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 赵顼的烦恼
可怜的王安石挤在人群里面准备看看官家怎么样了,就被勒住了命运的喉咙。
原来苏轼在人群里一把直接拉到了老王的衣服后领,可怜的老王就被锁喉了,也幸好苏轼只是想让他一起看天幕,把他拎起来以后就松手了,要不然今天非出人命不可。
不过苏轼并没有去看老王,这期间一直抬头看天幕就怕错过重要信息。
老王看着他这个样子要知道他要干什么,想着官家哪里那么多人呢,他还是看看天幕里有没有什么重要信息吧,最好能知道这个赵佶是谁的儿子,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避免这样的官家登基。
【评论区
章惇: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啊。】
天幕下哲宗时期的章惇看着这里心想我还说过这种话呢,可是怎么没人听啊。
赵煦看到这里拍了拍章惇没有说话,他知道他死了以后章惇受的压力有多大。
这时候端王已经被绑好了,净身的太监已经在做准备工作了。
苏轼和王安石看到这一句心里大惊,他们知道章惇是谁,从这句话上看应该还是参与了未来皇位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赵佶可能离他们的时间线很近,突然他们想到这不会就是他们这位官家的皇子吧。
他们对视了一眼又嫌弃的离远了一点继续看。
【证明了章惇看人真准,向太后看人也准,哲宗就这么五个弟弟,一眼就从里面挑出来一个千古昏君。
可惜哲宗早死了,毕竟赵宋里面有能力的皇帝就两个还可以,一个是宋太祖,虽然混了一个押韵的外号但能力还可以的,另一个就是哲宗了。
神宗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生的两个儿子里面,一个是大宋皇帝里面能力很强的,一个是千古昏君。
神宗也还将就吧,重用王安石变法,可惜没能坚持下去。】
苏轼和王安石又互相对视了一眼,都是聪明人很快就分析出来了,这个神宗可能就是当今的官家,也就是说未来一个哲宗能力很强。
缓过来的赵匡胤看着天幕心想我谢谢你啊,还知道我有一个押韵的外号呢,不过我不用你提醒。
这时候赵顼醒了过来的时候正好看见评论区里两幅瘦金体字帖的图片,他为了转移注意力看了两眼,感觉这人写的还不错,往下面一看还有一条评论,看了以后又吐了一口血,不过这次御医在旁边没让他晕倒。
【评论区里写着,赵佶:怎么样字写的漂亮吧,我拿大宋江山换的。】
很快评论区又开始往下翻了,赵顼感觉还不如晕了呢。
【赵佶也是猛人啊,被俘虏了还能生下来十四个儿女。
不一定是他猛,我好像看过这十四个人里有五个或许可以确认是他的,其他的就不知道是那些金人帮的忙了。】
这一条评论让不少北宋的皇帝都气吐血了,他们想到评论区第一条那个章惇说的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里面说的端王应该就是赵佶了吧。
现在看来这个章惇还是含蓄了啊,这是什么轻佻啊,这简直就是个软蛋,都特么这样了还不自杀。
其他时空的古人也是看的目瞪口呆,没想到后续居然是这样啊,真是一个怂货。
李长风在评论区里逛了一圈,对几个还不错的评论点了赞以后就划走了,下面就开始刷到擦边视频了,一下子吸引了不少的纨绔子弟到窗边观看。
宋神宗时期 赵顼这时候已经缓过来了,王安石站在一旁没说话,他感觉他的变法已经得罪太多人了,还是让苏轼说出来比较好。
苏轼站在赵顼面前犹犹豫豫的不知道怎么说。
赵顼看见他这样就说“苏卿有什么事要说吗?”
苏轼组织了一下语言说“神宗啊,刚才”
苏轼在说出神宗两个字的时候就感觉要遭,站在一边的王安石也一把捂住了额头,他没有想到苏轼居然会这么说。
“停,谁是神宗?”
苏轼深吸了一口气说“天幕上刚才说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所以这个神宗应该是您了。”苏轼也没办法了,总要解释一下吧,要不然他最少也是一个贬官的命。
赵顼心里只想说,我谢谢你啊,你让我知道了我死了以后的庙号,不过嘴上却说“你过来就是说这个的吗?”
“不是这个,是哲宗的事?”
“哲宗又是谁?”
“是官家您的儿子。”
赵顼心里我谢谢你啊,连我儿子的庙号都安排明白了。苏辙这时候也捂住了脸,一会没看住就叫官家庙号了,还是叫了两个,你是真头铁啊。
其实这也不能怪苏轼,他看见的天幕上都是庙号他能有什么办法。
“这个 哲 哲”赵顼是实在喊不出这个庙号就说“他有什么事吗?”
“刚才天幕上说了您的两个儿子坐上了皇位,一个是哲宗,后人说他是大宋能力很强的官家,可以在所有官家里面排第二,第一是太祖。”苏轼好不容易才组织好了语言,一点一点说出来。
“后人真这么说了?”赵顼兴奋的问道,他一直怕这个赵佶是他儿子,现在可以松一口气了。
不过兴奋过后想起来刚才他有两个儿子坐上了皇位,就问“另外一个怎么样?”
赵顼这时候没想为什么会有两个儿子坐上皇位的事。
苏轼犹豫了他怕一说出来官家被气死了,气死皇帝这个锅他背不起来啊,他现在后悔为什么没让老王过来说。
赵顼看着他犹犹豫豫的样子说“你还等什么赶紧说啊。”
苏轼也是心一横就指着天幕说“另一个官家就是天幕上的这个。”
赵顼看着天幕上的擦边女主播,满脸疑惑的问“你说另一个官家是她?”
苏轼抬起头看了一下不错真白,然后解释说“不是不是不是她,是刚才天幕上讲的那个靖康里面的官家。”
苏轼已经说的很委婉了,可是赵顼想明白了以后有一口血吐了出来,旁边的御医赶紧施救了。
等赵顼彻底缓和下来了以后,苏轼和苏辙松了一口气,毕竟这气死皇帝的锅他们苏家背不起啊。
赵顼现在是麻爪了,他现在的心情跟后世电影里拆炸弹剪红线还是蓝线的心情是一样的,现在不知道选哪个当皇帝了,这要是选不好就是靖康之耻,现在选择题摆在他手上,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了。
至于不从自己儿子里选也不行,毕竟里面还有一个能力强的,不上位多可惜啊。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123/4391883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