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潘濬
公安一战,庞德阵斩韩当,杀敌千余,俘虏五千多,余者要么被追落水,要么遁入山林,四散而逃。
虞翻倒也识相,知晓韩当兵败的消息以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放弃营寨逃走。
由于庞柔切断了吴军陆寨与水寨之间的联系,虞翻找不到船只,只得抱着一块木板跳入长江之中,不知去向。
话分两头。
却说吕蒙率领徐盛、孙皎,带着傅士仁首级奔袭江陵。
江陵城东南,角楼上的铜铃在暮色中轻响,如泣如诉。
蒯焕按在城垛上的手指沾着潮湿的江风,目光如鹰隼般掠过江面,只见东吴战船密密麻麻出现在江面上,船上立着数之不清的东吴精锐。
“公子,城中得知吴军突袭,已经乱成一团。”
周仓持刀来到蒯焕身旁,低声说道。
由于此番战线过多,刘封、关平、庞德等人都要分别镇守一方,关羽为了蒯焕的安全,只能将自己的亲卫统领周仓派了过来。
别看周仓在关羽面前只是提刀之人,却在很早之前都能接赵云三招不死,而且若无一把子力气,如何能够提得动青龙偃月刀。
这些年,周仓跟随关羽身旁武艺也有极大进步,已经处于二流顶尖的程度。
在这个许多猛将都已经死去的时期,凭借周仓的武力倒也能够横行一方,护住蒯焕安全不在话下。
“糜太守邀请公子前往郡守府,商议退敌之策。”
周仓声音压得极低,生怕惊扰了城楼上战战兢兢的守军。
蒯焕目光幽深,脑海中有关这段历史的记忆清晰如昨:正是糜芳献城投降,让吕蒙兵不血刃拿下江陵,断了关羽的归途,才有了后来临沮被擒的惨剧。
此番他既然来到这个世道,便是要改写这该死的宿命。
“汝且亲往战俘营内,整顿好兵马,随时准备接管江陵城防。待兵马整顿好了以后,带着一千精锐前来郡守府寻我,听号令行事,发难以前莫要暴露了自己身份。”
蒯焕脸色非常凝重。
他虽然早有布置,可是面对的却是东吴大都督吕蒙,而且吴军显然比江陵守军多,就算加上蒯焕带来的一万兵马,正面也很难与吴军争锋。
别看蒯焕带了一万兵马前来江陵,其中却也有数千魏军俘虏。
这些人打打顺风仗还行,一旦战事遭遇挫折,必然最先放下武器投降。
原本以江陵城的坚固,如果蒯焕老老实实带着万人守城,吕蒙想要攻破城池难如登天。
只是蒯焕并不甘心仅仅守住城池,反而想要趁机重创吴军,名扬天下。
那么如何谋划,就成了这场胜负的关键所在。
周仓却是有些迟疑的说道:“君侯派我前来,就是为了保护公子安全。若我此去俘虏营中,让公子独往郡守府,一旦糜芳对公子不利,又当如何?”
蒯焕微微抬起了下巴,略显高傲地说道:“我出身襄阳蒯氏,料想区区糜芳,怎敢对我不利?”
糜芳可不是孟达,至少在没有与蒯焕结下死仇的情况下,不太可能拿蒯焕如何。
太守府内烛火摇曳,映得糜芳那张肥硕的脸忽明忽暗。
他看着案几上放着的那个木盒以及旁边的一封书信,眼中已经充满了恐惧与挣扎。
“傅士仁已然被诛,江陵城中守军不过两千之众,如何能够挡住东吴大军?若我死守不出,城破以后恐怕会与傅士仁那般身首异处。”
果不出虞翻所料,糜芳看到傅士仁首级以后,恐惧不已,有了开城投降之心。
木盒里面的就是傅士仁首级,至于旁边的那封书信,却是吕蒙亲笔书写的劝降信,信中先是阐明了如今局势,而后又是恐吓一番,再许以重利。
糜芳看完书信以后,心理防线已经被彻底突破。
糜芳拿着那封书信,反复观看里面的内容,献城投降之心越来越坚定。
恰在此时,却见蒯焕大步走了进来,糜芳惊得手一抖,慌忙将信纸往宽袖中塞,却不知信纸边角已扫过案上铜爵,酒液顺着袖口洇开,将信纸浸得半透。
“使君好兴致,如今吴兵已经围困江陵,使君居然还有心思饮酒。”
糜芳急忙将铜爵扶起,有些尴尬地说道:“这酒还是吴军抵达以前所置,因为吴军的到来,哪怕到了现在,我都未能将其饮完。”
蒯焕故意说道:“那么使君让我前来,可是有了退敌之策?”
糜芳摇头叹道:“我是想问一下,你手中看守俘虏营的士卒能够抽调多少,能不能帮我守住江陵?”
蒯焕道:“最多只能抽调一千兵马,否则就看不住那些俘虏了。”
糜芳叹道:“就算加上你麾下一千兵马,城中也只有三千人,如何挡得住数万吴军?”
“如何挡不住!”
恰在此时,一道略带怒意的声音自门口传来,蒯焕、糜芳抬头望去,却见那人乃是荆州治中从事潘濬(读jn,我才开始以为读rui,死活打不出这个字)是也。
蒯焕看到来人,不由眼睛一亮。
潘濬可是三国后期不大不小的一个名人,其师从大儒,颇有名望,被任命为荆州治中从事,辅佐关羽。
荆州治中从事,可不是一个小官。
该官职乃是州刺史属吏,与别驾从事同为刺史佐官之长,职责定位为主诸曹文书,职权有点类似于尚书令。
不过尚书令总揽全国政务文书,治中从事却只管理一州正式文书。
饶是如此,该官职在荆州除了关羽以外,几乎已经算是最高那一层次,实权甚至不比糜芳这个南郡太守差多少。
潘濬虽与关羽不睦,却也并非糜芳、傅士仁之流。
原本历史上,孙权占据荆州以后,荆州将领官员全都投降,只有潘濬称疾不见。
孙权知晓潘濬名声,亲自登门拜访,潘濬仍旧涕泪横流,趴在床上不愿起来,绝口不提投降之事。
孙权以观丁父、彭仲爽等俘虏出身的楚地先贤为例劝说潘濬,又派亲近之人以手巾帮他擦脸,潘濬才下地拜谢,投降东吴。
此后,潘睿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颇为不凡,最终被拜为太常,乃九卿之首,被称为东吴柱石。
潘濬不仅能力非凡,而且还是蒋琬表弟,有了这层关系在,只要能够守住江陵,潘睿未来必然也会成为蜀汉栋梁之才。
最重要的是,潘濬年轻,至少还能为蜀汉效力二十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503/4384163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