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他连登岸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熊文灿很贱。
他招降张献忠答应不去兵权,麾下的十万叛军依然归张献忠指挥。
更是上奏崇祯,为张献忠的十万叛军补了六个月的军饷。
原因则是他收了张献忠一车财宝,和两块名贵碧玉。
张献忠比他还贱。
再次反叛之后便是公布了熊文灿收自己银子的详细清单。
而这个熊文灿可谓巨贪,福建两广被他贪了个遍。
他以为自己进京是皇帝要他去招降郑芝龙,但崇祯从让他进京开始就准备杀猪了。
不杀熊文灿,怎么牵扯到整个福建的贪官集团和肆无忌惮的走私?
对于郑芝龙这样的人,招降的最佳人选不是熊文灿这样的庸才。
卢象昇和萧云举才是最佳人选。
对一个海盗讲什么礼法?
而且只要知道郑芝龙发家史的人都能明白,这个人相信的只有实力和财富。
礼法家国大义对他没用。
郑芝龙最早投靠在日本的平户华侨李旦门下,被李旦抚为义子。
李旦死后,他接收了李旦的全部势力和在台湾的产业。
天启五年,郑芝龙又吞并接收了颜思齐在台湾的势力。
他被熊文灿招降完全出自利益的考量。
先借助朝廷的力量干掉刘香,又和熊文灿提议招揽大批福建饥民去台湾开荒。
名为开荒,实际就是另类的招兵买马。
包括崇祯元年各支海盗,包括李魁奇、杨六、杨七、钟斌、褚彩老等一众海盗全部被他借助朝廷的势力灭掉。
至此,他再无敌手。
成了披着官皮的最大海盗集团和走私集团。
最鼎盛之时他击败了荷兰人,东海、南海全是他的地盘,只要悬挂‘郑’字旗就没人敢动,就连西方人的船只都要花三千两买一面郑字旗。
所得白银一年就能达到一千万两。
但现在的郑芝龙,距离上面说的鼎盛还有很远,手上的势力和银子也远没有明朝后期的多。
原因。
崇祯没让熊文灿去招降,他现在也没披上官衣更不是一家独大。
他的老对手刘香还活着,李魁奇、杨六、杨七、钟斌、褚彩老等一众海盗也都还在。
这样一个还没翻起太大水花的小爬虫,正是捏他的最好时刻。
他很懂日本,如果把他和沈星放在一块的去干日本的话...
而且那些人现在是海盗,整顿一下就能成为大明战力强悍的海军。
军纪差怎么了,灭本子要军纪干什么。
...
郑芝龙的眉头皱的很紧。
大明内部的变化太大也太快了,快到他根本就要来不及去反应的地步。
他喜欢熊文灿这样既无能又够贪的福建巡抚。
但现在的福建说了算的是萧云举,说实话,郑芝龙都没听过这个人。
打听一番才知道这个人出自广西,原本只是辽东大营一个并不出名的人物,也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
被皇帝先是放进湖广,随后取代俞咨皋成为福建总兵。
他也喜欢俞咨皋,那个货谁也打不过更不敢打,怂的一逼很好捏。
他不太喜欢两广,尤其那个两广总督王尊德又臭又硬,再加之广东巡抚陈邦瞻和广东总兵何汝滨很他妈烦人。
手里兵力不多装备更差还得不到朝廷资助,但天天剿匪见面就打。
正常人是不是打不过就眯着对不对?
但广东这几个货偏不,打不过也打,妈的,十几个人就敢拎着刀追砍上百人。
而且广东人最他妈烦人一点就是,一个村子基本上都是一个姓氏的,供奉的是一个祖宗。
好家伙,一个被整死了其他人嗷嗷叫着又他妈出来了。
叽里咕噜的也听不懂说的是啥,那朝廷根本就不给他们军饷钱粮,自带干粮也要出来剿匪。
膈应死个人,没完没了。
本就烦死人,现在据说又来个叫卢象昇的。
一路剿灭山匪得到大笔钱粮,全在户部和兵部随行官员的主持下分发地方府衙。
这下好了,本来穷的尿血的广东兵这回有钱有粮。
据说当天得到钱粮直接一哄而散,十日之后归来拎回上千颗人头。
朝廷不给任何帮助,广东人想剿匪也是无能为力。
如今有了钱粮根本没有任何命令,自己就自发的去把周边盘踞的山匪扫了个干净。
如果一地一县如此也无所屌谓,可他妈整个广东现在都这逼样。
朝廷很多年一直在向广东索取从未回血,可当这些奏报送到京城之后,那位高坐龙椅的皇帝毫不吝啬的一通夸奖。
随后军械、火器、盔甲、军饷、军粮全来了。
皇帝没说广东有问题,更没提广东官员豢养匪盗走私谋利。
一个字都没提。
这是给朕战之能胜广东军卒的奖赏,剿灭匪患维护治安的奖赏。
而工部来人做了示范,在广东沿海渔民破烂棚子聚集的地方,修了一段五里长的水泥路。
看不懂。
你说晾晒昆布(海带)也不够,改善交通又只有五里长也没解决实际问题。
可随后郑芝龙明白了。
这哪是修路的示范,这是在告诉广东人这玩意能修建炮台啊。
有炮台就能够到海上,有火炮海盗船还能安全靠岸吗?
试验了。
那修筑的炮台两里之外用火炮轰,只是砸出一个大坑根本毁不掉。
这就变成了你也可以用船上的火炮轰我,但你打不倒也毁不掉。
但我能一直轰你,只要你的木船能和我的炮台一样坚固的话。
示范,不是示范怎么修炮台。
不,准确说那玩意长的形状应该叫炮楼。
而是告诉广东人这叫水泥的玩意很便宜,便宜到沿着海岸百丈就能修一个的地步。
朕修炮楼,你们自己想办法让海盗船一直在海上飘着永远不能靠岸。
浮浮沉沉往事浮上来,回忆回来你已不在。
不靠岸就没有粮食补给,淡水,蔬菜再加在海上时间长了就得靠岸快活一把,来舒缓紧绷烦躁的心情。
所以郑芝龙更明白,那五里长的水泥路不止是给广东百姓看的。
更是给他看的。
萧云举用脚踢了踢那段水泥路,抬眼看向无尽海面。
“这是陛下给他的机会,若是能看懂知进退就能入京面圣。”
伸手握住腰间刀柄。
“若是看不懂,他连登岸的机会都没有。”
说完对着水泥路一咧嘴。
“这玩意咋这么硬呢!”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404/4373294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