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李泰:嘿!我好了!我能小跑了!我还能大跳!大跳!
诗句吟罢,余音袅袅,萦绕于月夜之中。
赏月台上,却悄然陷入了寂静之中。
所有人,无论是文武大臣,还是妃嫔皇子,都仿佛被攫住心神,一时失声。
或微微闭目,或眉头轻蹙,或目光迷离……
都在细细地、反复地咀嚼、品味着这首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重意境。
半晌之后。
“轰!”
巨大的惊叹与赞誉声轰然爆发,响彻一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句意境雄浑阔大,天然自成,直击人心!”
“寥寥几字,便勾勒出天地间最壮美而又最寻常的景致,这……这简直是千古绝唱之开篇!”
“妙极!妙极啊!此句与谢灵运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何其神似!”
“看似平淡无奇,未加任何雕琢炫技之辞藻,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涵盖天地的气象!”
“此乃返璞归真之境界,妙之毫巅,吾等穷尽一生之力,亦难企及也!”
“起句海上生明月便已占尽境界,结句还寝梦佳期余韵悠长,起结圆满!”
“五、六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摹写相思不寐之情状,细腻入微,极有姿态!”
“第八句之踯躅彷徨,更是将那种求之不得,寄望于梦的复杂心绪写尽了!”
“通篇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写尽了月光充盈天地、无处不在的神韵!”
“更妙在用一怜字,既是对月光的爱怜,又暗含了下文相思无奈,只能寄情于梦的结意!”
“此中情思,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精妙绝伦!”
李世民也是长叹一声,沉浸在诗的余韵中:“此诗乃翻古意而出新声!”
“将普世共通的怀远之情,以如此悠然不尽,含蓄隽永的方式托出,情思绵邈,无尽无穷。”
“诗至此戛然而止,却只觉余韵袅袅,不绝如缕,令人回味不已,怅然若失,又心向往之……真乃神品!神品啊!”
听到陛下的赞誉,长孙皇后也不禁叹了口气。
两首诗都是上乘之作,但意境天壤之别!
青雀的诗也就后两句尚可,其他平平无奇。
反观李恪这首诗,意境怀远,无疑又是绝唱!
比不了!
根本比不了!
“此子之才,比之当年曹子建都毫不逊色!”长孙皇后轻叹。
李泰听着潮水般的赞誉,笑容僵硬,血色褪去,最终变得一片惨白。
他紧紧攥着拳头,方才的得意和挑衅,此刻尽数化为了难堪与羞愤。
他是文采斐然之人,自然一眼看出,两首诗在意境上,差得太远了!
李世民瞥了一眼面如死灰的李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随即缓缓端起酒杯,饮了一口,心中暗道:
“恪儿之才,果真如渊如海,深不可测……青雀,唉,终究不如恪儿!”
【叮!人前显圣成功!强烈震撼李世民及台上众人!显圣值+5000!】
“父皇!儿臣这里还有一首拙作!愿再献于御前,请父皇、母后品鉴!”
魏王李泰再次出列,对着李世民深深一躬。
他无法接受自己精心准备的诗作,在李恪面前,败得如此彻底。
“哦?”
御座之上的李世民微微挑眉,他何等眼力,自然看透了青雀那点小性子。
不过李世民并未动怒,少年人嘛,若是没有几分锋芒和好胜心,才叫奇怪。
李二脸上依旧带着鼓励的笑容,语气温和:
“好!看来青雀今夜诗兴颇浓,早有准备啊!既有佳作,速速吟来!”
“朕与你母后,还有诸位爱卿,都等着听呢!”
“是!父皇!”
李泰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胸腔中所有的郁气,和斗志都化作才情。
他面向全场,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吟诵出了他压箱底的第二首诗:
“皓魄当空宝镜升,
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
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
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
更待银河彻底清。”
众人静静听着,随着吟完,频频点头。
平心而论,李泰这第二首诗,确实下了功夫。
无论是意象,还是格局气度,亦或是浪漫想象,都比之前那首要显得更为精致,辞藻更为华美。
“好!魏王殿下此诗,想象瑰丽,气度不凡!”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此联气魄宏大,对仗亦工,妙啊!”
“尾联邀游银河,更是奇思妙想,颇具仙气!”
群臣不吝赞美之词。
就连御座上的李世民也听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明显的欣慰笑容。
“青雀此诗,构思巧妙,意境超然,尤其这尾联,颇有乘槎登天河之遐想,进步斐然!”
得到父皇如此夸奖,李泰原本破碎的心,重新复原,又满血复活。
他露出笑容,腰板也挺得更直了,随后看向李恪,又露出挑衅之意:
“三哥,小弟这一首《中秋》如何?”
对于李泰的挑衅,李恪笑着夸赞道:“四弟此诗已经开阔,气魄宏大,着实乃上乘之佳作!”
李恪这番真心实意的夸赞,听在李泰耳中,更像是一种胜利者的客套。
他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语气中的挑衅意味也更浓了几分。
“多谢三哥夸赞!”
李泰拱了拱手,脸上努力维持着笑容:“三哥诗才,冠绝长安,一首《望月怀远》已是令小弟叹服。”
“却不知……三哥可还有别的佳作,能让小弟再开开眼界,学习一番?”
李泰这话几乎就是明晃晃的挑战了,非要逼着李恪再拿出一首来。
似乎只要李恪拿不出来,或者第二首诗不如他,他就能挽回些颜面。
面对李泰的步步紧逼,李恪心里很满意。
说相声都得有一个捧哏的,没有捧哏,自己今晚又怎么装逼呢?
感谢李泰!
大好人啊!
李恪当即淡然一笑,从容应战:“四弟既然有此雅兴,为兄自当奉陪。”
说罢,他朝御座上的李世民,微微拱手:
“父皇,儿臣适才观明月而有所感,心中确有一篇词作,愿在此吟诵,请父皇、母后及诸位品评。”
“词?”
李世民眼睛一亮。
他可是清楚得很,恪儿不仅在诗道上堪称鬼才,于“词”这一道上,更是开一代风气之先河!
那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和《鹊桥仙·纤云弄巧》,早已传遍士林,被无数文人墨客奉为词中圭臬!
值得一提的是。
正因为李恪所写的几首词质量太高,影响力太大。
原本在这个时代还比较小众、被视为“诗余”、难登大雅之堂的“词”。
如今在长安,乃至在大唐文坛,地位已然水涨船高,受到了越来越多文人士子的追捧和模仿。
所以此刻,当李恪说要作词时,台上众人非但没有觉得不合时宜,反而一下子充满了更高的期待。
“好!好啊!”
李世民抚掌大笑:“恪儿,你每次作词,皆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快,速速吟来!朕已是迫不及待了!”
“儿臣遵命!”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485/438443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