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文化课学习,恶补短板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训练场上,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那台刚刚完成了极限漂移的“猛士”越野车,其滚烫的发动机还在发出“嗡嗡”的低鸣,如同猛兽在剧烈搏杀后粗重的喘息。轮胎在地面上留下的那道焦黑、完美的弧线,像是一枚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目击者的瞳孔里。
周海,这位在车轮上度过了半辈子、被誉为“猛虎团车王”的四级军士长,此刻就站在那道弧线的尽头,正对着“猛士”的车头。他整个人都僵住了,那张被风霜和油污侵蚀得如同老树皮般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仿佛刚刚看到的不是一次驾驶操作,而是一场颠覆了他三十年认知的魔术。
他跑了一辈子车,玩了一辈子车,自认为对车辆的极限操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林枫刚才那一下,那是在重达数吨、高重心的军用越野车上,完成的一次精准到厘米级的惯性漂移甩尾入库!
这已经不是技术了,这是艺术!是人车合一的境界!
林枫从车上下来,走到他面前,身姿笔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报告教官,任务完成!”
这句平静的报告,如同一记重锤,终于将周海从石化的状态中敲醒。他猛地回过神来,看着眼前这个面色沉静、眼神清澈得不起一丝波澜的年轻士兵,喉结上下滚动了好几次,才艰难地发出声音。
“你……你小子……”他张了张嘴,那句到了嘴边的“到底是什么怪物”硬生生被他咽了回去,最终化作一声充满了复杂情绪的爆喝,“……干得漂亮!”
这句赞扬,他几乎是吼出来的。紧接着,他那双鹰隼般的眼睛里,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如同发现了绝世宝藏般的狂热光芒。他一把抓住林枫的肩膀,力道之大,仿佛要将他揉进自己身体里。
“从今天起!我说的!我周海说的!”他激动得唾沫星子横飞,“常规驾驶训练,你不用参加了!每天下午,你直接来修理厂找我!我把我压箱底的本事,特种驾驶、极限越野、战场抢修,全都教给你!我周海这辈子没服过谁,今天,我服了你这个新兵蛋子!”
这番话,掷地有声,传遍了整个训练场。
“哗——”
寂静的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我没听错吧?车王要亲自给林枫开小灶?”
“免上常规课!我的天,这可是咱们连头一份的荣誉!”
“何止是荣誉,这是车王承认林枫的水平已经超过普通老兵了!”
熊振、侯勇和王大力三人,激动得满脸通红,与有荣焉。他们挺直了胸膛,仿佛受到表彰的是自己一样。
“我就说!我就说枫哥是战神!”侯勇兴奋地挥舞着拳头,压低了声音对熊振说,“你看,连车王都被咱们枫哥给征服了!”
熊振用力地点着头,瓮声瓮气地补充道:“以后谁再敢说枫哥是关系户,我第一个把他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面对周海的激动和战友们的喧哗,林枫的反应依旧平静。他只是点了点头,沉声应道:“是,谢谢教官。”
这份超乎寻常的沉稳,让周海愈发欣赏。他重重地拍了拍林枫的肩膀,咧开大嘴笑了起来,露出一口被烟熏得发黄的牙齿:“谢什么!是老子要谢谢你!你小子,让老子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人车合一’!好!好啊!”
这场突如其来的“炫技”,让林枫在侦察一连的传奇色彩,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说,之前的体能超群、格斗碾压、演习“斩首”,还只是证明了他作为一名单兵的强悍,那么这次的“车神”附体,则彻底打破了所有人对“兵王”的认知极限。
一个兵,到底能强到什么地步?在林枫身上,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永远在被刷新。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林枫已经无所不能的时候,一项新的挑战,或者说,一块被所有人,包括林枫自己都心知肚明的“短板”,悄然而至。
在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车辆驾驶与维护训练后,根据团部的年度训练计划,全团所有战斗连队,都进入了为期两周的“文化理论强化学习周”。
通知下达到连队的那天,整个侦察一连哀鸿遍野。
“什么?又要上文化课?”
“我的妈呀,一看那些理论书我就头疼,还不如让我去跑个十公里!”
“就是!咱们是侦察兵,天天跟枪炮泥土打交道,学那些条条框框有什么用?”
对于这些习惯了用肌肉思考、用汗水丈量成绩的侦察兵来说,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那些关于信息技术、现代战争论、军史战例分析的课程,简直比参加一次“地狱周”选拔还要痛苦。
而在这片哀嚎声中,熊振、侯勇和王大力三人,却不约而同地,将担忧的目光投向了林枫。
他们太清楚林枫的“底细”了。入伍档案上写得明明白白,高中肄业,入伍前的成绩,用“一塌糊涂”来形容都算是客气了。在他们心中,无所不能的枫哥,唯一的“弱点”,恐怕就是在这文化学习上了。
“枫哥,”侯勇凑到正在进行日常力量训练的林枫身边,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个……文化课,你有把握吗?要不……晚上我帮你补补?”
侯勇虽然平时看起来有些油滑,但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高中毕业生,成绩在连队里还算不错。
林枫放下手中的杠铃,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汗水顺着他棱角分明的脸颊滑落,他拿起毛巾擦了擦,转头看向侯勇,眼神平静。
“不用,我自己来。”
他当然知道这具身体的短板。原主林枫,就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对于学习,可谓是深恶痛绝。他的大脑里,关于数理化的记忆,几乎是一片空白,唯一擅长的,可能就是给各种奢侈品牌和跑车分门别类。
在前世,林枫是一个知识的掠食者。为了生存,他必须学习语言、密码学、电子工程、战术理论、地理气象……他的大脑,就是一个高效运转的数据库。但那些知识,都偏向于实用的“术”,而非系统化的“学”。
而现在,他面对的,是共和国军队正规化的、系统性的军事理论教育。这里面,不仅有他熟悉的战术应用,更有他相对陌生的宏观战略、信息技术基础、乃至严谨的政治理论。
他感受到了这具身体记忆深处传来的、对于学习的本能抗拒。但同时,他那属于佣兵之王的灵魂,却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他很清楚,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纯的肌肉与勇气的碰撞。信息,才是决定胜负的王牌。一个不懂协同作战网络、看不懂电子地图实时数据、不理解电磁压制原理的单兵,无论他个人能力有多强,在信息化战场上,都只是一个活靶子。
这个短板,不是会不会丢脸的问题。
这个短板,是致命的。
必须补上!而且要用最快的速度,最扎实的方式补上!
当天晚上,当战友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文化折磨”而唉声叹气,早早躺下睡觉时,林枫却破天荒地,没有去训练馆加练,而是走进了连队那个小小的、略显陈旧的图书室。
图书室不大,几排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大部分是军事题材的,从《孙子兵法》到《战争论》,从《我军经典战例选编》到最新的《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概论》,应有有尽有。
林枫就像一头饥饿的狼,闯进了一片丰饶的草场。
他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走到了教材区,将接下来两周要学习的所有科目,包括《军事高技术概论》、《分队战术信息系统操作》、《军用地图识别与应用》、《我军政治工作条例》等十几本教材,全部抱了回来。
“咚”的一声闷响,厚厚的一摞书,被他整齐地码放在了自己的书桌上。
同宿舍的侯勇被惊动了,他从床上探出头,看着那座“书山”,目瞪口呆:“枫……枫哥,你这是……要干嘛?临时抱佛脚也不用这么拼吧?”
林枫没有回答,只是打开了台灯。昏黄的光晕,瞬间照亮了他面前的书本和那张无比专注的脸。
他没有像普通学生那样,从第一页开始逐字逐句地看。而是先快速地翻阅了所有教材的目录,在他的脑海中,迅速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然后,他才拿起第一本《军事高技术概论》,开始了他“恶补”的过程。
这一看,就看到了深夜。
起初,侯勇还以为林枫只是一时兴起,但很快,他就发现了不对劲。
林枫看书的速度,快得惊人。几乎是几秒钟,就翻过一页。那样子,根本不像是在阅读和理解,更像是在进行某种高速扫描。
“枫哥,你这样看,能记住吗?”侯勇忍不住小声问道。
林枫的目光没有离开书本,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他当然能记住。
他那颗经过前世无数次极限记忆训练的大脑,早已具备了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他的阅读,并非简单的记忆。
当他看到“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时,他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前世在阿富汗山区,利用手持GPS躲避无人机侦察,并反向定位敌人信号基站的实战经历。书本上冰冷的理论,瞬间与鲜活的战斗经验相结合,让他对GPS的军事应用、弱点、以及反制手段,有了远超教材的深刻理解。
当他看到“数据链通信”的章节时,他想起的,是某次任务中,因为敌方切断了数据链,导致整个小队信息中断,险些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这让他对信息畅通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有了血淋淋的认知。
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对他而言,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像一块块拼图,被他迅速地、精准地,放入自己那庞大而复杂的实战经验框架中。理论印证了实践,实践则深化了理论。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让他的学习效率,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一夜无话。
第二天,文化课正式开始。授课的是师部派下来的一位年轻的技术军官,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名叫张远。他负责讲解的是《分队战术信息系统操作》。
这是一门相当枯燥的课程,涉及到大量的代码、参数和操作流程。台下的侦察兵们,听得是云里雾里,昏昏欲睡。
张远也有些无奈,他知道跟这些“大头兵”讲理论有多费劲。为了活跃气氛,也为了检验学习效果,他指着投影上一个复杂的协同作战数据界面,提了一个问题。
“大家请看,在这个界面上,如果我方无人机侦察到敌方一个移动装甲目标,坐标已实时回传。作为班组信息终端的操作员,你需要至少经过几个步骤,才能将这个目标信息,转化为一个精确的火力引导参数,并同步发送给后方的炮兵单位?”
问题一出,台下一片寂静。
战士们你看我,我看你,脸上都是茫然。那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标,在他们看来,简直如同天书。
张远推了推眼镜,有些失望。这个问题,其实是教材上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他本想借此机会详细讲解。
就在他准备自己公布答案的时候,一个平静的声音,从教室的角落里响了起来。
“报告教官,我认为,最少需要四个步骤。但最优化的流程,只需要三步。”
唰!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声音的来源——林枫身上。
只见他缓缓站起身,神情自若,仿佛在回答一个“一加一等于几”的简单问题。
张远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示意道:“请讲。”
“常规的四个步骤是:第一,确认目标信息,手动锁定目标图标。第二,进入火力呼叫菜单,选择炮兵支援选项。第三,手动输入目标的类型、速度、朝向等参数。第四,确认发送,等待上级授权。”
林枫的回答,条理清晰,与教材上描述的流程,一字不差。这已经让许多战士露出了钦佩的神色。
张远点了点头,追问道:“那么,你说的最优化的三步流程呢?教材上可没有写。”
这才是他真正好奇的地方。
林枫的目光,落在了投影的界面上,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仿佛他面对的不是一张图片,而是一个真实的战场指挥终端。
“这个系统的UI设计,存在冗余。请看左下角的功能快捷栏,第三个图标‘目标属性自动识别’和第五个图标‘快速火力链接’,在默认状态下是关闭的。如果在战前,对系统进行预设,将这两个功能开启,并与炮兵单位的数据链进行预绑定。那么,在发现目标后,流程就可以简化为:第一,单击锁定目标,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填充所有参数。第二,双击目标,直接激活快速火力链接。第三,点击确认发送。这样,至少可以比常规流程,节省三到五秒的时间。”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声音不大,却让整个教室落针可闻。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三秒钟,足以决定生死了。”
话音落下,全场死寂。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林枫,包括讲台上的技术军官张远。
张远的嘴巴,微微张开,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里,充满了震惊与不可思议。
林枫说的,对吗?
完全正确!而且,这根本不是一个普通士兵能想到的!这是系统设计师,甚至是顶尖的战术专家,才会去思考的、关于人机交互效率和战场应用优化的深度问题!
他不仅看懂了教材,记住了流程,他甚至……看穿了这套系统的本质,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这个兵……到底是什么来头?
张远愣了足足有十几秒,才回过神来。他看着林枫,眼神彻底变了,从最初的平淡,变成了浓厚的兴趣与激赏。
“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教官,侦察一连,林枫。”
“林枫……”张远默默地念了一遍这个名字,然后郑重地点了点头,“很好!请坐!你刚才的回答,非常精彩!甚至超出了这堂课的范畴!同学们,这就是理论结合实际!这就是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最终目的!”
在战友们如同看怪物一般的眼神中,林枫平静地坐了下来。
对他而言,这不过是将前世的经验,与今生的知识,做了一次简单的结合而已。
然而他并不知道,从这一天起,他在猛虎团的档案里,那条关于“文化程度低”的记录旁边,被人用红笔,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充满了惊叹意味的问号。
而那块曾经被所有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短板”,也在这不经意间,被他用一种最震撼的方式,彻底补上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989/4368196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