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这上面的批注是你上次做的?
林之遥骑着单车刚到通讯局门口,岗哨就问:“小林同志,又来上班了?”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个又字,林之遥莫名有些心虚,对方语气里好像还带着几分调侃。
她颔首,笑着打了个招呼,推着单车进去,脸色有些微窘。
多多少少会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工资早就提前拿了,可这才是她第二次来局里。
不过想到自己只是一个编外人员,心里的愧疚感也就减少了几分。
“小林同志。”周溪笑眯眯跟她打招呼,两颗小虎牙若隐若现。
“真没想到啊,咱们这么快又见面了,吴主任让我在这等你。”
林之遥把单车停放好,两人闲聊了几句,这才知道通讯局已经下单到国外公司,采购需要的设备了。
“没办法,目前的情况也只能这样。”
林之遥点头,表示理解。
技术鸿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只能先顾着眼下。
依旧是熟悉的会议室,还有一些上次见到的老前辈和留学回来的人,就连俞回舟也在场。
吴主任坐在首位,见她来了,和蔼笑道:“我们的技术顾问小林同志来了呀,外面冷吧,小周,给小林同志递杯热茶暖暖身子。”
前段时间争得面红耳赤的老同志与留学回来的同志也都面容和善,哪怕看到建议书时知道这位小同志很年轻,现在依旧惊叹。
后生可畏,他们自然高兴。
周溪很有眼色,主动去给林之遥泡了杯茶,然后自己找了个位置拉开椅子坐下。
林之遥看了眼会议室的黑板,看到上面写着自己在信里的核心建议,知道今天恐怕也不会太轻松。
她不紧不慢喝了口茶,等待在场的前辈开口。
果不其然,打完招呼后,在场众人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率先发问:“小林同志,你在建议书里说要引进国外的中端交换机而非新款,还要让他们派出工程师来做技术培训,可他们不傻,凭什么答应我们的要求?”
众所周知,国外的设备公司对华国技术防的很严,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
吴主任也笑呵呵的,想听林之遥如何应对。
“这位前辈说得很对,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吃饭的本事教给别人。”林之遥点头肯定他的观点,然后冷静分析道,“国外厂商当然不会把核心技术教给我们,但他们想赚钱。”
“现在肯定不止一家厂商盯着国内市场,比起国内目前技术的空白,他们已经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了,而我们可以趁此机会,货比三家。”
“中端设备的技术门槛不算高,对他们而言,转让部分技术来换取长期订单,是很划算的买卖,而且我们要的并不是全部解密,而是核心模块的基础资料。”
林之遥语气平缓道:“先让我们的工程师从能看懂再到会修然后模仿,这就是第一步。”
留学生们点头赞同她的话:“国外通信设备厂商确实很多,而且中端设备的更新迭代速度很快,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即将过时的技术而已,用来换市场非常划算。”
老同志们交头接耳讨论了一番,留学生们也参与应答,确认这个方法确实可行。
俞回舟自己就是留学回来的,对于林之遥说的也很认同。
国外设备厂商竞争很激烈,产能过剩,产线负荷运转是常态。
林之遥是林老爷子选中的接班人,哪怕没有出过国,想知道国外的情况并不难。
“那再来说说你建议书里提到的混合组网,”留学回来的年轻同志开口道,“你说要在核心区域用引进回来的设备保证通信质量,近郊和远郊则是试点国产原型机和现有模拟设备。”
“听起来倒是不错,可近郊远郊环境复杂,还有国产原型机并不稳定,如果出了问题你打算如何解决?”
林之遥笑了。
在场的真的没有一个简单的,提的问题都是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先选取一个小范围的近郊试点,人口不多业务量也适中,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
林之遥想了一下,继续道:“研发人员和技术员做完测试后再抽调两名工程师驻点,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赶到排查,边用边改的同时,可以降低试错成本。”
吴主任觉得这个办法倒是不错,他又笑着补充道:“可以先和市民同志说明,那块区域我们要用来做技术测试嘛。要相信我们自己的人民,他们也很希望国家能有自己的通信设备,大家都是能理解的。”
现场的气氛也轻松许多,后续又提到了关于抽调通讯局技术骨干和归国留学生,联合高校成立专项实验室组建本土研发班的事情。
不过林之遥在建议书里提到的每年将通讯局百分之二的营收投入研发,还得由领导班子开会讨论决定。
这个短时间内是决定不下来的,得一层一层往上报。
现场交谈很热烈,关于老同志和年轻的同志们抛来的问题,林之遥一一解答。
最后,她微笑道:“我完全能理解各位老前辈对于稳定的坚持,通信是城市运转的命脉,不能随意冒险。”
保守派的老同志们纷纷朝她投去赞赏的目光。
这个小同志是真不错,不仅脑子好使,讲话也中听。
都说他们年纪大了没冲劲了,可也得先考虑实际情况吧。
林之遥笑了笑,又话锋一转:“不过,对于留学回来的前辈想自主研发的精神和骨气,我也是十分敬佩的。”
“我们确实不能一直看别人的脸色来做事,但有时候稳定和自主其实也并非对立,而是要分步走。”
“在引进国外中段交换机用市场换技术的同时,我们必须组建本土研发班,实现核心模块的国产化替换。”
“像交换机的控制单元和接口模块这些其实是最常用以及最容易有所突破部分。让通讯局拿出营收的百分之二乍一听很多,但如果仔细算一笔账,每年花大价钱买设备以及维修早就超出这个比例很远了。”
林之遥嗓音温和:“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前辈担心国外厂商会不答应技术转让,担心自主研发投入成本大还有人才不够,但如果一直停滞不前,五年以后我们依旧还是处于被封锁状态。”
“与其等万事俱备,我们不如一边做一边准备,等掌握了基础技术,再继续往上突破,这样就有了我们自己的根基。”
“万事开头难。我们现在有老前辈们经验铺路,又有留学回来的同志具有前瞻性的视野作为灯塔,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一步一步来,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彻底摆脱国外技术封锁的束缚,实现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创新。”
在场的众人鸦雀无声,寂静片刻,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就连俞回舟,也被她这一番话说的有些热血沸腾了。
而且仔细一想,她提出来的竟然都是落地可行具有实践意义的办法。
老前辈们也交口称赞道:“小同志确实有点东西,不是只会空谈和喊口号。”
而且这份平衡的手段更是难得,既肯定了留学派,又安抚了他们这群老家伙,拿出来的方案也是两边都能认同的。
“好了,同志们。”吴主任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既然大家认同这份建议书,接下来咱们就要各司其职了,把开头这步走稳走实。”
“待会儿再开个会,深入细化一下,让办公室那边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等上面同意后,就是要派人去国外和那些厂家慢慢磨了。
这也是一个需要博弈的过程,恐怕短时间内谈不下来,不过现在已经引进了新的设备,暂时还不着急。
会议结束后,老前辈们又恢复了之前和蔼可亲的模样,问林之遥学习成绩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以及各种日常。
就像平时身边随处可见的长辈,而留学派也成为了阳光开朗的大哥哥们,给出不少学习建议,和刚才的锋利截然不同。
“适应就好,毕竟工作态度需要严谨,生活中就比较随意了。”俞回舟对她说。
林之遥点头,与各位前辈们聊完之后,和俞回舟一起离开会议室。
期间,周溪还朝她竖起大拇指,投来无比崇拜的目光。
反正他是顶不住这个压力,在这么多工程师前辈们面前侃侃而谈。
俞回舟带她回了自己的休息室,闲聊之间,他从书桌上找出一本国外的期刊资料,递给林之遥。
“这上面的批注是你上次做的?”
映入眼帘的是一段英文备注,字迹比较潦草,像是思考时随时写就的——
网络的核心使命,应该是高效简洁地传递数据包,至于可靠性保障、数据顺序校准,传输安全性等功能应当交由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承载。
见她点头,俞回舟推了推眼镜,语气郑重道:“之遥,我想和你认真讨论一下这个理论,方便吗。”
(https://www.24kkxs.cc/book/4248/4248451/4313434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