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 第632章 楚云飞给新四军的一些心意;张北攻

第632章 楚云飞给新四军的一些心意;张北攻


长治,北郊军需仓库。

    巨大的库房内,码放着一排排顶天立地的木箱。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枪油、硝石和帆布混合的味道。

    联合指挥部的警卫参谋李明少校,正拿着一份刚刚签过字的物资清单,穿过一排排码放整齐的弹药箱,找到了正在指挥士兵盘点货物的仓库主官,余明煦少校。

    “明煦兄,忙着呢?”

    李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哎呦,是李大参谋啊!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余明煦转过身,看了一眼李明身后跟着的几辆卡车,脸上露出了“了然”的笑容。

    他脱下沾满灰尘的手套,对着李明做了个“请”的手势。

    “走,出去说。”

    两人并肩走出库房,来到外面空旷的卸货平台上。

    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带来一丝微不足道的暖意。

    余明煦从口袋里掏出烟盒,递了一根给李明,自己也点上一根。

    两人,都是山西陆军军官学校的同期毕业生。

    如今一个在联合指挥部的核心圈子里,当着前途无量的警卫参谋。

    另一个,则守着这偌大的军需仓库,当着手握实权的军需主官。

    职级相当,又沾着同学的情份,能聊的话题,自然也就比旁人多一些。

    “少来这套。”

    李明吸了口烟,吐出一口白雾,将手中的清单递了过去:“这是总顾问和参谋长,刚刚批下来的条子,急用。”

    “你赶紧的,给我把东西凑齐了。”

    余明煦接过清单,只看了一眼,便不由得“嘶”了一声,眼珠子都瞪圆了。

    “我没看错吧?”

    “李大参谋。”他指着清单上的数字,难以置信地问道,“六零迫击炮,二十门?!八二迫击炮,六门,还有两门七五口径的晋造山炮?!”

    “你们警卫团要干嘛?改组精锐步兵团?”

    余明煦抬起头看着李明,脸上写满了疑惑:“你这是要给哪个主力团换装啊?”

    “这么大的手笔!”

    “我记得前不久给郭彦政师长他们补充装备也没这么阔绰啊!”

    李明弹了弹烟灰按照规矩回了一句,脸上是绷不住的笑意:“不该问的,别问。”

    但看着余明煦那好奇的样子,他又压低了声音,凑到他耳边,透露了一点口风:“这次的货,不是给咱们自己弟兄的。”

    “不是咱们的?”余明煦更糊涂了:“那是给谁的?”

    “总不能是给那帮八路吧?”

    李明看了看四周,见无人注意这才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说道:“算了,都是老同学,我不跟你说,你也很快就能听到消息。

    其实就是给那帮八路,不过不是华北的八路,是给新编第四军的。”

    他见余明煦一脸震惊,便将前因后果,简单地解释了一下。

    “前段时间,金陵城里的那点动静你听说了吧?”

    余明煦点了点头。

    那么大的事,现在整个华北军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几十号人在军统的配合之下,就闯入到了金陵城中,而后就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那次行动。”

    李明的声音,变得有些沉重,“我们的人,能活着出来十几个,全靠城外新四军的一个团,拿命给我们撕开了一道口子。”

    “我听说,那个团为了接应我们,一晚上伤亡了近千人!”

    “那个团是他们为数不多活跃在江南地区的主力团,快要打残了。”

    余明煦闻言也是沉默了,默默地抽着烟:“上面,觉得过意不去。”

    李明叹了口气,“人,咱们没法给他们补。”

    “也只能在这些物资上给他们分一点了,毕竟统帅部可是严令楚长官不得给新四军物资的”

    余明煦略显尴尬的挠了挠头:“是啊,给了物资之后很有可能就打咱们的人了,确实不能给啊。”

    “除了这些炮。”

    李明指了指清单的背面:“还有二十挺捷克式,十挺九二式重机枪,外加相应的弹药,也算是一点心意吧。”

    “晋造捷克式给不了,给点歪把子吧。”

    “啥玩意,晋造都没了吗?”

    “东北挺近军知道吧,上面可是下了血本的,新来的那个指挥官叫王世和,和咱们楚长官认识不说,听说和山城方面的关系也特别近,虽然不插手人事安排,但是对于装备和武器这一块特别看重。”

    李明砸吧了一下嘴:“合计这是来了个关系户啊,东北挺近军的兄弟们可有福了。”

    “那这机枪,你是汇报一下还是给歪把子?”

    “算了,就给歪把子吧,咱们看不上的东西,在新四军那边很有可能是宝贝呢!”

    “也成!”

——

    太行山,八路军总部。

    大山深处的村落也因为部队的建设聚集了不少的流民,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八路军总部也焕然一新。

    原本简陋的作战室,现在也扩建了不少。

    地图上代表着敌我双方态势的红蓝箭头,犬牙交错,密如蛛网。

    虽然是作战会议,但是却没有丝毫的紧张气氛,反而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振奋与感慨。

    副总指挥搁下手中的烟包。

    将那份刚刚由金陵地下党组织冒死传回的战报递给了参会的众人阅读。

    “大手笔啊!”

    他看着对面的参谋长,以及在座的几位军区负责人由衷地赞叹道:“几十号人,就敢闯进日寇的心脏,还真就让他们把鬼子的细菌工厂给端掉了。

    新研发的武器在此次作战之中大发神威,这个一次性的火箭筒简直就是小规模作战的利器,和他们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也给我们配发一些。”

    参谋长点了点头,神情同样复杂。

    他指着地图上,那条从华北一路延伸至金陵的渗透路线。

    “这次行动,固然是那支突击队悍不畏死,居功至伟。”

    “但更让我感到心惊的,是沿途策应的那些国军部队。”

    他的声音,变得无比凝重:“根据我们沿线各军区、各分区同志们的汇报。

    为了掩护这支小部队的行动,从河南到安徽,十几个师的国军部队。

    令行禁止,协同作战过程之中更是没有出现任何一丝一毫的纰漏!”

    “我想,这足以证明。”

    参谋长顿了顿,说出了那个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沉思的结论:“足以证明,经过这几年的整理整编,华北的国军已经真正意义上地脱胎换骨了!”

    “这些部队不再是以前我们所熟知的军阀部队,旧军队,是正八经的现代军队,甚至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这对于接下来的抗日战争,是大有裨益的。”

    副总指挥接过话头,肯定道:“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楚云飞不管是打鬼子,还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战线,都值得我们信任。”

    说到这里。

    副总监指挥接着拿出了几封电报,像是炫耀似的递给了众人:“你们看看,关于东征纵队的嘉奖电报,这才一个月的时间就来了四封,其中一封来自军政部,一封来自统帅部,还有两封来自华北联合指挥部。

    至于华北机动兵团的指挥官赵承绶将军的嘉奖电报,已经多的没办法统计了,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来上一封。”

    前来参会的军师长们打开电报后,只是看了一眼,便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个李云龙啊,还真是走到哪儿,都少不了他的彩头。”

    “东征纵队看来在豫西的剿匪战争之中表现的真不错啊。”

    “不过这个李云龙,跟楚云飞要起装备来,那可是狮子大开口啊!”参谋长笑着摇头,“迫击炮、掷弹筒、机枪、弹药。

    楚云飞那边,也是真舍得给!

    只要能打胜仗,要多少物资给多少物资。”

    “楚云飞这是在用我们的刀,去砍那些他不方便砍的人。”

    副总指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关键,但他的脸上却并无不悦之色。

    “不过。”

    他话锋一转:“能让我们的人放开手脚真刀真枪地去打那些土豪劣绅、地主武装,这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至少把豫西那块地给咱们扫干净了,也算是解放广大劳苦农民兄弟了。”

    会议室内,响起了一阵会意的笑声。

    “说起来。”

    刘军长开口问道,“丁伟同志在陆大那边情况怎么样了?没受什么排挤吧?”

    作为丁伟的老首长,他自然关心丁伟的情况。

    当然了。

    这个问题,也是所有人都关心的。

    毕竟派遣我党的高级指挥员,进入国民党的最高军事学府深造,这也算是抗战战争爆发后的头一回。

    “排挤?”

    参谋长笑了:“也是最近才收到消息,非但没有排挤!”

    “我们的丁伟同志,现在在陆大,可是个大红人!”

    他解释道:“现在国民党内部,也在研究我们的游击战争、运动战争。

    他们学的比谁都学得认真。

    不少陆大的教官对延安的‘论持久战’颇为认可。”

    “丁伟同志,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到了那里,不光没受委屈,反而还凭着真本事,交下了一大帮各个派系的朋友。”

    “尤其是那些保定系的老军官,几乎全部对他赞赏有加。”

    刘军长闻言也是放心了下来:“那这个丁伟我还真没看错,这小子确实是个人才!”

    作战室内,再次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胜利的喜悦,与对未来局势的乐观判断,交织在一起,让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冬日,都显得不那么寒冷了。

    正当众人聊起下一步根据地的发展规划之时。

    一封电报直接送到了八路军总部。

    正说着,一名通讯参谋手持一份刚刚译好的电报,快步走了进来,打破了室内的讨论。

    “报告首长!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急电!”

    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参谋长接过电报,只看了一眼,脸上便露出了诧异的神色。

    他将电文递给了身旁的副总指挥,语气古怪地说道:“说曹操,曹操到。”

    “楚云飞那边,有新动作了。”

    副总指挥展开电文,缓缓念出声来。

    电报的内容,并非战况,而是一份物资交接清单的确认函。

    “六零迫击炮二十门、八二迫击炮六门、晋造七五山炮两门、歪把子轻机枪二十挺,九二式重机枪十挺,另附各型炮弹、子弹若干。

    所有物资,已于昨日夜间,由华北方面秘密起运。”

    作战室内,瞬间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落针可闻。

    在座的无一不是从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老将。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份清单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我的个乖乖!”

    一位师长倒吸了一口凉气,失声叫了出来:“这哪里是一点心意,这简直就是给他们重新武装了一遍!”

    “有了这批家伙,别说是重建一个团了,就要再扩编三个步兵团也没有什么问题啊。”

    副总指挥默默地将电报折好,重新放回桌上。

    楚云飞行事之果决,手笔之阔绰,再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不仅仅是在“还人情”。

    更是在用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向他们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

    参谋长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慨:“看来,我们这位楚长官,是铁了心,要将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到底了。”

    “给延安方面发电,请他们定夺吧。”

    “同意。”

——

    转眼间,又是五天的时间过去。

    张家口。

    城内东北挺进军的临时指挥部,就设在原本的旧督办公署内。

    边富成一身崭新的将官毛呢大衣正站在巨大的作战沙盘前,神情专注地推演着即将打响的张北攻坚战。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新任总指挥官王世和,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缓步走了进来。

    “富成,还在忙呢?”

    他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丝毫没有空降主官的架子。

    “王长官。”

    边富成连忙放下手中的推杆,转身敬礼。

    “诶,说了多少次了。”王世和将一杯咖啡递了过去,摆了摆手:“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多礼。”

    “来,尝尝,这是我从山城带来的上好咖啡,是委座之前赏我的,说是进口货。”

    边富成接过咖啡,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他却有些不习惯地皱了皱眉。

    比起这洋玩意儿,他还是更喜欢关外那烈得烧喉咙的老白干。

    王世和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们东北汉子,好烈酒。”

    “等这仗打完,我请弟兄们喝庆功酒!”

    他走到沙盘前,看着上面那座被蓝色小旗四面合围的城池模型,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

    “准备的怎么样了,可以发起总攻了吗?”

    “报告总指挥!”

    边富成放下咖啡杯,拿起指挥棒,声音洪亮如钟:“我军已于三日前,完成对张北外围所有据点的肃清工作!

    共计四个步兵团,两个炮兵营,已全部进入预定攻击阵地!

    先头侦察部队,已渗透至张北城下,对敌军城防部署,进行了反复抵近侦察!”

    “根据侦察兵回报,张北县城内外守军约有一个不满编的混成联队,总兵力不足三千人。

    而截止到目前为止,他们的作战兵力恐怕不足一千五百人。

    其主力,均部署在城南及城东方向。城西、城北,防御相对薄弱。”

    “我们的主攻方向,就定在城西!”

    边富成眼中战意勃发:“我准备,以两个营的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下,从西门发动强攻!

    另以一个营,佯攻南门,吸引敌军主力!

    再以一个团,埋伏在城北,伺机而动,截断敌军退路!”

    “计划确实不错。”

    王世和听完,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他沉吟片刻,却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富成,你觉得打这一仗,我们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边富成一愣,下意识地答道:“自然是,以雷霆之势尽快拿下张北,扫荡周边区域、”

    王世和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走到沙盘前,拿起代表着己方炮兵阵地的那几面小旗,将他们插在了张北县城之中。

    “民国十八年,在旧城遗迹地基上筑土垣,高一丈,基宽五尺,顶宽三尺,周六里零七十一步。门四:南“建安”门,北“定远”门,东“迎旭”门,西“阜成”门。外绕护城河。城内“商号五百余家,居民千余户”。

    二十四年,以张北重地,继上年所筑南北瓮城,再增东西瓮城,南瓮门曰“明德”,北曰“宁朔”,东曰“光华”,西曰“仰昆”。

    民国二十五年,根据《秦土协定》,伪满洲国察东警备司令部遣骑兵营进张北。

    伪蒙疆时期,张北为察哈尔盟公署驻地。”

    王世和接着解释道:“这是一个政治意义上很重要的地方,所以这一仗,我们最关键的不是快,而是稳。”

    “我们需要打这一仗摸一摸小鬼子的脉,看看他们是否要调动东北军精锐进行增援,以帮助联合指挥部进行新一轮的战略研判。”

    边富成挠了挠头。

    他是个纯粹的军人,对这些方面还真没考虑过。

    只想着怎么打下这个地方,怎么减少伤亡,拿下之后往哪里打。

    至于这所谓的政治意义,边富成只会在考虑敌军援军数量的时候才会评估一下,仅此而已。

    王世和耐心地解释道:“我们是东北挺进军,这是我们国民革命军打回东北的第一枪,更是做给全国的一面旗帜!

    这一仗,我们不仅要赢,更要赢得漂亮,伤亡方面自然也需要控制。”

    “总指挥的意思是,开个好头?”

    王世和笑着说道:“嗯,这也是总顾问的意思,这一仗也要顺带亮一亮我们的肌肉,让日人搞清楚形式,让苏联人看清楚我们的价值,并且对他们发出警告。”

    边富成似懂非懂:“原来是这样”

    “全国战局一盘棋,我们东北挺进军是一手妙棋,不管我们往哪个方向进攻,日军方面都无法坦然应对,这就代表着我们的行动具备更深远的意义。”

    “无论是顺利完成占领任务,还是说无法完成。但是我们却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关东军主力部队,都是我们这支部队存在的意义..”(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159/1111049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