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非有真才实学不得入!
李恪屈指一弹,一道灵力印记打在女舞姬身上,悄悄做了一个标记。
不多时。
一曲终了。
舞姿停歇。
舞姬们盈盈一礼,在观众意犹未尽的喝彩与贪婪的目光中,款款退下台。
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风韵犹存的老鸨子扭着腰肢走上了台,未语先笑:
“诸位官人、老爷,欢迎捧场咱们五香馆!”
“大家想必都知道,今儿个是初一,按照咱们馆里的老规矩,初一、十五这两日啊,大家伙儿都可以免费进来玩耍听曲儿!”
老鸨子话锋一转,脸上笑容不变,却狡黠道:
“但是呢,咱们五香馆能在这平康坊立住脚跟,靠的不仅是姑娘们的才艺颜色,更是风雅!”
“还是老传统!”
“您想成为馆里姑娘的入幕之宾,光有钱可不行,还得有真才实学!”
“或是诗词歌赋,或是笔墨丹青,您总得拿出一手绝活,得了姑娘们的青睐,方能一亲芳泽哦!”
台下的文人墨客和自诩风流的权贵闻言,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显然被老鸨子的话,激起了好胜心与表现欲。
李恪在台下听着,嘴角不由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凭才学免费玩?
古人挺会玩嘛!
这老鸨子显然是此中老手,深谙调动气氛之道。
她笑盈盈说完规则,轻轻拍了拍手,声音清脆。
立即有两名丫鬟,端着托盘袅袅上前。
托盘上摆放着笔墨纸砚,镇纸、笔洗一应俱全,显露出五香馆的格调。
“不知哪位官人愿意先来,抛砖引玉,让咱们开开眼呐?”老鸨子目光扫视台下,声音带着蛊惑。
“我来!”
“让我先来!”
“某家早有腹稿!”
台下的看客们,尤其是那些自诩风流的文人墨客,和想要附庸风雅的权贵子弟,纷纷踊跃举手。
场面一时颇为热闹。
五香馆能在这藏龙卧虎的平康坊立足,并成为最炙手可热的青楼之一。
靠的不仅仅是奢华的环境和出色的姑娘。
初一、十五凭才学免费入内玩耍的噱头,也是一大杀手锏。
能在这两日展露才华,不仅能免费享受温柔乡。
更重要的是能借此机会扬名立万,名噪一时!
长安城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最初便是从这五香馆流传出去的,不知成就了多少才子的名声。
名声这东西!
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财富和权势的象征。
“好!这位官人气势最足,便请您先来!”
老鸨子眼波流转,指向一位站在前排,手持玉骨描金折扇,身着月白锦袍,相貌英俊挺拔的贵公子。
那公子显然早有准备,闻言自信一笑,唰地合上折扇,龙行虎步般登上台去。
他有备而来,略一沉吟,提笔蘸墨,在铺开的宣纸上一挥而就,姿态潇洒。
写罢,丫鬟将诗作拿起,展示给老鸨子。
老鸨子接过,清了清嗓子,当众诵读出来:
“秋风萧瑟起,
落叶满长安。
孤雁南飞去,
凭栏独自寒。”
诗作读完,台下响起几声零星的叫好,但更多的是沉默和窃窃私语。
这诗应景倒是应景,写出了秋日的萧瑟。
但意境寻常,用语也未见多少新巧,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未能触动人心。
老鸨子脸上笑容不变,对着那贵公子福了一礼:
“多谢公子佳作,请公子稍歇,品鉴后续之作。”
这话说得客气,但意思很明显……您这诗呐,还进不了咱五香馆的门槛。
贵公子脸上有些挂不住,哼了一声,悻悻下台。
接下来。
又有几人上台,有的写诗,有的填词,还有人当场作画,画了幅秋菊图。
但诗词要么流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要么堆砌辞藻,内容空洞;画作也只是匠气有余,灵韵不足。
一连五六人,竟无一人能进入五香馆。
台下原本热烈的气氛渐渐有些冷却,不少人交头接耳,面露失望之色。
也有人暗自庆幸,幸好自己没上去丢人现眼。
李恪看的暗自摇头。
显而易见。
五香馆在初一、十五这两日,虽然打着“免费”的旗号,但门槛却是极高。
非有真正的惊人才学而不能入,想在这里白嫖,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老鸨子眼见气氛有些低落,却也不急,依旧笑靥如花,声音拔高几分:
“诸位官人老爷,这才哪到哪儿啊?真正的大家往往都压轴出场呢!”
“咱们五香馆的姑娘们,可都盼着能见到真正的锦绣文章,谱成新曲呢!”
“不知还有哪位才子官人愿意上台一试?”
大家面面相觑,但无一人站出来进行尝试。
这时,人群中,一个面如冠玉,风度翩翩的青年举了一下手,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老鸨子耳中:
“在下愿意一试!”
老鸨子目光如炬,见他气质沉静,眼神清澈,不似寻常浮夸子弟,心中微微一动,连忙笑着指向他:
“好!这位公子气度不凡,快快请上台来!”
众人的目光,顿时齐刷刷地落在了,这位突然冒出来的青衫少年身上。
有好奇,有审视。
更多的则是不以为然,都想等着看他的笑话。
前面那么多精心准备的才子都折戟沉沙,你能行?
这翩翩青年,自然便是易容换形后的李恪。
他对于周围那些质疑、嘲讽、等着看热闹的目光浑然不觉,神色平静,径直走上台,丝毫不见局促。
站定之后,李恪扫过台下形形色色的看客,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弧度:
“既然前面几位兄台皆以秋日为题,在下便也效仿一番,咏一咏这秋日光景罢!”
说罢,他不再多言,伸手提起那支狼毫笔。
笔锋在端砚中饱蘸浓墨,动作流畅自然。
手腕悬动,笔走龙蛇,在铺开的雪白宣纸上挥毫泼墨,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未有丝毫停顿。
片刻功夫,一首词便已跃然纸上。
侍立一旁的丫鬟上前,小心翼翼拿起墨迹未干的宣纸,递到老鸨子手中。
老鸨子漫不经心地接过,她见识过太多附庸风雅之作,本未抱太大期望。
然而,当她的目光落到纸上的瞬间,整个人猛地一怔,眼睛瞬间瞪大了。
“哎呦喂!”
老鸨子忍不住发出一声低呼,拿着宣纸的手都微微有些颤抖,脸上堆满极度惊喜和难以置信的神色。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485/4384432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