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陈阳放下银针,目光扫过前排一脸专注的墨浩博,掠过后面或好奇、或期待、或略带审视的面孔。
“《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不讲如何治病,却大谈特谈上古之人的生活方式、精神境界。为什么?”
陈阳抛出了问题,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留白,让思考在寂静中发酵。
几秒钟后,陈阳自问自答:“因为它告诉我们,理解疾病,首先要理解生命本身!理解生命如何与天地、四时、万物和谐共处,理解当这种和谐被打破时,失衡是如何发生的。这,就是中医思维的起点——整体观,天人相应。”
陈阳转身,在身后的白板上写下两个遒劲的大字:“象”与“数”。
“‘象’,是现象,是外在表现。病人发热、恶寒、汗出、脉浮……这些都是‘象’。”
陈阳解释道:“但中医不满足于看‘象’,更要通过‘象’去揣测内在的‘数’——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状态,阴阳寒热虚实的格局。这就是司外揣内。”
说着陈阳拿起讲台上一个普通的玻璃水杯,举了起来:“好比这个杯子。我们看到它外形完好也就是象,但若轻轻敲击,声音沉闷则是另一个象,我们就知道里面可能有裂痕,就会揣测其内部状态,即‘数’。诊断疾病,亦是此理。望闻问切,就是收集‘象’,再运用经典理论这把‘钥匙’,去解读内在的‘数’。”
这个简单又形象的比喻,瞬间让许多学生眼中亮起了“原来如此”的光芒。
枯燥的理论,在陈阳的口中好像也变得鲜活起来。
“那么,经典理论这把‘钥匙’怎么用?”
陈阳话锋一转:“死记硬背条文?生搬硬套方剂?那只会沦为‘方书医’、‘条文医’。我们要学的是其中的思维方法——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象’中,抓住核心病机;如何根据病机的动态变化,灵活调整策略。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髓,也是‘精要’所在!”
停顿了一下,陈阳的目光落回墨浩博身上:“墨浩博同学。”
墨浩博一个激灵,下意识地挺直腰板:“到!”
“我记得你前一阵,处理过一个风寒感冒初期的病人。”
陈阳问道:“当时病人主要症状是什么?你怎么考虑的?”
墨浩博没想到会被点名,还是在这么多人的课堂上,早知道就不坐这么靠前了。
“呃…病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我…我当时考虑是风寒束表,肺卫失宣,准备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墨浩博还是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被提问,说话都有点结巴了。
“嗯,思路基本正确。”
陈阳点头肯定,墨浩博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喜色。
但陈阳紧接着追问:“但如果这个病人除了上述症状,还伴有明显的口干、咽痛,甚至舌尖有点红呢?荆防败毒散还能直接用吗?”
“这……”墨浩博卡壳了,眉头紧锁。教室里的其他学生也陷入了思考。口干咽痛舌尖红,这明显是有热象啊!
“这就是关键!”
陈阳缓缓道:“表象是风寒束表,但内里可能已开始化热,或者病人本就是寒热错杂的体质!这时,如果还死守‘风寒’的帽子,只用辛温解表,无异于火上浇油!我们的思维必须动态观察,见微知著,根据每一个细微‘象’的变化,调整对内在‘数’的判断,从而改变治法和方药。或许,需要加入银花、连翘、板蓝根等辛凉清解之品,在解表的同时兼顾清里热。”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115/4392115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