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婆媳 “育儿理念” 再交锋
小糯米满六个月那天,阳光刚好透过厨房的窗户,洒在餐桌上的陶瓷碗里 —— 碗里盛着婆婆精心熬煮的米汤,米油厚厚的浮在表面,散发着淡淡的米香。婆婆小心翼翼地用小勺舀起一勺,吹了吹,递到小糯米嘴边,笑着说:“我的小宝贝,今天该开荤啦,喝了这米汤,以后健健康康,胃口棒棒!”
小糯米张着小嘴,好奇地凑过去,刚舔了一口,就皱起眉头,小脑袋扭向一边,显然不喜欢米汤的味道。婆婆不死心,又舀起一勺,想再试试,却被刚走进厨房的林薇拦住了:“妈,等一下!”
林薇快步走过去,轻轻按住婆婆的手,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妈,小糯米第一次添加辅食,不能喝米汤的,得先吃高铁米粉。医生说,宝宝从母体带来的铁元素快消耗完了,米汤里几乎没有铁,长期吃容易贫血。”
婆婆停下动作,脸上的笑容淡了下来,把勺子放回碗里,看着林薇说:“你说的那什么米粉,能有米汤养人?我带大张远的时候,就是用米汤开荤的,你看他现在多壮实。我们老辈人都是这么过来的,还能错了?”
“妈,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育儿理念和以前不一样了。” 林薇蹲下身,拿起旁边准备好的高铁米粉盒子,指着配料表上的 “铁含量” 字样,“您看,这款米粉每 100 克含有 6.5 毫克铁,专门针对六个月宝宝的需求,米汤里的铁含量还不到 0.1 毫克,根本满足不了小糯米的需求。”
“我不管什么含量不含量,” 婆婆把碗往桌子中间推了推,语气有些强硬,“我只知道,米汤温和养胃,宝宝吃了不容易闹肚子。那些包装好的米粉,谁知道里面加了多少添加剂,哪有自家熬的米汤放心?”
林薇还想解释,小糯米突然 “哇” 的一声哭了起来,大概是刚才被两人的争执吓到了。林薇赶紧抱起孩子,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抚,心里却有些无奈 —— 这已经不是她和婆婆第一次在育儿理念上产生分歧了,从 “蜡烛包” 到 “把屎把尿”,每次都要费很大劲才能达成一致,没想到添加辅食又成了新的 “战场”。
“好了好了,孩子都哭了,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 张远听到哭声,从客厅走进厨房,看到餐桌上的米汤和米粉,立刻明白了情况,笑着打圆场,“妈,薇薇,都是为了小糯米好,咱们慢慢商量。”
“商量什么?” 婆婆站起身,拿起米汤碗,“我这就去给宝宝再热一热,今天必须喝,开荤是大事,不能马虎。” 说完,转身走进厨房内侧的小阳台,那里放着她特意为小糯米买的小砂锅,每天都会提前熬好米汤。
林薇抱着小糯米,看着婆婆的背影,心里有些委屈。她不是不理解婆婆的一片好心,可作为妈妈,她更希望小糯米能得到科学的喂养,不想因为传统观念影响孩子的健康。张远走到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生气,妈就是老观念,你慢慢跟她解释,她会听的。”
“我解释了,可她不听啊。” 林薇叹了口气,“她总说‘以前都是这么过来的’,可以前的孩子营养跟不上,容易生病,这些她都忘了。”
“那咱们换个方式,” 张远想了想,“你不是认识儿科医生吗?要不请医生跟妈说几句,老人都相信医生的话。”
林薇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她立刻拿出手机,给之前帮她录过科普视频的儿科医生朋友李医生发微信,说明情况,希望李医生能帮忙录一段关于宝宝辅食添加的科普短视频。李医生很快回复:“没问题,正好下午有时间,录好就发给你。”
下午,林薇趁婆婆带着小糯米在小区散步,赶紧打开电脑,用 AI 工具生成了一份 “宝宝辅食营养对比图”,左边是米汤的营养成分表,右边是高铁米粉的营养成分表,用不同颜色标注出铁、钙、维生素等关键营养素的含量差异,还特意用大号字体突出了 “铁含量相差 65 倍” 的字样。
刚做好对比图,李医生的短视频也发过来了。视频里,李医生穿着白大褂,拿着两种辅食的样品,耐心讲解:“六个月宝宝添加辅食,首要任务是补铁,因为从母体获得的铁储备基本消耗殆尽。米汤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铁含量极低,无法满足需求;而高铁米粉经过科学配比,能精准补充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同时,高铁米粉质地细腻,更容易被宝宝娇嫩的肠胃消化吸收,是辅食添加的首选……”
林薇反复看了几遍视频,觉得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给婆婆看。她正准备把对比图和视频保存好,就听到门口传来钥匙开门的声音 —— 婆婆带着小糯米回来了。林薇赶紧把电脑关掉,她知道,现在不是说这事的时候,得等婆婆心情好的时候再慢慢说。
可让林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她起床后发现,婆婆竟然已经给小糯米喂了小半碗米汤。小糯米坐在婴儿车里,精神不太好,时不时还会干呕一下。林薇心里一紧,赶紧抱起孩子,摸了摸她的额头,虽然不发烧,但孩子的状态明显不对。
“妈,您怎么又给她喂米汤了?” 林薇的声音有些颤抖,“您看她现在精神这么差,肯定是肠胃不舒服了。”
“不舒服?不可能!” 婆婆从厨房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小砂锅,“我刚才喂的时候,她吃得好好的,怎么会不舒服?肯定是没睡醒。”
“她刚才干呕了好几次,您没看到吗?” 林薇把小糯米放在沙发上,拿起手机就要给李医生打电话,“我得问问医生,看看要不要去医院。”
“别打!” 婆婆赶紧走过来,按住她的手,“一点小事就去医院,又要抽血又要化验,孩子多受罪。我带大三个孩子,这点小事我还处理不了?等会儿我给她喂点温水,很快就好。”
两人正争执不下,小糯米突然 “哇” 的一声,吐了一地,刚吃的米汤混着奶液吐了出来,小脸憋得通红,哭得撕心裂肺。林薇吓得赶紧抱起孩子,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妈,您看,孩子都吐了,必须去医院!”
婆婆看着小糯米难受的样子,脸色瞬间变了,也慌了神:“怎么会这样…… 以前张远吃了也没事啊……”
张远听到哭声,从卧室跑出来,看到地上的呕吐物和哭闹的小糯米,赶紧说:“别愣着了,我马上开车,带宝宝去医院。”
一路上,林薇抱着小糯米,不停地哄着,心里又心疼又生气。婆婆坐在后座,低着头,一言不发,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显然也很自责。张远一边开车,一边时不时从后视镜看看她们,想安慰几句,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到了医院,李医生正好在坐诊。检查后,李医生说:“没什么大事,就是宝宝肠胃不适应米汤,有点消化不良。六个月宝宝的消化系统还很娇嫩,米汤虽然温和,但营养单一,而且含有一些大分子物质,宝宝不容易消化,才会出现呕吐、干呕的症状。停喂米汤,换成高铁米粉,再喂点益生菌,很快就会好。”
林薇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婆婆也松了口气,拉着李医生的手,不好意思地说:“医生,真是谢谢您了。都怪我,老糊涂了,非要按老规矩来,让宝宝受罪了。”
“阿姨,别自责,” 李医生笑着说,“都是为了孩子好,只是现在的育儿知识更新很快,咱们得多听听科学的建议。以后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或者看看科普视频,都很方便。”
从医院回来,婆婆主动把厨房里的米汤都倒了,还把小砂锅收了起来,对林薇说:“薇薇,以后宝宝的辅食,就按你说的来,妈都听你的。你要是忙,妈就跟着你学,你教我怎么冲米粉,怎么搭配辅食。”
林薇看着婆婆诚恳的样子,心里的气早就消了,笑着说:“妈,您别这么说,咱们都是为了小糯米好。以后咱们一起学习,有不懂的就查资料,或者问李医生,肯定能把小糯米养得健健康康的。”
当天下午,林薇就把之前用 AI 做的营养对比图和李医生的科普视频给婆婆看。婆婆戴上老花镜,逐字逐句地看着对比图,又认真地把视频看了两遍,感叹道:“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以前真是委屈张远了,要是那时候有这么好的米粉,他也不会总感冒了。”
“那时候条件不好,您能把张远养得这么好,已经很不容易了。” 林薇笑着说,“现在条件好了,咱们就能给小糯米更好的照顾。对了,妈,我还关注了几个辅食添加的公众号,里面有很多适合宝宝的辅食食谱,咱们可以一起学着做。”
接下来的日子,婆婆成了 “辅食学习达人”。每天早上,她都会提前把小糯米的辅食餐具消毒好,等林薇冲好高铁米粉后,小心翼翼地喂给小糯米;下午,她会跟着手机里的食谱,学习做蔬菜泥、果泥,还会用 AI 工具查询 “宝宝辅食相克表”,确保食材搭配安全。
有一次,林薇在拍 “宝宝辅食添加误区” 的短视频,婆婆主动提出要出镜。视频里,婆婆拿着之前的小砂锅,笑着说:“以前我总觉得米汤是最好的辅食,结果让小糯米受罪了。现在我才知道,科学育儿有多重要。各位宝妈,千万别像我一样,固执己见,多听医生的话,多学新知识,宝宝才能健健康康的。”
视频发布后,播放量很快突破了八万,评论区里满是好评:“奶奶好可爱,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太难得了”“婆媳一起学习育儿知识,这样的氛围真好,羡慕了”“谢谢薇薇和奶奶的分享,我家宝宝也快添加辅食了,正好学习一下”。
看着粉丝的留言,林薇和婆婆都很开心。婆婆笑着说:“真没想到,我这个老太婆也能上视频,还能帮到这么多人。以后你拍视频,要是需要讲传统育儿的误区,妈还来帮你。”
“好啊!” 林薇抱住婆婆的胳膊,“有您出镜,咱们的视频肯定更受欢迎。”
晚上,张远下班回家,看到林薇和婆婆正围着小糯米,一起研究明天的辅食食谱,小糯米坐在婴儿车里,手里拿着小勺子,咿咿呀呀地笑着,家里充满了温馨的氛围。张远走过去,笑着说:“看来我们家的‘育儿矛盾’,已经变成‘育儿合作’了。”
“那当然,” 婆婆笑着说,“以后我和薇薇就是‘育儿搭档’,一起把小糯米养得白白胖胖的。”
林薇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她知道,婆媳之间的育儿理念冲突,从来都不是 “谁对谁错” 的问题,而是 “爱与理解” 的问题。只要双方都能放下固执,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学习的心态,就能在为孩子好的共同目标下,达成共识,成为最好的 “育儿搭档”。
睡前,林薇打开备忘录,写下一段话:“曾经以为,婆媳之间的育儿矛盾会是无解的难题,现在才明白,所谓‘难题’,不过是缺乏沟通和理解。婆婆的传统经验里,藏着对孩子的爱;我的科学育儿中,也饱含着对孩子的关心。当爱与科学相遇,当理解与包容相伴,所有的矛盾都会化为温暖的守护。未来,我要和婆婆一起,在科学育儿的道路上,慢慢走,细细学,用最温暖的方式,陪伴小糯米长大。”
放下手机,林薇看着身边熟睡的小糯米,又转头看向客厅里还在收拾辅食餐具的婆婆和张远,嘴角扬起一抹微笑。她知道,在育儿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但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而她自己,也在一次次化解矛盾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为更成熟、更从容的妈妈,更懂得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如何用爱和智慧,守护这个温暖的小家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105/5035088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