其羽翼,最后再集中力量,解决邺城。”
曹操听罢,抚掌大笑:
“奉孝、公达,真吾之张良、陈平也!”
“此策大善!就依此计!”
于是,曹操并未立刻强攻邺城,反而做出兵力不足、需要休整的假象。
甚至派出使者,分别对袁谭、袁尚进行“安抚”,承认他们的“地位”,并故意流露出对河北之地兴趣不大的姿态(自然是麻痹对方)。
同时,他命令曹仁、张辽、徐晃等将领,分兵攻略冀州、并州各地负隅顽抗的城池,以及袁谭控制的青州部分区域。
这一“缓兵之计”效果立竿见影。
袁谭、袁尚见曹操似乎无意立刻吞并河北,心中警惕大减,立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争夺继承权的内斗之中。
兄弟二人从暗斗转为明争,甚至爆发了小规模的军事冲突。
审配、逢纪与支持袁谭的郭图、辛评等人更是势同水火,在邺城内互相攻讦,使得本已不稳的统治更加混乱。
河北人心离散,士民皆知其亡无日。
昭宁九年春,曹操认为时机成熟,终于挥师直指邺城。
此时,经过近一年的内耗,袁尚势力已大为削弱,且失去了周边郡县的支援,困守孤城。
曹操大军将邺城围得水泄不通。
他并未急于强攻,而是采纳谋士建议,引漳水灌城!
滔滔漳水被引入壕沟,漫灌城墙根基,城中水深数尺,屋舍倒塌,粮草霉烂,军民陷入绝境。
围城期间,袁谭曾试图从外部救援,被曹操早有准备的打援部队击退。
而邺城内,审配虽负隅顽抗,但军心早已涣散。
最终,在围城数月之后,邺城守军再也无法支撑。
审配在巷战中力战而死,袁尚见大势已去,趁乱率领少数亲信,突围北逃,投奔幽州的乌桓蹋顿单于。
昭宁十年(公元204年)秋,曹操大军终于攻破了这座河北最坚固的城池——邺城!
城门洞开,曹军精锐如同潮水般涌入这座曾经属于袁绍的辉煌都城。
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被水浸泡后的狼藉和战争留下的残破。
曹操在许褚、典韦等虎士的护卫下,策马缓缓行于邺城街道上,看着这座象征着河北权力中心的城池最终臣服在自己脚下,心中豪情与感慨交织。
他径直来到了已然残破的袁绍府邸。
昔日车水马龙、冠盖云集的袁府,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和惊慌失措的仆役、女眷。
曹军士卒正在府中清查、控制人员。就在这时,后宅一处相对完好的庭院中,传来一阵细微的骚动。
曹操信步走去,只见一群兵士正围着一处房门,似乎有所发现。
“何事?”曹操沉声问道。
一名校尉连忙回禀:
“司空,屋内发现袁氏女眷,其中一人……容貌殊丽,气质不凡,似是袁熙之妻,甄氏。”
曹操目光扫去,只见房门内,几名女子相拥瑟瑟发抖,而其中一人,虽鬓发微乱,衣衫素朴,却难掩其绝代风华。
她肌肤胜雪,眉目如画,气质娴静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忧郁与高贵,宛如浊世中一朵静静绽放的白莲,与周围的慌乱景象格格不入。
此女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甄宓,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
就在曹操打量甄宓之时,跟随在他身后、年仅十七八岁的长子曹丕,目光触及甄宓的瞬间,整个人如同被雷电击中般僵住了!
他自幼生长于军旅,何曾见过如此清丽脱俗、我见犹怜的女子?
一时间,竟看得痴了,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惊艳与渴望。
曹操何等人物,立刻察觉到了身后长子的异样。
他微微侧头,瞥了一眼失态的曹丕,随即转回头,目光再次落在那惊惶却依旧保持着一丝镇定的甄宓身上,眼神深邃难明。
曹丕似乎鼓足了勇气,上前一步,低声道:
“父亲,此女……”
然而,他话未说完,便被曹操淡然打断。
曹操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此女关系重大,非尔等可觊觎。”
“夫人,请借一步说话。”
曹操转身进入原本属于袁熙的屋子。
(https://www.24kkxs.cc/book/4248/4248667/431367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