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五章边角料

第五章边角料


崇祯依旧坐在寝殿中央的椅子上。

看着带着兴奋和恭敬之色退下的魏忠贤,他的心里也是微微松了口气。

自己的第一步成功了,收服了魏忠贤自己就不再是光杆司令。

不然在朝堂上是个牌位,回到皇宫无人可用随时都有可能被易溶于水,这样别说拯救大明改变未来走向。

甚至可能会开创穿越者最快嘎掉的纪录。

而想要改变未来走向的第一步,就是清理皇宫将锦衣卫拿到手,如此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才能筹谋后面的事。

历史上的崇祯登基后也是选择拉拢魏忠贤,好言相待更是对那些参奏魏忠贤的奏章置之不理,反而将魏忠贤的党羽封赏了个遍。

稳住魏忠贤后联合东林党一举将魏忠贤党羽拔除。

但对于历史上崇祯的做法,他直接否决了。

因为他知道一件事,魏忠贤没有造反之心更没有背叛皇帝的意图,不然他也不会选择相信和投靠崇祯。

历史上的崇祯是一位果决的皇帝,也是一位勤勉的皇帝,但最大的短板就在于他没学过帝王心术。

甚至连一位合格的老师都没有。

铲除阉党被称为加速大明覆灭的原因在于,崇祯痛恨党争却根本不懂什么叫做党争。

他以为铲除阉党就会让朝堂为之一清,所有人都能如口中所言那般励精图治重兴大明。

但实际上,那些人打着铲除阉党的名义相互倾轧往来构陷。

原因很简单,东林党在朝堂被干的近乎绝户在于魏忠贤,但主力是曾经的三党成员以及其他对阉党亲近之人。

如今阉党倒台东林重兴,这个仇自然要报。

所以大批人被打成阉党标签下狱问罪,而那些人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奋起反击。

没人再想着处理政务,精力全部放在害人和防止被害上,你主张的事我就反对无论对错。

你推荐的人我就罗列他的罪状否决,管他是孙承宗还是孙传庭,只要对党争有利的事绝对不会妥协。

你说支援前线我就说劳民伤财国库无银,你说社稷兴亡我就提祖训规制,再从中找到漏洞坑你一把。

这就是明末党争亡国论的由来,也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这一切看似由魏忠贤而起,但实则乃是大明两百多年积攒下来的病症。

而想要解决这个病症,魏忠贤至关重要。

所以他绝不会用历史上崇祯之法安抚魏忠贤,因为那样他根本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拿掉田尔耕,更不能拿回锦衣卫这个暴力机构。

历史上锦衣卫指挥使的最佳人选是李若琏,但李若琏是在崇祯元年考中的武进士,现在还没官身。

而方正化则被后世称为明末太监里猛人之首,更有说他就是东方不败的原型。

最重要的是,这位猛人乃是绝对的忠贞不二。

用功不如用过,没有拉拢没有褒奖更没有赏赐,从魏忠贤进入寝殿的那一刻起就掉进了他的节奏里。

摸不清就会惶恐,似是而非就会害怕绝望,绝望到了极致就会忘了自己手上的筹码。

所以当他说出那句‘若非皇兄临终留言忠贤可用’朕恨不得现在就剐了你之后,魏忠贤立刻叩头谢恩。

这句话代表他现在不会死,但也代表你最后是否会死要看你能否让朕满意。

正是因为这些铺垫,才能在淡然之间拿掉田尔耕和许显纯,更是将曹文诏从辽东调入京城。

曹文诏,明末猛人录里排名第四。

之所以排名第四不是老曹能力不行,而是排在他前面的人实在强的没边。

因为排名第一的,叫孙承宗。

排名第二的叫孙传庭。

排名第三的叫卢象昇。

就连洪承畴和左良玉在老曹面前都不够看。

老曹究竟有多强用两句话就能概括。

他跟过孙承宗,跟过熊廷弼也跟过袁崇焕,干过努尔哈赤,干翻过皇太极更干倒了阿敏。

牛人他全跟过,建奴的猛人他全干躺过。

后来西北叛乱征讨王嘉印,愣是追着打了两个月直接把王嘉印干崩溃了。

王嘉印不出名,但他手下有两个大名鼎鼎的小兵。

一个叫李自成,一个叫张献忠。

到任月余,五台,盂县,定襄,寿阳贼尽平,但凡跟他打的叛军都撑不过一天,随后太谷,范村,榆社,贼几尽消。

所以当时有句话叫,军中有一曹,西贼闻听心胆摇。

而他留下的战场史书上用四字形容:僵尸蔽野。

典型的管杀不管埋,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

社会我曹哥,人狠话不多。

开战之前他对叛军只有一句话:投降,否则死。

叛军投降后他也只有一句话:投降,就得死。

紫金梁,滚地龙,老回回这些能排得上号的叛军一扫而过,李自成更是被老曹打的裤子都跑丢了。

而就在叛军被他赶到河南境内即将全歼之时,老曹被紧急调往大同抵挡皇太极。

后世看到这些的时候无不感叹,时也命也。

如果曹文诏没有被紧急调走,也就没了后面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大明灭亡之事。

而崇祯之所以调曹文诏进京,意指二十六卫。

二十六卫乃是太祖制定的天子亲军,但现在的天子亲军早就脱离了皇帝的掌控。

吃空饷司空见惯,早就没了当初的战斗力。

治顽疾就得下猛药,所以这件事没人比曹文诏更合适。

因为老曹杀心够重,猛的一批。

而掌控二十六卫之后的下一步,就是三大营。

即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也称京营。

只有将这些势力全部掌控在手,他才能快速推进接下来的一系列步骤。

他想过让白杆兵进京,有川渝暴龙秦良玉在侧一切都会被加速。

但这根本不可能。

一为四川距离京城太远,一旦调动根本无法隐藏行踪更会让朝臣知晓自己的目的为何。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知道,明朝的灭亡和另外一件事有关。

奢安之乱。

天启元年,四川永宁宣府司奢崇明及贵州水西宣府司同知安邦彦叛乱。

这场叛乱到崇祯二年才落下帷幕,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百余万。

而紧接着又发生沙普之乱持续了近二十年,到了康熙四年才被平息。

所以秦良玉绝不能动,若非秦良玉出川也不会有后面持续了近二十年的沙普之乱。

若没有西南的动荡,明末的处境也不会那么被动。

想到这崇祯转头对门外的王承恩吩咐道。

“命人去山西代县,命孙传庭进京。”

想到这崇祯微微叹了一口气,因为真正的历史和史书记载的历史是有出入的。

就比如他怀里的这份东西,也比如他接收自朱由检的记忆里的一件事。

史书记载,天启朱由校对这个比他小六岁的弟弟很好,而朱由检也并不知道登基意味着什么,还只是以为哥哥当了大官。

曾天真的问过:哥哥,你这个官我将来能做吗?

而天启也是宠爱的摸了摸弟弟的头:当然能,等过几年就让你来做。

多么兄友弟恭的一面,而且一语成谶。

但事实却是,朱由检就算很傻很天真那也是出自皇室,又怎么可能不知道登基意味着什么?

天启曾送给朱由检一副手串,手串的木料并不名贵但却是天启亲手打造。

而打造手串的木料,来自天启打造一处微型宫殿所剩木材。

也就是,边角料。

这才是真正的皇家,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看了看依旧戴在手腕上的手串,崇祯微微摇头,随后伸手入怀拿出天启留下的东西。

这是信,但更类似日记。

这份东西在他穿越而来的时候就在他的怀里,而看完了其上的记载后他真心感叹了一句。

朱氏后人,没有白给。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404/4386652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