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筛选目击者
“他们都是……唯一的目击者。”
“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只有他们一个人,看到了死者最后的反常行为。”
“这,是巧合吗?”
孙福和江菲菲呆呆地看着陈连,脑子里一片空白,似乎有什么东西即将破土而出,但又被一层厚厚的土给压着。
“不。”
陈连替他们说出了答案。
“这不是巧合。”
“这是设计。”
他猛地合上卷宗,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这个凶手,他不是在挑选被害人。”
“他是在筛选目击者!”
“他可能花了很长的时间,在暗中观察,观察纺织厂的工人,观察这个小区的居民。”
“他把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行动路线、性格特点都摸得一清二楚。”
“然后,他从这些人里面,筛选出了两个最完美的‘工具人’。”
“这两个人,必须在特定的时间,有非常急迫的理由,会选择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这样,就能确保他们既能看到凶手想让他们看到的一幕,又不会有闲心去深究,更不会有第二个目击者出现来推翻他们的证词。”
陈连越说越兴奋,眼中闪烁着一种棋逢对手的狂热。
“老萧……萧国梁队长,他当年查了十年,估计就是一头扎进了死者的背景调查里,在他们身上疯狂地找线索,结果把自己绕死在里面了。”
“他从一开始,就落入了凶手精心布置的陷阱。”
“高端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而这个凶手,他甚至把自己伪装成了背景板,让所有人都忽略了他的存在。”
陈连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胸口因为激动而微微起伏。
他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十年悬案,一个幽灵般的对手。
这个凶手,狡猾、缜密、冷酷到了极点。
真是个可怕的对手。
也正因如此,才让他感到无比的兴奋。
“有点意思。”
“这个老六,藏得够深啊。”
陈连看着眼前这个阴森的角落,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隐藏在十年光阴背后的黑影,正在对他露出一个无声的嘲笑。
他非要把这个家伙揪出来不可。
陈连重新打开笔记本,眼神变得无比坚定,他要继续深入挖掘案件的每一条线索。
孙福和江菲菲两个人,像是被人点了穴,直愣愣地杵在原地。
他们的目光在陈连那张因为兴奋而微微发红的脸上,和那个阴森的角落之间来回切换。
“筛选……目击者?”
江菲菲的声音有点发飘,带着一种极度的不确定。
“陈连,你没发烧吧?”
“这……这也太玄乎了。”
孙福使劲揉了揉自己的脸,试图让自己清醒一点。
“这凶手是开了天眼还是装了上帝视角啊?”
“他怎么就能算准了,在那个时间点,那个同事就一定会走那条路,那个张阿姨就一定会横穿草坪?”
“这比电影还离谱!”
“离谱?”
陈连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
“不,这一点都不离谱。”
“这叫大数据,叫用户画像。”
“你们以为凶手是在第一天就动手了吗?”
他伸出手指摇了摇。
“错。”
“他可能观察了几个月,甚至几年。”
“他把这里所有人的作息时间、性格、爱好、甚至是每天买菜是去东门还是西门,都摸得一清二楚。”
“你们觉得这很难?”
“不难。”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一个小区保安都能做到。”
“而我们的凶手,显然是个极有耐心的变态。”
陈连的话,让孙福和江菲菲的呼吸都停滞了半秒。
一个在暗中观察了所有人几年的幽灵。
这个认知,比凶手本身的残忍,更让他们感到毛骨悚然。
“那……那我们两代人,查了十年……”
江菲菲的声音都开始发颤。
“难道……难道全都是错的?”
“我们一直被他牵着鼻子走?”
孙福的脸色也变得很难看,他想反驳,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陈连的推论,虽然听起来惊世骇俗,但却完美地解释了这起悬案中所有不合逻辑的“巧合”。
“是不是错的,验证一下不就知道了?”
陈连从自己的背包里,掏出了一叠厚厚的复印文件,正是当年那十四起疑似关联案件的全部卷宗。
这些都是他软磨硬泡,从档案室的老刘那里复印出来的。
“当年除了郑欢和张华这两个死者,还有十二个‘目击者’,他们都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看到了死者生前最后的‘反常’举动。”
“来,咱们开个盲盒,看看这些‘幸运儿’,当时都在干嘛。”
陈连把文件往地上一摊,自己先盘腿坐了下来,那架势不像是查案,倒像是在路边摆摊算命。
孙福和江菲菲对视一眼,也蹲了下来。
事到如今,他们只能选择相信陈连。
“我来第三个。”
江菲菲拿起一份卷宗,快速浏览起来。
“目击者,李建国,三十八岁,纺织厂夜班锅炉工。”
“目击时间,晚上十点四十五分。”
“他说,他老婆那天下午突然见了红,要早产,他接到电话,急着从厂里赶去医院,为了抄近路,就走了平时堆放废弃布料的一条窄巷。”
江菲菲念着念着,声音就小了下去。
又是急事。
又是小路。
又是唯一的目击者。
“我这儿,第四个。”
孙福也翻开了一份。
“目击者,王磊,十六岁,市一中的学生。”
“他说他那天跟同学约好了,晚上八点整开黑打游戏,结果被老师拖堂了,急着往家跑,就翻了学校的后墙,走了那条穿过月明社区的近路。”
孙福抬起头,眼神里全是震惊。
“我靠,还真是!”
“下一个,下一个!”
陈连催促着,像个急于揭晓答案的孩子。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三个人几乎没怎么说话。
只有纸张翻动的“哗哗”声,和他们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
第五位目击者,是急着去车站接女儿的父亲。
第六位目击者,是家里燃气灶上还炖着汤,急着赶回去的主妇。
……
第十二位。
第十三位。
第十四位。
无一例外。
每一个人,都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因为一个极其私人且急迫的理由,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然后,成了“唯一”的目击者。
当最后一份卷宗被合上时,孙福和江菲菲两人,已经面无人色。
如果说一个两个是巧合,那十四个全都是这样,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陈连是对的。
从头到尾,都是对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493/4384422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