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 第101章 讨要墨宝

第101章 讨要墨宝


许久,许久。

众人才如梦初醒,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眼中依旧残留着震撼与迷醉。

“真是妙绝千古!”

房玄龄抚掌长叹:“老夫读遍诗书,自诩也算见识不凡,然……今日方知,何为真正的诗词!”

“秦王殿下大才,老臣佩服得五体投地!”

“词好!字更好!词境与书境浑然一体,相互成就!”

魏征亦是满脸激动,胡须微颤:“此等作品,已非人力可为,堪称鬼神之作!足以光耀万古!”

长孙无忌目光复杂地看着《雨霖铃》:“字字含情,笔笔带泪……能将离愁别绪写到如此地步,殿下真乃情圣也!”

程咬金瞪着一双牛眼,虽然许多深意他听不太懂,但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俺老程不懂那些弯弯绕绕,但觉得殿下这字写得带劲,诗念起来痛快!”

“尤其那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听得俺老程都想拍案喝酒了!”

尉迟恭也连连点头:“没错!听着就提气!”

【叮!人前显圣成功!强烈震撼李世民及在场重臣!显圣值+2000!】

在一片赞叹声中,李世民小心翼翼拿起那幅《将进酒》,仔细端详半晌。

良久,他才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李恪:

“恪儿,这六幅墨宝,朕要带回宫中去!”

这样的诗词!

这样的书法!

每一幅都是足以成为传国重宝的存在,合该珍藏于大内深处,流传千古。

他这话一出口,旁边的几位重臣顿时急了!

他们都是人精,眼界也是当世一等一的。

如此绝世墨宝名篇,谁不想拥有一幅?

这六首诗注定是要流传千古的,而秦王亲笔书写,将来价值几何?

别说将来了!

就拿现在来说,整个长安城谁不知,秦王殿下的墨宝,可是一字千金?

此等墨宝,岂能放过?

房玄龄轻咳一声,也顾不得什么君臣礼仪了,对着李世民躬身谄笑道:

“陛下……陛下乃九五之尊,富有四海,这等墨宝自然当归于大内!”

“只是……只是老臣对那篇《赤壁赋》中所蕴含的旷达哲理实在是……是心向往之,夜不能寐啊!”

“陛下,您看……能否将此幅……赐予老臣观摩一段时日?老臣必定小心珍藏,绝不损毁!”

他话说得极其委婉,但意思再明白不过:陛下您不能全拿走啊!分我一幅吧!就要《赤壁赋》!

魏征一看房玄龄抢先了,也立刻站了出来,一本正经地拱手道:

“陛下啊陛下!房相所言甚是!此等墨宝,陛下独览,岂非寂寞?”

“臣对《送别》一诗中那‘抽刀断水’的愁绪感触颇深,于臣监察百官、体察民情大有启发!”

“臣恳请陛下,将此幅《送别》赐予臣,以便臣时时警醒,日日观摩!”

好嘛,连工作需要这种理由都搬出来了!

程咬金一看这架势,也急了,虽然他更想要那首最痛快的《将进酒》。

但看样子,皇帝老子是绝不会放手的。

于是退而求其次,指着那首《鹊桥仙》嚷嚷道:“陛下!俺老程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大道理!”

“就觉得这‘两情若是久长时’写得好!”

“俺想拿回去给俺家那婆娘看看,让她也学学啥叫通情达理!陛下您就把这首《鹊桥仙》赏给俺吧!”

一时间,凉亭内竟然变成了拍卖会现场。

几位宰相国公,为了争夺李恪的墨宝,几乎要“大打出手”,哪里还有半分平日的威严和体统?

李世民又是好笑,又是好气,笑骂道:

“好你们几个老匹夫!朕还没捂热乎,你们就惦记上了?不成不成!”

“一幅都不成!此等瑰宝,岂能分散?”

但毕竟是左膀右臂,也不好太过驳了面子。

李二便沉吟道:“不过……待朕命宫中巧匠精心摹拓数份之后,或可赐予诸位爱卿摹本观摩。”

摹本哪比得上原迹啊!

程咬金眼珠子滴溜溜一转,忽然看向李恪,搓了搓手,嘿嘿笑道:

“秦王殿下!臣……臣有个不情之请!”

“您人在这儿呢,笔墨也都是现成的,不若……不若您再辛苦一下,给老程我单独写上一幅呗?”

“就一幅!老程我就要那首《将进酒》!”

他这话一出,旁边的房玄龄和魏征眼睛一亮。

对啊!

秦王殿下人还活生生地站在这里呢!

陛下收藏的是原迹,咱再求一幅新的不就行了?

“知节此言……虽粗鄙,却也在理!”

房玄龄立刻接口,语气那叫一个温和:

“殿下,老臣对那篇《赤壁赋》实在是爱不释手,魂牵梦萦!”

“若殿下能再书一幅赐予老臣,老臣感激不尽,定当珍若性命!”

魏征也附和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殿下墨宝,若能多流传几幅于世间,亦是文坛佳话!臣恳请殿下赐《送别》一幅!”

这一下,连长孙无忌都有些意动了,只是碍于身份,没好意思开口。

“你们……你们这几个老匹夫!”李世民被气笑了,指着程咬金几人。

物以稀为贵,这等传世之作,若是满大街都是,那还叫什么瑰宝?

但看着几位心腹重臣那眼巴巴的样子,又实在硬不起心肠完全拒绝。

最终,李二无奈地挥挥手,笑骂道:“罢了罢了!朕就当没看见!”

“恪儿,你若是不嫌麻烦,便再为他们写上两幅吧!不过说好了,一人最多一幅!休得贪得无厌!”

他这也算是默许了,但限定了数量,以免自己的宝贝儿子被当成苦力。

李恪不好推辞,只得拱手应道:“儿臣遵命。”

于是,再次提笔,为程咬金写了《将进酒》,为房玄龄写了《赤壁赋》,为魏征写了《送别》。

老程、房玄龄、魏征三人得了墨宝,小心翼翼地吹干墨迹,然后无比郑重地卷起收好,满脸喜滋滋的。

写罢,李恪生怕尉迟恭、长孙无忌等人也开口索要,真就没完没了了。

他赶忙轻咳一声,然后抛出了一个足以石破天惊的话题,试图转移焦点:

“父皇,诸位叔伯,诗词书法不过小道,娱情养性罢了,于国无大利。”

“儿臣近日,偶然从海外商贾处,又得一种前所未见的粮食作物种子!”

李恪刻意顿了顿,看到成功将众人的好奇心吸引过来,才继续说道:

“据那海外商人所言,此物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其产量……平均亩产,至少可达十石以上!”

“而且!”

“从播种到成熟收获,仅需四个月左右!”

禾育157玉米的平均亩产,大约为2000斤。

换算成大唐的重量,大概为18石左右。

考虑到大唐的肥料差异,10石差不多。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485/4384444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