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凶手的倒计时
“烂尾楼里除了风声,什么都听不见。”
“断桥那边,更是连个鬼影都没有。”
“废,静。”
陈连迅速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两个字。
这两个特征,就是凶手选择作案地点的另外两个标准!
他看着自己的笔记,一条新的线索链正在慢慢形成。
他提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第三行字。
“3. 地点未知,射手座,火象,废,静。”
看着这行字,陈连的眉头却又皱了起来。
范围还是太大了。
一个城市里,符合“废弃”和“安静”的地方,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废弃的工厂、倒闭的游乐园、荒废的村庄……
这要怎么找?
无异于大海捞针。
时间不等人。
凶手的倒计时,就像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定还有别的线索。
一定还有被他忽略掉的细节。
陈连闭上眼睛,强迫自己的大脑高速运转,把两个案发现场的所有细节,在脑海里重新过了一遍。
烂尾楼……烂尾楼……
宣传牌!
一个画面猛地从他的记忆深处跳了出来。
他记得,在去烂尾楼的路上,路边有一个巨大的,已经锈迹斑斑的宣传牌。
上面写着开发商的名字。
叫什么来着?
“六……六什么建筑公司……”陈连喃喃自语。
“六焱建筑有限公司!”江菲菲突然说道,她也想起来了,
“我当时还吐槽来着,说这名字起得真上火,三个火,能不烂尾吗?”
“焱!”
陈连猛地睁开眼睛。
焱,由三个“火”字构成。
他的呼吸瞬间变得急促起来。
他又立刻想到了第二个案发现场。
“磷光村!”
“对,断桥所在的地方,叫磷光村!”孙福也反应过来了。
“磷……”陈连在桌上用手指写着这个字,“磷,石字旁,加一个粦。粦是什么意思?是鬼火,是磷火!”
“磷本身就是一种可以自燃的元素!”
“火!”
“又是火!”
陈连豁然站起,脸上的激动再也无法掩饰。
“我明白了!”
“我彻底明白了!”
他指着白板,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凶手选择目标,遵循‘火象星座’的原则。”
“而他选择作案地点,同样遵循‘火’的原则!”
“案发现场本身,或者周边的地名、建筑名,一定带有和‘火’相关的元素!”
“烂尾楼旁边的‘六焱建筑’,焱,是火。”
“断桥所在的‘磷光村’,磷,也与火有关。”
这一刻,所有的线索,被完美地串联了起来。
星座是火象。
地点带火旁。
这就是凶手那该死的,充满仪式感的作案逻辑!
“快!”郑洪业猛地一拍桌子,双眼通红,
“把本市地图上所有带火字旁,或者和火有关的地名、建筑名,全都给我筛出来!”
“是!”
整个办公室的人立刻行动起来。
键盘的敲击声,纸张的翻动声,瞬间响成一片。
陈连也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排查工作中。
他看了一眼手机屏幕上的倒计时。
还有1小时07分。
时间,正在一秒一秒地从他们指尖溜走。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聚焦在面前的电子地图上,大脑飞速运转,继续从海量的信息中寻找着那唯一的生机。
陈连拿起笔,在笔记本上那两行字的下方,郑重地添上了第三条。
“3.地点未知,射手座,火象,废,静,且地点名或周边建筑名与‘火’字相关。”
写完,他却把笔“啪”的一下扔在了桌上。
“不对,还是不对。”
郑洪业刚燃起的希望又被他这一句话给浇得半灭,急着问:
“怎么又不对了?这线索还不够明确吗?”
“明确个啥啊!”陈连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郑队这是魔都!别说带火字旁的地名了,光是叫‘xx火锅店’的,都能从城东排到城西!”
“这……”郑洪业被噎了一下。
“而且还要符合‘废弃’和‘安静’两个条件。”陈连继续补充道,
“废弃的烧烤店?倒闭的火锅城?这范围根本没有缩小,反而更大了!”
刚刚还热火朝天的气氛,瞬间又冷却了下来。
是啊,陈连说得没错。
这个新发现,只是给大海里又加了一瓢水,针还是那根针,一点没变大。
“妈的!”一个年轻警员气得哆嗦,“这凶手是懂折磨人的!搁这儿跟我们玩解谜游戏呢!”
“时间,我们需要的是关键线索,一个能把范围从一个城市缩小到几个点,甚至一个点的关键线索!”
陈连双手用力搓了搓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再次闭上眼睛。
不对。
一定还有哪里不对劲。
他开始在大脑里疯狂回放整个办案过程,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的每一句话,每一帧画面都不放过。
从接到报案,到勘察现场,再到走访调查……
忽然,一个被他忽略的问题跳了出来。
位置。
两个案发现场的位置。
烂尾楼在市区边缘,虽然偏僻,但交通还算便利。
可那个断桥……那个该死的磷光村断桥,在几十公里外的远郊,开车过去都要一个多小时,而且路况极差。
凶手为什么要把第二个作案地点选在那么远的地方?
仅仅是因为那里够偏僻?仅仅是因为“磷光村”这个名字里带了“火”?
不对!
陈连猛地睁开眼睛。
“太远了。”他喃喃自语。
“什么太远了?”江菲菲一直盯着他,见他有动静,立刻追问。
“两个案发现场的距离,太远了!”陈连的声音陡然拔高,
“你们想,两个地方都那么偏,陌生车辆和陌生面孔一旦出现,很容易引起周围居民的注意。”“特别是磷光村那种地方,进村就一条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孙福点点头:“没错,我们去走访的时候,村里的大爷大妈对我们这几个生面孔盘问了半天。”
“所以,凶手不可能大大咧咧地开车进去,作案,再开出来。”
陈连的语速越来越快,“他一定提前考察过现场,甚至规划好了最隐蔽的进出路线!”
“一个在市区边缘,一个在远郊。”
“他选择这两个地点,一定不只是因为它们符合‘废弃’‘安静’和‘带火’这几个特征。”
“这两个地点之间,一定存在某种我们尚未发现的,更深层次的联系!”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493/4373631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