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辩倒大喷子
李恪看着魏征,继续说道:
“昔日汉武帝为求大宛天马,不惜耗费巨资,远征西域,为的便是改善交通,巩固边疆,开拓丝路!”
“今日此物,若能加以研究改良,推广运用!”
“何尝不能成为我大唐新时代的‘天马’,开拓出更便捷、更高效的‘钢铁丝绸之路’?”
“《孙子兵法》有云:‘兵贵神速’!此物,便是‘神速’之器!”
“于国于军,有百利而无一害,岂能因您一句‘奇技淫巧’便全盘否定?”
李恪这番辩论,可谓是条理清晰,层层递进。
从具体应用到宏观战略,再到兵法佐证。
听得在场不少武将,都不由自主地微微颔首,眼中露出深思之色。
毫无疑问,摩托车于军事上确有大用,不能简单以“玩物”视之。
御座上的李世民,也忍不住连连点头。
他是亲自体验过摩托车速度的,日行千里或许夸张,但远超骏马是事实。
如果用于传递军情,绝对是军事之利器!
魏征陷入沉思,但他并未被说服,转而将话题引向最根本的民生问题:
“管仲曾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如今河北道水患刚刚平息,灾民尚需安置!”
“陇右道蝗灾余波未平,百姓嗷嗷待哺。”
“此正该是体恤民力,与民休息之时!陛下当思汉文帝为何罢修露台?”
“非不能也,实不欲耗民财于无用之地!”
魏征的声音带着沉痛,目光如刀,直指核心:
“若为此一玩物,便耗资万金,劳民伤财!”
“这与商纣王初用象牙箸,而后渐生奢靡,终至亡国,其开端有何异同?”
“陛下喜好游猎尚需节制,何况此等前所未见之奇物?臣恐其欲壑难填啊!”
这番话说得极重!
无疑是再次将摩托车与亡国之兆联系起来。
并且点出了当前实实在在的民生困难,让刚刚缓和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
李恪心里顿时有种打人的冲动,就一辆摩托车而已,怎么?不听你魏征的,我大唐就要亡国了?
胡搅蛮缠也要有个度!
今天非得治一治这个病!
李恪深吸一口气,大声道:“《诗经》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我大唐若要强盛不衰,岂能一味守成,固步自封?”
“昔日大禹治水,不循其父鲧堵塞之旧法,而开疏导之新途,方平定水患!”
“陛下励精图治,开创贞观新局面,其精神内核,亦是‘维新’!”
“摩托车亦然!”
“它或许尚不完美,但它代表了一种新的可能,一种‘器’的革新!”
“若善加引导,深入研究,去芜存菁!”
“未必不能如昔日秦修驰道、汉通西域一般,当是时看似耗费巨大,实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魏征面色沉凝,不以为然,沉声道:“殿下辩才无碍,老夫佩服!”
“然《道德经》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老夫并非一味抗拒新物,实是惧怕人心易溺于此等感官刺激之中!”
“久而久之,使陛下失却勤俭务实之本心!”
说到这里,魏征转向李世民,深深一揖:
“陛下!您可还记得,当年与臣等一同登上骊山,眺望前隋宫殿残垣断壁之时?”
“您亲口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今日若为满足一己之好奇,或追求虚无缥缈之便利,而轻启奢靡之端,岂非忘了这舟水之训?”
此言一出,李世民脸上的些许轻松缓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凝重。
骊山之上,隋宫废墟之前的那番对话,是他帝王生涯的警钟,时刻不敢忘。
感受到魏征那发自肺腑的忧国忧民之情,李恪知道,这老头本性不坏。
于是收敛了锋芒,对着魏征深深一揖,道:
“魏公忧国忧民之心,皎如日月,天地可鉴!”
李恪先肯定了魏征的出发点,随即话锋一转:
“然,《大学》开篇即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言便是鼓励君子,追求进步与革新。”
“若因惧怕溺水,便拒绝所有舟楫;因担心噎到,便摒弃所有食物,这与因噎废食有何区别?”
“对待新器物,关键在于如何‘用’!”
“当以严谨的制度加以约束引导,使其弊端得到控制,优点为民所用,化‘奇器’为‘利器’,而非因物废人,因惧废进!”
“昔日孔子周游列国,不曾舍弃车舆代步!”
“姜太公辅佐文王,未曾废弃兵戈征伐!”
“由此可见!”
“器物本身无善恶,关键在于执器之人,是否心存天下,善用其利!”
这最后一席话,既肯定了魏征的忧患意识,又指出了正确的应对之道:
不是禁止,而是引导和善用,如何使用!
逻辑严密,情理交融,更是引用了儒家尊崇的孔圣和太公为证。
魏征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一时间,竟找不到更有力的论点来驳斥这“善用其利”的核心观点。
是啊!
器物本身无善恶,关键在于执器之人,是否心存天下,善用其利!
“臣……受教了!”
魏征最终长长叹了口气,对着李恪拱了拱手,默默退回了班列之中。
李世民看到这一幕,简直心花怒放,爽快无比。
魏征平日里没少让他下不来台,今日竟被自己儿子辩得哑口无言,爽!
真他娘的爽!
不过,李世民毕竟是帝王,喜怒不显于色,站起身来,亲自打圆场:
“今日朕心甚慰!”
“魏爱卿如明镜高悬,照见朕之得失,警醒朕居安思危,此乃社稷之福!”
“恪儿如利刃出鞘,为朕开阔眼界,展现新器之潜力,此亦大唐之幸!”
“尔等皆出自公心,皆是赤诚之言!朕受教!”
说到这里,李世民扫过全场,语气坚定:
“今日魏卿与恪儿之言,朕当铭记于心!居安思危,善始克终,方为治国长久之道!众卿共勉之!”
台上文武百官闻言,无论心中作何想法,此刻都纷纷躬身,齐声应道:
“陛下圣明!”
声音在太液池畔回荡,显得颇为壮观。
旋即,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秦王李恪,心中暗暗嘀咕,震惊不已。
连魏征这块又臭又硬的铁嘴,都被他驳得哑口无言?秦王殿下真是厉害!
李世民将众人微妙的神色尽收眼底,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朗声宣布:
“今日中秋佳节,良辰美景,不必过于拘礼。中秋宫宴,正式开始!”
“奏乐!”
随着皇帝一声令下,乐师们纷纷动了起来,悠扬典雅的宫廷礼乐缓缓响起,为月夜盛宴拉开了帷幕。
总管太监王德尖细的嗓音也跟着响起:
“上——宴——!”
一大群训练有素的太监和宫女,分别从赏月台的两侧款款而上。
他们每个人手里都端着一个精致的托盘,步履轻盈,姿态恭谨。
托盘上盛放着精心烹制的御膳菜肴,造型别致的糕点、各种时令水果……
所有人的目光,自然而然落在那些托盘之上。
但下一刻,又被盛放这些珍馐美酒的器皿牢牢吸引,再也移不开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485/4384436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