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燕之恐惧
夜,已经深了。
蓟城太子府。
太子丹,猛地从床榻之上坐起,浑身早已被冷汗浸透。
他又梦到了他。
梦到了那个,名叫“政”的少年。
那不是在咸阳宫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而是在邯郸那座充满了屈辱和阴冷的质子府里。
梦中的少年,依旧是九岁的模样,眼神却比此刻窗外的冬夜还要冰冷。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没有说话,但那眼神却像无形的巨手,死死地扼住了太子丹的咽喉,让他无法呼吸。
“呼……呼……”
太子丹大口地喘着粗气,他知道这不只是梦。
这是恐惧,是早已深入他骨髓的、对那个男人的恐惧。
赵国,亡了。
那座曾经坚不可摧的邯郸城,在李牧死后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就轰然倒塌。
秦国的黑色铁骑,已经陈兵于易水之南。
那冰冷的、带着铁锈味的杀气,仿佛随时都会越过这条窄窄的河,将整个燕国,都吞噬殆尽。
第二日的朝堂之上,不出所料又是一场毫无意义的争吵。
燕王喜和他那些早已被吓破了胆的大臣们,有人主张献土求和,有人主张联齐抗秦,更有人已经开始秘密地为自己寻找退路。
太子丹看着眼前这幅末日景象,心中一片冰凉的绝望。
他知道靠这些人,燕国必死无疑。
当晚他屏退左右,独自一人,来到了他的老师太傅鞠武的府中。
“老师,”他的声音,沙哑而又充满了痛苦。
“秦王之心,如狼似虎,欲吞食天下。我燕国,弱小,旦夕之间,便有灭国之祸。为之奈何?”
鞠武,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看着自己这位心急如焚的学生,沉默了许久。
最终,他缓缓地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充满了不祥与决绝的字。
“行刺。”
为了寻找那个,敢于赴死的英雄,太子丹,在鞠武的引荐下,秘密拜访了燕国德高望重的隐士田光。
田光,在听完了太子丹那充满了血泪的陈述之后,长叹一声。
“太子殿下,”他说。
“我听闻,卫国有一名士,名为荆轲。此人,好读书,善击剑,重信义,乃天下豪杰。此等大事,非此人,莫属。”
“请先生,为我引荐!”太子丹大喜过望。
田光,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太子既信得过老夫,此事便包在老夫身上。”
然而,当太子丹,满怀希望地离开田光那简陋的茅屋时。
他并不知道,这位为了成全他的“大义”,也为了保守这个惊天秘密的老者,在他走后,便当着前来拜访的荆轲的面,拔出了佩剑。
“愿太子,勿疑老夫。”
田光,横剑自刎。
他用自己的生命,向太子丹,也向荆轲,证明了此事的决心。
当太子丹,在自己的府中,见到那位由田光用性命引荐而来的荆轲时。
他看着对方那张平静的、看不出任何波澜的脸,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份“希望”是何等的沉重。
他没有再多说一句废话。
他走下台阶,对着荆柯,这个布衣游侠行了弟子之礼。
“丹,愿以太子之位,托庇于先生。”
“愿以燕国之国运,托付于先生!”
“只求先生,能为这天下,行一桩,‘存燕灭秦’的大义!”
荆轲看着眼前这个将所有希望,都压在自己身上的绝望的太子。
又想起了,那位为了保守秘密,而慷慨赴死的老者田光。
他知道自己已经有了拒绝的理由。
“太子,既以‘国士’待我。”
他缓缓地扶起了太子丹,那双总是带着几分慵懒的眼睛里爆发出一种令人无法直视的、属于侠客的璀璨光芒。
“轲,敢不以‘国士’报之?!”
所有的准备都已就绪。
叛将樊於期的首级。
淬了剧毒的徐夫人匕首。
以及那卷藏着死亡的督亢地图。
出发的那一天,天阴沉得像是要哭出来。
易水之畔,太子丹,与所有知道内情的宾客,皆身着白衣,为这位即将西入虎狼之秦的壮士送行。
高渐离,这位荆轲最好的朋友,燕国最著名的乐师,拿出了他心爱的“筑”。
他缓缓地开始击打。
筑声,起初,悲凉,呜咽,如泣如诉。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忍不住低头垂泪。
而荆轲,却突然放声高歌!
他的歌声,穿透了那悲凉的筑声,充满了慷慨激昂的、一去不回的决绝!
高渐离的筑声,也随之一变!
从悲凉的“变徵之声”,转为了高亢的“羽声”!
激昂慷慨,令人发指眦裂!
所有的送行者,都跟着高声唱和!
荆轲立于易水之畔,迎着那刺骨的寒风,唱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最后的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
“不复还!!!”
歌罢,他转身登上了马车。
自始至终,没有再回过一次头。
陈寻站在咸阳宫的观星台上,遥望着东北的方向。
一份关于“燕太子丹,于易水之畔,为刺客荆轲送行”的绝密情报,正静静地躺在他的手中。
他仿佛能穿透千里的时空。
看到,那萧瑟的易水。
听到,那悲壮的歌声。
他,敬佩这位刺客的勇气。
却也同情他的……愚蠢。
因为,他此行,要面对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君王。
而是一个,早已将他所有的行动都预演了无数遍的现代人。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550/4382515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