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第一百七十三章 绿星新生承公约,星航智解碰撞危
《九域深空共生公约》的深化践行,吸引了绿星文明正式加入联盟;与此同时,“远航二号”舰队运用星航核心技术,成功化解旋臂星云内的星际碰撞危机。新生文明的成长与深空危机的化解,彰显了九域共生理念与远古技术融合的强大力量,让联盟的宇宙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一、绿星新生:公约指引筑家园
绿星文明主动申请加入九域联盟后,联盟派出由生态专家、基建团队与“新星传承先锋队”成员组成的帮扶使团,乘坐超光通道前往绿星。绿星是一颗以植被覆盖为主的行星,表面遍布原始森林与沼泽,绿星文明擅长培育基础植被,却因缺乏先进技术,面临着森林退化与能源短缺的困境,这也是他们迫切希望加入联盟的核心原因。
帮扶使团抵达后,首先对绿星的生态与资源进行全面评估,结合《九域深空共生公约》的“生态优先”原则,制定了“绿星新生计划”,从生态修复、能源建设、文化融合三个维度助力绿星发展。
生态修复方面,使团引入联盟的“蓝绿生态修复系统”,结合绿星文明的植被培育经验,研发出“绿星专属修复方案”。联盟生态专家指导绿星居民,用环海族的水能量技术改良退化土壤,种植融合星能植被与绿星本土植被的“共生改良草”,这种草既能快速恢复土壤肥力,又能为绿星的食草生物提供充足食物。少年先锋队的砾辰带领绿星青少年,成立“生态小卫士”小队,教他们使用便携式生态监测仪,记录植被生长数据,参与日常的生态维护工作。仅三个月,绿星退化的森林区域便重新焕发生机,新种植的共生改良草形成了大片绿色植被带。
能源建设方面,使团在绿星部署了两座“星核-水光融合能源站”,结合绿星丰富的水资源与植被资源,实现清洁能源的稳定供应。联盟技术人员还教会绿星居民操作能源站,同时研发出小型家用能量转换器,让普通家庭也能利用植被与水资源自行发电。能源问题的解决,让绿星文明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原本依赖燃烧植被取暖的居民,如今用上了清洁的能量供暖设备,森林砍伐现象大幅减少。
文化融合方面,使团在绿星建立了“共生文化驿站”,定期举办跨文明交流活动。少年先锋队的羽菲带领绿星青少年,通过全息影像学习九域联盟的文明历史与共生理念;绿星文明的长老则向使团成员传授本土的植被培育技艺,分享“万物共生”的传统理念。驿站还开设了“公约学习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九域深空共生公约》的核心条款,让绿星居民理解平衡发展的重要性。“联盟的公约与我们的传统理念不谋而合,加入联盟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绿星文明首领绿森通过意识互联说道。
在使团的帮扶下,绿星仅用半年时间便实现了生态与生活的双重改善,森林覆盖率提升三成,能源自给率达到八成。联盟正式为绿星举行入盟仪式,绿星成为联盟的第九十三个文明。入盟仪式上,绿森带领绿星居民宣誓:“我们将严格遵守共生公约,与九十两个文明携手,守护绿星家园,共建宇宙共生未来!”
二、星航智解:技术破局消碰撞危
就在绿星文明加入联盟的同时,“远航二号”舰队在星航主星完成核心技术数据采集后,准备返回联盟,却收到了远古观测网的紧急预警:旋臂星云内的两颗小行星因磁场紊乱,轨道发生偏移,预计两天后将发生剧烈碰撞。碰撞产生的碎片将形成大范围的“陨石雨”,不仅会摧毁周边的星航遗迹,还可能波及正在向联盟靠近的绿星文明运输舰队。
舰队指挥官立即召集技术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分析碰撞风险与解决方案。“两颗小行星的质量均超过亿吨,碰撞产生的能量相当**颗星核炸弹,常规的防御手段无法阻止碰撞!”星络族技术官焦急地说道。此时,舰队科研人员提出:“星航核心技术数据库中有‘星体轨道调节技术’,或许能利用这项技术改变小行星的轨道!”
技术人员立即调取星航技术数据,发现该技术通过发射高强度的定向能量束,作用于星体的核心区域,改变其质量分布,从而调整轨道。但这项技术需要精准的能量控制与轨道计算,且舰队的现有装备无法直接实现。“我们可以将星航-九域复合护盾的能量输出系统与精准净化狙击炮结合,改造出‘定向能量发射器’!”环海族技术官环汐提议,同时利用水能量的流动性,辅助调节能量束的精准度。
舰队立即启动装备改造,科研人员与技术人员分工协作:星羽族技术人员负责优化能量输出系统,岩晶族技术人员加固发射器的结构,环海族技术人员调试水能量辅助模块,少年代表羽诺则通过星航文献中的数据,校准轨道计算参数。经过十小时的紧张改造,三台“定向能量发射器”成功建成,部署在舰队的护航舰上。
此时,两颗小行星的距离已不足十万公里,碰撞进入倒计时。舰队调整位置,将三台发射器对准其中质量较小的小行星,同时启动星航技术中的“轨道模拟系统”,实时计算能量束的作用角度与强度。“启动发射器,输出功率百分之八十!”指挥官一声令下,三台发射器同时发射出金色的定向能量束,精准击中小行星的核心区域。
能量束持续作用两小时后,小行星的轨道开始发生轻微偏移,但偏移幅度仍不足以避免碰撞。“增加能量输出至百分之百,调整作用角度!”技术人员根据模拟数据,快速调整参数。舰队的星核-水光融合能源站全力运转,为发射器提供充足能量,能量束的光芒变得更加耀眼。又经过一小时的持续作用,小行星的轨道偏移幅度达到预期,成功避开了与另一颗小行星的碰撞,两颗星体沿着新的轨道平稳运行。
碰撞危机成功化解,周边的星航遗迹与绿星运输舰队均安全无恙。舰队指挥官通过超光通道向联盟总部汇报:“星航技术成功化解小行星碰撞危机,舰队即将携带核心技术数据返回联盟!”联盟总部立即向全联盟发布捷报,让九十三个文明共同见证了远古技术与现代协作的强大力量。
三、星航技术落地:全盟升级强根基
“远航二号”舰队返回联盟后,将星航核心技术数据库移交至联盟科研院。联盟启动“星航技术落地计划”,组织九十三个文明的科研力量,对技术数据进行系统性解读与转化,推动全联盟的技术体系实现全方位升级。
在防御技术方面,基于星航的星体轨道调节技术与复合护盾技术,研发出“全域星体防御系统”。该系统能通过定向能量发射器,提前改变威胁联盟星域的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的轨道,同时结合升级后的复合护盾,形成“主动防御+被动防护”的双重保障。首批系统部署在缓冲星域与旋臂星云边缘,成功拦截了多颗偏离轨道的小型天体,为联盟的星域安全增添了重要保障。
在能源技术方面,借鉴星航文明的能源核心技术,升级了“星核-水光融合能源站”,研发出“星航-九域超级能源核心”。这种能源核心能吸收并转化更多类型的宇宙能量,转化效率较之前提升一倍,且能储存大量能量,可在能量短缺时应急供应。超级能源核心在启明星、蓝环星与绿星同步部署,彻底解决了联盟的能源供应瓶颈,为新域拓殖与深空探索提供了充足动力。
在航行技术方面,结合星航的星际航行技术与远古航道数据,研发出“星航-九域超光航行系统”。该系统能大幅提升超光通道的航行速度与稳定性,缩短星际航行时间,同时增加“星际避险模块”,能自动规避星域中的磁场紊乱、能量乱流等风险。升级后的超光通道将绿星与联盟核心星域的航行时间从三天缩短至十二小时,极大地促进了新加入文明与联盟的融合。
技术落地过程中,新生的绿星文明也积极参与其中。绿星文明的植被培育技术与星航的能源技术结合,研发出“能源植被培育系统”,能培育出可转化为能量的特殊植被,为小型能源站提供补充能源。绿星文明的代表在技术交流会上说道:“联盟的技术让我们快速发展,我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智慧为联盟贡献力量!”
四、公约辐射:共生理念耀星河
绿星文明的成功成长与小行星碰撞危机的化解,让九域联盟的共生理念与技术实力在周边星域产生了广泛影响。联盟启动“公约辐射计划”,通过技术援助、文化交流等方式,将《九域深空共生公约》的理念传播至更广阔的宇宙,吸引更多文明认同并加入联盟的共生体系。
在技术援助方面,联盟组建“共生技术援助队”,携带升级后的生态修复技术、能源技术与防御技术,为周边星域的低级智慧文明提供免费援助。援助队先后帮助三颗行星解决了生态退化、能源短缺等问题,这些文明纷纷表达了加入联盟的意愿。在援助过程中,联盟始终坚守公约中的“平等尊重”原则,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仅提供技术支持与理念指导,让共生理念通过实际行动深入人心。
在文化交流方面,联盟举办“星河共生文化节”,邀请周边星域的文明代表参加。文化节上,九十三个文明的艺术家们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文艺表演,绿星文明的植被舞蹈、环海族的水舞、星羽族的羽舞轮番上演;同时设置了“公约理念展区”,通过全息影像、互动体验等方式,向来访代表详细讲解联盟的共生理念与发展历程。来自“星云部落”的文明代表参观后说道:“九域联盟的共生理念让我们看到了文明发展的新方向,我们希望能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在联盟建设方面,随着加入文明的增多,联盟对《九域深空共生公约》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新增“新生文明帮扶机制”,明确老文明有责任帮助新加入的文明发展;同时成立“星河共生理事会”,由每个文明的代表组成,共同参与联盟的决策与管理,确保每个文明都有平等的话语权。修订后的公约得到了所有文明的一致认可,成为联盟凝聚人心、发展壮大的核心纽带。
李岩站在星灵中枢的观景台,看着屏幕上绿星文明生机勃勃的森林与“星河共生文化节”的热闹场景,又望向远方星际中运行的全域星体防御系统,心中满是自豪与欣慰。从绿星新生的温情守护到小行星碰撞的惊险化解,从星航技术的全面落地到共生理念的星河辐射,九域联盟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在浩瀚宇宙中书写着多元共生、繁荣永续的壮丽篇章。
羽瑶走到他身边,通过意识传递着坚定的信念:“技术为翼,公约为魂,九十三个文明同心协力,定能让共生的光芒照亮更多宇宙角落,让文明的繁荣永续传承。”李岩微笑着点头,望向星核本源的方向。金色的星核光芒、绿星的生机光芒、防御系统的守护光芒、文化节的活力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璀璨而温暖的宇宙图景,见证着九域文明在共生与发展中,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828/5028540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