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章 安史之乱2
{另外安禄山控制的三镇之地里面还有大批的官员效忠朝廷,安禄山造反只会被内外夹击。
安禄山的军队虽然战力强悍,但是大唐的西北军和长安附近的中央军同样强悍,如果这些军队回师的话安禄山并不占优势。
另外关中易守难攻,处于强盛期的大一统王朝,地方叛乱没有成功的先例,而他只要等着安禄山死后就能收回来范阳三镇,这样还能有一个好名声,当然这是李隆基的视角中的安禄山。
但是他却没看到隐藏在安禄山背后的河北集团,他们跟关陇集团的矛盾已经深到不可调和的程度了,也就是说就算安禄山不想走这一步,下面的人也会逼着他走,要不然他们会换一个老大。
事情和李隆基想的一样,安禄山在起兵一年就死了,安禄山刚开始起兵的时候确实被河北等地的官员整蒙了,一下子整个河北都落入了安禄山的手里,不过他们也很快反应了过来,然后十几个郡又开始反正,如果不是李隆基胡乱指挥的话,安史之乱也不会打成那样。}
李世民看到这里也沉默了,他已经看出来当时整个大唐的矛盾了,那时候的大唐就是一个火药桶了,所以他后面的政策就是要缓解和河北集团的矛盾,不过他身后的关陇集团会心甘情愿的让出来一部分权利吗。
正好看到下面大臣都没走,就把大唐的舆图展开,让他们看着地图分析一下李隆基都有哪些战略失误。
李治这时候也开始研究河北集团了。
刚登基的李隆基在纸上写下来了河北两个字,他以后要重点关注这个地方了。
刘邦这时候瞪着眼睛看,都舍不得眨眼了,这对于他来说也算是增加一些治国的经验了。
大汉的皇帝这时候也在做记录。
朱标这时候也跑出来了,准备拉老朱回去批奏折,毕竟这些事他们已经在史书上看过了,现在应该先批奏折,要不然他一个人真的干不完啊。
老朱此时看的正入迷呢,因为从来没有一个视角是这样分析安史之乱的,被朱标说烦了就把朱樉四个人交给他,让他带着四个弟弟去批奏折。
朱标看着实在拉不动他爹,加上朱樉四个人不敢反对他们爹,只能一步一停的去尚书房批奏折去了。
其他时期的皇帝也在做记录,他们发现后人分析问题的视角和他们不一样,他们还没有用这样的角度分析问题,这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也感慨后世真是人人如龙啊,不愧是学过屠龙术的。
{现在视线在转过来,我们来看一下李隆基刚得知安史之乱后的应对。
当他问起哪位爱卿愿意平叛的时候,整个朝堂一瞬间安静了,他这时候才发现他躺平的这些年朝堂上的有才之士已经没有了,留下的都是阿谀奉承之辈。
这时候正好回来述职的西北名将,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站了出来,主动请缨作战,这让李隆基大喜过望直接封他为范阳节度使,负责处理安禄山叛乱的事。
可是封常清忘了他的安西精锐都没过来,而且中原地区承平日久,也没有他们边疆平民的彪悍,不过时间不等人,他招募了几万新兵以后就匆匆忙忙的赶赴前线了。}
李世民感到不好,这一战肯定是失败了,毕竟安禄山手里的都是精锐。
{封常清到了前线以后,在虎牢关和安禄山的叛军一交手就被打的四散奔逃,他没办法只能带人撤出虎牢关,退到了葵园。
可是安禄山并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第二天就到了葵园,然后展开强攻,封常清再败,只能退往洛阳闭门死守。
安禄山随后就攻入了洛阳,封常清带领着士兵展开了巷战,最后还是失败了,只能带人退往高仙芝驻守的陕郡。
退到陕郡的封常清仔细的分析了一下局势,发现安禄山兵锋正盛,而且都是大唐的精锐边军,这时候靠着在中原招募的新兵根本抵抗不了,现在只能退守潼关死守。}
李世民在分析了一下封常清的方案以后感觉没什么问题,毕竟封常清手里的都是新兵,成长需要时间,而且只要保证关中不失就行了,他不相信打成这样了大唐的其他方向不会出兵。
{封常清在和高仙芝商量好了这个方案以后就合兵退往潼关,李隆基在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大怒将高,封二人处死。}
李世民快气晕了,怎么能临阵斩将呢,而且他们二人的做法没问题啊,他现在都怀疑这个李隆基,还是不是李隆基了,怎么前后差距这么大。
{在杀掉高,封二人以后,他又启用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此时的哥舒翰已经瘫痪在床了,李隆基让人抬着他带着东拼西凑的二十万乌合之众踏上了征途。
等哥舒翰到了潼关以后发现封常清的想法是对的,所以也坚守不出,只要他守住了潼关就是大功一件。
安禄山被潼关挡住的同时,河北那边已经反应过来了,常山太守颜杲卿和平原太守颜真卿起兵讨逆,一时间河北各郡纷纷响应,二十四郡里面有十七个反正。
安禄山派驻守范阳的史思明南下,很快攻下了河北大部分地方。
很快镇守朔方的郭子仪东进和李光弼多次击败史思明,河北各郡纷纷光复,此时的安禄山进退两难,都想退回范阳了。}
李世民看到这里松了一口气,现在局势可比刚开始好多了,只要在按部就班的打下去河北就能收复了,而且看着损失也不大啊。
贞观群臣看到这里,并在地图上标记好位置,不管怎么看都没有发现有什么漏洞,而且在打下去叛乱就平定了,他们不理解就这么一个地方的叛乱怎么能让大唐损失严重呢。
{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就在这个时候李隆基又开始了骚操作,在杨国忠的怂恿下李隆基不断的催促着哥舒翰出战。}
李世民心里一凉,原来问题出在这里了,想着哥舒翰一定要顶住压力不要出战啊,可是这个想法也只能在心里想想,毕竟谁敢不遵从圣旨呢。
李世民这时候气急了,对着天幕上的杨国忠就是破口大骂,听到声音的魏征也扭头看过去,他没有想到原来他们的陛下也有这么深厚的功底啊。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123/4391880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