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名义:撞钟三十年,我问鼎汉东省 > 第48章 忘了叮嘱你了

第48章 忘了叮嘱你了


《收获》杂志编辑部。

陈述再次签署了新的合同。

这段时间以来,合同签署了不少,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当时还想和编辑刘良签署对赌合同呢,没想到这才过了一两个月的时间,他的价格就飙升到了千字150。

不可否认,这其中有钟小艾的因素。

要不然得话,估计得等到明年开年的时候,才能拿到这个价格。

陈述大概算了一下,这本小说还有一百来万字的篇幅,他大概能赚十五万左右。

若是再加上之前的钱,差不多能为陈述带来近二十万的回报。

这还只是在《收获》杂志上发表的稿费,若是再算上出版等收益,那价值就不可估量了。

是时候买房了。

沪市这边可以考虑,京州市那边也要买几套。

93年,这一年商品房的市场逐渐打开,沪市稍微好点的地段,房价差不多是2000块一平。

而京州市的房价就低了许多,均价大概在800-1200元/平米,核心区的房价得到1300到1500一平。

可别小看这个年代的房价。

五年前,也就是88年的时候,琼省的房地产开始火热。

所谓的财富神话不过是击鼓传花罢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当时琼省的人口不到700万,竟然出现了超2万家房地产公司。

省会海市的地价由1991年的十几万元/亩飙升至600多万元/亩。

房价也从88年的1350元/平方米涨到了7500元/平方米。

有些地段的房价甚至超过了13000元/平方米,甚至达到了15000元/平方米。

要知道,此时可是93年。

一平米房价一万五!

可想而知有多可怕。

所以说,即便是90年代,也没许多人想的那么穷,只是因为国内人口基数大,所以穷人多而已。

富人从古至今都是不缺的。

大量胆子大的人乘势而起,赚的盆满钵满。

就连王万达多年后在清北大学演讲的时候,都脱口而出一句话——清大北大不如胆子大。

随之而来的,便是琼省房地产泡沫。

无数高位接盘的人,最后被逼跳楼。

这其中,有数位大佬运气极好,提前脱身而出,带走了大把的钞票。

后来这几位大佬都陆续成了国内房地产公司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么看来,陈述的这点稿费根本还不够啊,只能期待后续的出版收益了。

不过好在这个年代房价增长缓慢,远没有十数年后爆炸增长的趋势。

“出版社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陈述看向了刘良,询问道。

“出版社初步的想法是印刷三十万套。”刘良说道,“只包含前面几卷,大概只有四十万字的篇幅。”

“算是上册,之后还有中册、下册。”

“定价的话,大概会在6块左右。”

这样算下来,大概是180万,按照15%的分成比例,陈述大概能到手27万。

当然了,这只是第一次印刷。

对于《明朝的那些事儿》来说,30万册太少了,这个册数最少要乘20倍。

随着后来经济的腾飞,纸质书的价格不断上涨。

陈述收到的版权费也会越来越多。

“我估摸着,要是速度快的话,应该今年的2月份到3月份,就能出版。”刘良寻思道,“到时候还要看小说的销售情况。”

“要是一个月内就卖完的话,接下来肯定会加印。”

“你的这本小说,我觉得肯定不会太差,最少要印刷一两百万册。”

刘良大概估算了一下。

只能说他算的还是太少了。

陈述的目标可不是几百万册,而是几千万册。

只不过想要一年完成这个目标,恐怕有些难度。

最起码得数年甚至十数年,才有这样的规模。

“买房的钱,暂时应该够了。”陈述嘀咕了一句。

“你还打算买房?”刘良有些诧异,“我觉得还是算了吧,这年头商品房卖的死贵活贵的,单位虽说分的房子有些破旧,而且面积小,但也勉强能住。”

“我这辈子是不打算买房了!”

刘良望向了窗外,这两年沪市的变化非常大。

几乎每年甚至每个月都会大变样,鳞次栉比的高楼,逐渐拔地而起。

“听我一句劝,房子还是早买的好。”

陈述说道,“以后啊,房子越来越贵,就和普通人没关系了。”

“不买了,等我老了退休了,我就回我老家养老啊。”刘良叹了一口气,“人嘛,活这一辈子,那么拼干什么?”

“你老家在哪儿?”陈述来了兴趣。

“说了估计你也不知道,在浦东那边的乡下。”刘良说道,“反正没什么意思,穷乡僻壤的地方。”

“算我没问。”

陈述懒得再聊下去了。

那可是浦东。

早些年虽然流传出了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莫要浦东一套房。

但随着沪市不断发展,日后浦东的房价依旧高居不下。

坊间传闻,沪市有名的高档小区——汤臣一品,其实就位于浦东。

陈述聊了半天,才发现自己在和一个未来的拆迁户聊,瞬间觉得没兴趣了。

“不说这个了,接下来你打算去哪儿玩?我可以给你点参考意见。”刘良还要上班,不可能一直陪陈述四处游玩。

地主之谊也尽过了。

给点参考意见还是可以的。

“想去几个大学转一转,再去周围随便看看吧。”陈述也没想好。

“行啊,会开车吗?那辆破桑塔纳你开着兜风吧。”刘良说道。

“啊?这好吗?单位的车我随便开出去?”陈述疑惑道。

“这有什么不好的?反正也没人管,你只要别四处嚷嚷,没人找你麻烦。”

“再加上单位也不止这一辆车,而且你用的时间也不长。”

刘良挥了挥手,示意陈述不用再说了。

这个年代的规矩没那么繁琐。

就拿他们单位这车来说,之前一直被总编的儿子开着,加的油每次还要单位报销。

估摸着是总编快退休了,让他儿子把车还了回来。

“对了,还有个事儿忘了叮嘱你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8/4248271/4356674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