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 第41章 再赋诗三首

第41章 再赋诗三首


“儿臣谢父皇!”

李恪再次躬身行礼,顺势继续说道:“其余九架千里镜,儿臣已妥善保管在王府之中,明日一早,便亲自送入宫中,献于父皇!”

“如此甚好!”

李世民关切问道:“不过,此等神物关系重大,存放之处,可曾派人好生看管?万不可有失!”

他的语气带着严肃,显然对这十架望远镜的重视程度,无与伦比。

“父皇放心!”

李恪语气笃定地保证道:“千里镜所藏之处,极为隐秘,除了儿臣自己,绝无第二人知晓具体位置!”

听到李恪如此保证,李二满意点了点头:“嗯,如此……朕便放心了!”

他越看这个儿子越是顺眼,越看越像自己,忍不住又拍了拍李恪的肩膀。

“敢问吴王……秦王殿下,如此精巧绝伦,堪称鬼斧神工之神物,你……究竟是从何处机缘所得?”

长孙无忌忽然站起身,盯着李恪询问道。

群臣闻言,眼睛一亮,露出感兴趣之色。

千里镜的神效,李靖、程咬金、尉迟恭等军中老将,已经验证过了。

远观千里啊,此等神物,谁不想要一件?

若是能得知出处,他们自然也能买得到。

来了!

李恪心里早有准备,就等着这个问题呢。

他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之色,故意左右看了看周围,然后才高声说道:

“回长孙大人,此物之来源,说来甚是玄奇,实乃……梦中所得!”

梦中所得?

众人都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糊弄鬼的神情。

梦?

开什么玩笑?

如此神物,怎么可能是梦里得来的?

不想说就直说。

故弄玄虚!

李世民却是大笑起来:“哈哈!好!好一个‘梦中所得’!妙!妙啊!”

“此等巧夺天工的神物,若非梦中得天所授,仙人所赐,凡间匠人,如何能造?如何能得?”

“合乎情理!哈哈,合乎情理啊!哈哈!”

李世民何等聪明绝顶的人物,他当然不信什么“梦中所得”的鬼话。

李恪刚才的小动作,分明就是在暗示“此间人多眼杂,不便明言”。

李世民自然不会追问!

李恪看到父皇如此反应,心中也是暗赞一声漂亮,顺势躬身道:

“父皇圣明!”

“儿臣也是如此觉得,此物或许真乃天佑大唐,借儿臣之手献于父皇!”

“哈哈,定是如此!”李世民抚掌大笑。

群臣看着这对父子一唱一和,三言两语就把如此惊世骇俗的事情定性为“梦得天授”,顿时无语至极。

但都默契的没有多嘴询问,以免皇帝不开心。

“陛下圣明!天佑大唐,降下神物,实乃祥瑞之兆!”程咬金喊道。

尉迟恭等武将也纷纷附和,他们才不管东西是哪儿来的,有得用就行。

反正他们这些将领,有优先使用权。

长孙无忌一口气堵在胸口,憋得难受至极,恨恨瞪了李恪一眼,却也只能强挤出笑容,跟着附和。

“好了!”

李世民重新端起御案上的琉璃酒杯,环视神色各异的群臣,洪声说道:

“今日美景良辰,岂可因外物而扰了雅兴?”

“诸位爱卿……继续喝酒,继续赋诗,莫要辜负这大好时光啊!”

“是!陛下!”

群臣齐声应诺,场中气氛重新变得热闹起来。

丝竹管乐之声再起,宫女内侍穿梭其间,重新斟满美酒,奉上佳肴。

文臣们纷纷起身,吟诵事先准备好的诗词。

尤其魏王李泰一派的官员,变得更加活跃。

方才李泰的赋序,被李恪的《端阳序》彻底碾压,这让他们倍感憋屈。

此刻犹如打了鸡血,一个个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争先恐后吟诵起来。

恨不得将平生所学都倾注于诗词之中,希望能够为殿下挽回几分颜面。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非常骨感。

《端阳序》珠玉在前,如无法逾越的高峰。

无论这些官员如何卖力吟诵,听起来总感觉差了那么点意思,味同嚼蜡。

李世民听着一首首的“平庸之作”,初始还保持着帝王的微笑和颔首。

但听着听着,眼中不禁流露出一丝无聊。

“恪儿!”

李世民面带期待看向李恪,忽然问道:

“朕观诸位爱卿似乎才思枯竭,你可还有佳句妙词,让朕耳目一新?”

此言一出。

魏王一系的官员顿时僵在原地,满脸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陛下这话,分明就是在明说他们的诗作乏味无聊,亏他们还那么卖力。

李恪心里一乐,当然不会藏着掖着,起身道:“父皇有命,儿臣自当尽力。”

“方才见诸位大人诗兴盎然,儿臣也偶得几首拙作,愿父皇品鉴指正。”

又是……几首?

众人一阵无语。

你的才思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吗?动不动就是几首?

“恪儿,速速吟来!”

李世民催促道:“朕有些迫不及待了!”

李恪略一沉吟,朗声吟诵道:“儿臣这第一首,名为《庚寅重五诗》。”

“庚寅重五?”

李二眉毛一挑。

李恪深吸口气,气沉丹田,高声吟诵道:

“重五山村好,

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

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

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

一笑向杯盘。”

群臣仔细咀嚼这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端午图景:

榴花盛开。

村民包粽佩艾,依照旧俗朱砂点额,直到日落时分,方才忙完所有事情,轻松一笑,举杯共饮。

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淡泊自足的情趣,与华丽堆砌的应制诗,形成了鲜明对比。

“好!好一个‘一笑向杯盘’!质朴真切,饶有趣味!”李二出声赞道。

房玄龄、虞世南等文臣纷纷点头,满脸赞叹。

这首诗以白描勾勒节令特征,充满生活气息,毫无疑问,又一篇传世之作!

【叮!人前显圣成功!震撼李世民及全场文武!显圣值+500!】

500显圣值到账!

不错不错!

李恪心里颇为欣喜,继续吟出第二首:“第二首,名为《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这首诗风格陡然一转,变得沉郁悲怆。

直接点出龙舟竞渡,是为了悲悼屈原千载之冤,忠魂已逝,再难回还。

楚国早已灭亡,屈原也已殒身,如今还剩下什么?

“这……”

不少文臣闻言,皆是神色一肃,抚须颔首。

此诗虽短,却立意高远,触及端午的深层文化内涵,令人心生敬意。

【叮!人前显圣成功!震撼李世民及全场文武!显圣值+500!】

又是500显圣值!

李恪声音提高:“第三首,《午日观竞渡》!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485/4384450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