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衡阳1944地主婆与长工 > 第139章 山坳的署光

第139章 山坳的署光


山寨的生活,围着柴火,大家其乐融融。

次日清晨,翠姑的啜泣声中醒来的。同棚的李婶坐在草铺上,对着一个磨损严重的木头发呆,眼泪无声地滑落。旁边另一个妇人轻轻拍着她的背,低声劝慰:“别想了,日子总得过……”

翠姑后来从旁人的只言片语中得知,李婶的男人和两个儿子,去年秋天被鬼子抓去修炮楼,就再也没回来。

这里的每一个人,身上都背负着类似的惨痛。失去亲人的,家园被焚的,从屠杀中侥幸逃出的……共同的苦难像一块沉重的磁石,将这群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人吸附在这与世隔绝的山坳里,形成了一种沉默的、坚韧的共生关系。

白天,男人们会轮流在险要处放哨,其余的人则打理那点贫瘠的菜地,或者结伴进入山林更深处置设陷阱、采集一切可食用的东西。女人们则负责处理收获物,缝补破烂不堪的衣物,小心翼翼地管理着少得可怜的粮食储备。孩子们也被教导要安静,他们大多眼神早熟,很少嬉戏打闹,像受惊的小兽般跟在母亲身边。

翠姑很快放下了曾经“小姐”的身份,主动融入了她们。她学着辨认能吃的野菜,用生涩的手法修补衣物,虽然笨拙,却异常认真。起初,妇人们对她还有些疏离,但见她态度诚恳,手上被荆棘划出的新伤叠着旧伤,也渐渐接纳了她。休息时,她会轻声给围过来的孩子们讲一些书里的故事,那些才子佳人的传说、忠勇英雄的演义,在这绝望的山坳里,成了抚慰心灵的一丝微光。

石头的伤势在老药婆的草药和相对稳定的休息下,一天天好转。他已经能不用搀扶,自己拄着阿牛给他削的木棍慢慢行走。但他腿上的伤终究太重,即使愈合,也留下了一道狰狞的疤痕和轻微的跛足。他不再是一个完美的护卫,这让他一度有些消沉,常常一个人坐在棚子口,望着忙碌的寨民和远处起伏的山峦,沉默不语。

阿牛看出了他的心事,在他身边坐下,递过一截削好的甘藤:“石头哥,在这里,能挥锄头,能拉弓箭,能传递消息,都是力气。你这身板,好了就是顶用的汉子,别想那么多。”

石头嚼着清甜的竹子心,没说话,只是用力拍了拍阿牛的肩膀。

寨子里的食物始终是最大的问题。几十张嘴,靠着一点薄田和山林里的出产,仅仅是勉强维持不饿死。盐更是金贵无比,老药婆那里仅存的一小罐盐,主要用于伤员和病人,普通人只能偶尔尝到一点咸味。

这天,阿牛和几个年轻后生外出回来,带回的消息让寨老眉头紧锁。

“东边山口的巡逻队是撤了,但西边河汊子那边,多了几个鬼子的岗哨。”阿牛压低声音向寨老和几个核心的汉子汇报,“咱们去老林子那边打猎、采药的路,被看得更死了。而且,听说鬼子在征粮,附近几个靠山的村子都被刮掉了一层皮。”

气氛顿时凝重起来。这意味着,寨子获取食物的渠道被进一步压缩,危险也离得更近了。

“得想办法弄点盐,还有,打听清楚鬼子征粮的动向。”寨老沉吟着,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不能坐着等死。”

石头撑着木棍站了起来,声音沉稳:“寨老,我腿脚不便,远路走不了,但守寨、警戒没问题。让腿脚利索的兄弟出去办事,家里,我来看着。”

他的主动请缨,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这是他融入这里、证明自己价值的方式。

寨老看着他,又看了看阿牛,缓缓点了点头。

夜里,翠姑将省下来的半块杂粮饼子悄悄塞给负责夜间警戒的汉子,回到棚子时,看到石头正就着微弱的月光,仔细地擦拭着一把柴刀,那是寨民分给他防身的武器。他的动作专注而认真,仿佛在对待一件神兵利器。

“石头,”翠姑轻声唤他。

石头抬起头,在朦胧的月光下,他的眼神不再像初醒时那般虚弱和审视,而是重新凝聚起一种锐利和坚定。“小姐,这里不是久留之地,但这里是恩地。我们得活下去,也得做点什么。”

翠姑心中一震。她明白石头的意思。单纯的避难,消耗着寨子本就稀缺的资源,他们不能永远只是被庇护者。

远处山林,夜枭啼叫,与记忆中那声枪响隐隐重合。

活下去,不仅仅是为了活着。在这战争的夹缝里,微弱的火种正在积蓄力量,寻找着燃烧的时机。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574/4382144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