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唐:开局截胡杨玉环 > 第123章 出发焉耆!

第123章 出发焉耆!


王胜并不能理解李琚的担忧,就像李琚也没办法将心中的隐忧告诉任何人。

但无论他心中有什么隐忧,该做的事情还要继续做。

很快,时间来到次日清晨。

李琚早早的爬起来,拿着夫蒙灵察的手令去军营选出了两百精锐士卒。

望着他亲手挑出来的两百精锐,李琚嘴角顿时控制不住地勾起一抹弧度。

两百人,或许数量还是少了些,无法形成什么决定性的力量。

但要知道的是,这两百军卒,可都是真正的百战悍卒。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百人的精锐程度,比乔天养麾下那一百人还要更高一个级别。

不夸张的说,只要寻到合适的时机,这两百老卒,立即就能带出一支两千人的大军。

李琚越想,心情越是愉悦。

但他也没表现在脸上。

毕竟这支队伍虽然到了他的手下,但名义上还是归属于安西军夫蒙灵察麾下。

他收敛思绪,简单和这两百将士道明了他巡视西域的目的之后,便带上他们来到龟兹城外,与乔天养麾下的百人精锐汇合。

三百人的军队,听起来好像不多。

可三百精锐,加上三百匹战马,以及一支浩荡的车队往城外一站,便足以令神鬼辟易。

不论是异族商队也好,亦或者唐人商贾也好,乃至于龟兹当地的部族,看见这支队伍的第一眼,便是远远的绕开。

“殿下,诸事已毕,可以起程了!”

三百人汇合,交由乔天养统率,乔天养简单将三百人编到一起后,便来到李琚跟前禀报。

李琚点点头,回望了一眼身后的三百轻骑,以及被将士们围起来的王府仪仗和装着各类犒军物资的车队。

也不再犹豫,果断下令道:“出发!”

“出发!”

李琚的命令,被传令兵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全军。

浩浩荡荡的犒军队伍当即开始动弹起来,如同一条长龙一般,朝距离龟兹城最近的焉耆城赶去。

安西四镇,在开元六年之前,分别为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城。

开元六年时,李隆基在安西都护府的设立安西节度经略使一职。

首任安西节度使汤嘉惠驻龟兹,以碎叶城距离西域太远的理由上书,请罢碎叶城,以焉耆代替,李隆基从之。

自此之后,安西四镇便形成了以处在图伦碛大漠东北方位的焉耆,正北方位的龟兹,正西方位的疏勒,正南方位的于阗四镇为点。

以处在热海以西的碎叶,大漠正东方位的鄯善,大漠东南方位的且末,以及河西走廊终点的庭州交河城为线的以点布线的防御体系。

平日无战事之时,安西军两万四千人的大军,便平均驻扎在四大点城。

至于其他线城,则由地方官府组织团练(民兵)为辅助守城。

而一旦发生了战事,四座点城之间的大军,便可首尾呼应。

只要一方受袭,临近的两座城池便可立即派兵支援。

此外,一干线城也可迅速动员西域各族的部族军参战。

因此,纵然大唐只在西域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驻扎了两万四千人的大军。

但因其完整的防御体系足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动员境内所有的驻军,中原王朝依旧能够稳稳的将西域之地握在手心。

甚至安史之乱爆发后,安西军能依靠着一支孤军坚守西域近半个世纪,也和大唐在西域设立的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和动员体系离不开关系。

而李琚此行的第一站,焉耆城,则是四大点城之中,唯一一座处在大唐内地,周遭没有任何外地的城池。

大军出发,浩浩荡荡,计式水畔,夕阳将大军的影子拉得老长。

.......

.......

与此同时,洛阳。

随着中原的天气越来越炎热,李隆基也萌生了返回关中,去往陈仓之地的九成宫避暑的心思。

只不过按照惯例,帝王返京,同样需要派人先去打前站。

之前来洛阳的时候,李隆基已经派了高力士来打前站,如今要回长安,再派高力士,就有些不合适了。

毕竟替帝王打前站,那绝对是一个肥差和美差。

李隆基就算再宠高力士,也不可能让他把好处一个人占完占尽了。

说到底,不论朝堂也好,还是后宫也好,李隆基要的都是平衡。

一家独大,不符合他的利益。

而高力士既然不适合打前站,那么到底由谁去,就很有说道了。

于是,为了这个既能在李隆基面前露脸,又能捞到实际好处的机会,朝堂上的派系纷纷闻风而动。

先是李琩一系率先有所动作,举荐了守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牛仙客作为代表。(守,即代理,临时,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宰相。)

太子一系也不甘示弱,推出了户部尚书,太子少师李元纮与牛仙客打擂。

紧接着,连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李亨一系,都加入了战场。

三方人马,就为了这么一个机会,每日在朝堂上唇枪舌剑,就差没有大打出手。

偏偏李隆基这个始作俑者,看着三方人马打生打死,也迟迟不做出选择。

于是,事情拖着拖着,不知不觉就拖到了四月份。

四月的洛阳,已经热得像是蒸笼。

李隆基故意挑动了三方人马争斗了半个多月后,眼见局势已经差不多了,再斗下去只怕就要斗出真火。

也终于放出话来,要三方人马在隔日的朝会上各自拿出一个最合理的方案出来,供他选择。

三方人马敏锐的察觉到,李隆基很可能要做出裁决了。

也总算是偃旗息鼓,开始认认真真给李隆基准备避暑的方案。

朝会的前一日,李琩来到牛仙客府上,与他商讨了一个上午,总算拿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多谢牛相出手相助,小王感激不尽!”

商讨完毕,李琩忍不住伸了个懒腰,随即朝牛仙客道了句谢。

牛仙客是武将出身,以节度使入朝,长得虎背熊腰。

听见李琩的道谢,他摆摆手,正想道声谢。

却不防门外陡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殿下,相爷,不.......不好啦,圣人.......圣人刚刚发出谕令,预备......预备四月二十六日,起程返京!”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501/4384195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