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一百二十五章虎小妞

第一百二十五章虎小妞


只懂四书五经,脑子里只装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指望这样的官去兴邦富民管理国家,崇祯实在想不到一个王朝不被推翻的理由。

海瑞被推崇,那是因为海瑞这样的人太少,少到纵观历史都找不出来几个的地步。

而海瑞被推崇的原因,也并非只是清廉二字,而是这个人懂民生知民需。

他知道当官的要做的是什么,不懂就去学就去钻研。

但看看现在大明的官员,他们被称为父母官,就真的把百姓当成了儿女牛马无尽欺压。

陕西、西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阁老,朕宁愿朝堂空缺也不急着选人,为的便是宁缺毋滥。”

崇祯放下手中御笔看向孙承宗。

“朕命过了院试者皆可入京会试,为的便是选真正之才,如果再按以往的选拔方式,这朝堂之上怕是再度会被无能之辈占据。”

孙承宗有些无奈的的点头。

“可突然改变科考之法,怕是能达到陛下心中要求之人寥寥无几啊。”

首辅大人担心的还是选不出人,如今朝堂出现大量官员空缺。

陕西的地方官几乎杀光了,全靠临时选出来的秀才顶着。

河南、湖广、山西的情形也大体类似,这还不算正在平叛的四川。

而且陛下到现在还没动江浙,福建、两广和山东,大明官员的空缺达到了一个让孙承宗夜不能寐的地步。

没官,这种情形甚至超出了洪武时期。

崇祯微微一笑。

“阁老,您以为那毕自严的心思只在户部吗,难道您就没发现,他下令让赴京考生给出驿站弊端,以及各地税收弊端的法子,只为向朕施压革新税收之法?”

“还有,他让赴京学子教授沿途百姓识字,是干什么用的?”

孙承宗听到这里恍然大悟。

“他在暗示有真才实学者,此次科考的目的?!”

只会死读书者,亦或家有背景之辈看不上毕自严提供的便利。

挑出驿站的弊端,投入沿途设立的谏言箱,便可免费食宿一日。

详述收税弊端政令不通者,可免费在驿站食宿三日至半月。

教授沿途百姓识字十个且超过二十人者,可免单程赴京全部食宿。

这样的命令死读书的看不懂,有家世背景的看不上,而真正能看上且能看出这背后用意的,会是什么人?

一个驿站问题再多也无伤大雅,但和驿站相关联的却是多不胜数,奏报、转运甚至和战争息息相关。

税收弊端相对应的,则是和整个国策有关的大事,关联的东西要更多。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路沿途和百姓接触,自然就会知道百姓所想百姓所需。

知其所想所需,心中便会盘算对应之策。

“官,人杰也,万中选一遂得良才,懂得,自为人杰前途无量,不懂的让其为官那是害民误国。”

崇祯说完再次看向孙承宗。

“这才是朕看重毕自严的地方,他非但看出了朕心之所想,更将朕想做的事做到了前头。”

说完摇摇头。

“就是人太贱了点。”

孙承宗闻言再次摇头苦笑,就连他都不得不承认这毕自严是真的聪明。

能干事会干事,这样的人必进内阁。

“但只怕这等选才之法会触及太多人的利益,若是联合起来以祖制...”

崇祯闻言摆摆手:“那就让叶震春再去向太祖请旨。”

文人相轻,但在面对皇帝的时候官宦阶级却是极为团结,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陛下如此科举选才,必让那些官宦们同仇敌忾,但陛下这一句让叶震春向太祖请旨,让孙承宗的嘴角都是猛烈抽搐。

他现在才明白,陛下为何一直留着这个钦天监监正的用意为何。

你以祖制反对,那我就让这个能通灵的钦天监监正去向太祖请旨。

太祖同意了,那还算违反祖制吗?

不算违反祖制那你还哔哔什么。

既然陛下已经有了主意,孙承宗也就不再说什么,随后拿出一封信件递了上去。

“黄道周从东江来信,其已从东江启程回返。”

崇祯打开信件后,眼神也是狠狠一缩。

他知道毛文龙绝无反心,也知道毛文龙谎报兵卒数量乃是贪官所迫,更知道登州官员和建奴有染。

但他不知道,东江之上毛文龙不让人登岛保护的,竟是十几万辽东遗民。

更不知道那武之望竟然如此丧心病狂,竟然把毛文龙从辽东死人堆里救出来的妇人,卖进了南京的妓院。

更把那些好不容易从火坑里救出来的幼童,当成物品卖给达官富商做家奴。

嘭的一声,崇祯将信件砸在桌案之上。

“李国普!”

“朕暂时不动他乃为安稳,更为等贤才,看来再留他不得,这内阁重组也再拖延不得。”

言罢看向孙承宗。

“阁老,让刘鸿训回京任刑部尚书,召回韩爌京任工部尚书,调任李标为吏部左侍郎。”

孙承宗闻言点头,陛下提到这几个人都是忠贞能干之臣,此刻的韩爌和刘鸿训全部赋闲在家。

而李标对吏部事务极为熟悉。

“臣以为,韩爌和刘鸿训可入内阁。”

韩爌和李标都是东林党成员,但这两人和孙承宗一样,都是赞同东林爱国务实的理念才亲近的东林。

和钱谦益那等货色截然不同。

刘鸿训是典型的硬骨头,不畏阉党也不亲近东林,要不怎么赋闲在家无人问津呢。

“好,那便依阁老的意思,命其二人入阁。”

如今的内阁早已没了之前的模样,魏忠贤不管不问甚至连面都不见。

所以现在的内阁孙承宗没有任何掣肘,崇祯的旨意只要和孙承宗商量好就能顺利推行。

若是没有这样的内阁,崇祯也不能直接干掉二十一卫覆灭京中勋贵,对藩王动手也不会那般顺利。

就连赈灾的顺利推进,也和现在的内阁没有反对的声音有关。

这也是崇祯暂时没动内阁的原因。

但到了此刻,这些内阁垃圾也到了该要被清算总账的时候了。

就在崇祯和孙承宗在商议国事之时。

北京城内,一个八岁左右,背着一个大竹篓独身一人的小女孩正好奇的走着。

一路打听后来到了午门之外。

把守的禁军拦下了她,你是何人,为何在此停留?

那小女孩正了正自己的大背篓。

“我叫虎小妞,我是来明堂就学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404/4386640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