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生辰新策
时值八月,秋意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悄然在紫禁城的画卷上渲染开来。天空变得愈发高远澄澈,呈现出一种清冷的湛蓝色,几缕薄云如丝如絮,悠然飘过。御花园中,夏日里争奇斗艳的繁花大多已收敛了姿容,唯有各色菊花开始吐露芬芳,黄的灿烂,白的清雅,紫的高贵,在微凉的秋风中傲然挺立,平添几分飒爽之气。然而,与这渐浓的秋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宫城中依旧弥漫不散的那片肃穆的白色。先帝慕容弘驾崩已近两月,大规模的祭奠仪式虽已结束,但国丧的阴影依旧沉重地笼罩着每一座殿宇。白幡未曾撤去,在秋风中无声飘动,宫人们依旧身着素服,行走步履轻缓,面容肃然,连空气中都仿佛凝固着一种化不开的庄重与哀思。欢声笑语是绝对的禁忌,任何与喜庆相关的色彩、音乐、宴饮都被严格禁止,整个皇宫如同一幅被定格在灰白基调中的巨大画卷,寂静而压抑。
新朝在慕容云泽雷厉风行、近乎铁腕的掌控下,已初步度过了权力交接最危险的震荡期,步履蹒跚却又坚定地步入正轨。朝堂之上,经过初期疾风骤雨般的清洗与调整,表面已趋于平静,各部院衙门按部就班地运转着。但堆积如山的遗留政务、盘根错节的各方势力关系、边关不时传来的军情急报、以及各地水旱灾害的奏陈……这一切,都如同无数条无形的锁链,缠绕在年轻帝王的周身。加之那长达二十七个月、以日代月的沉重孝期所带来的种种礼制限制,更如同一道紧箍咒,束缚着他的手脚,也压抑着整个帝国的活力。慕容云泽肩头的担子,非但没有减轻,反而随着他对朝政了解的深入而愈发沉重。
他变得愈发忙碌,几乎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无穷无尽的政务之中。每日天色未明,甚至星辰尚未隐去,他便已起身,在贴身内侍的伺候下换上素服,先至奉先殿在先帝灵位前进行简短而庄重的晨祭,随后便匆匆赶往金銮殿,主持那往往持续数个时辰的早朝。朝会上,与辅政大臣、六部九卿商议国是,应对各种或急切或棘手的难题,常常是唇枪舌剑,费尽心神。午间匆匆用些清淡的斋膳,片刻休息后,又是漫长而枯燥的批阅奏章时间。各地呈报的文书堆积如山,每一份都需要他仔细阅览,做出批示,常常直至深夜,御书房的灯烛依旧明亮。他清俊的面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下颌线条愈发冷硬,眼眶深陷,周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青黑色阴影,唯有一双深邃的眼眸,因极度疲惫和高度专注而布满了血丝,但那目光中的锐利、冷静与日渐增长的帝王威仪,却如同经过淬炼的宝剑,寒光逼人,令人不敢直视。
他来漱玉轩的次数变得愈发稀少,间隔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即便来了,也多是踏着清冷的月色,在亥时甚至子夜之后,带着一身浸透了夜露的寒气和挥之不去的、源自案牍与思虑的深沉倦意。有时,他只是静静地坐上一会儿,握着夏玉溪的手,指尖冰凉,良久不语,仿佛只是在她身边汲取片刻的宁静与温暖;有时,他会简短地问询她的饮食起居,叮嘱她跟随苏嬷嬷好生学习,言语简洁,带着公事公办的意味;偶尔,他会在极度疲惫时,将头轻轻靠在她的肩头,闭目养神片刻,那短暂而全然的依赖,让夏玉溪心尖发颤,涌起无尽的心疼。但这样的时刻总是转瞬即逝,很快,他便会直起身,揉着刺痛的太阳穴,深吸一口气,重新披上那身冷硬威严的帝王外袍,起身离去,再次投入那仿佛永无止境的、属于前朝的男人世界的征战与运筹之中。夏玉溪默默地看着他离去的、挺拔却难掩孤寂的背影,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酸涩、担忧、心疼、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落寞交织在一起。她深知,自己眼下能做的,唯有拼尽全力,学好苏嬷嬷所授的一切宫规、礼仪、账目、人事管理,尽快成长起来,以期在不久的将来,当孝期结束,她真正坐上那个位置时,能够有能力为他分担内廷之忧,成为他名副其实的贤内助和稳固后方。
就在这种沉闷、压抑且忙碌的氛围中,日子悄然滑到了八月九日。这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在国丧期的灰白背景和繁重朝政的挤压下,却蕴含着一种特殊的意义——是慕容云泽的十七岁生辰。
按祖宗定制,国丧期间,禁绝一切宴乐庆贺之事,即便是帝王万寿,也需一切从简,不得有任何铺张浪费、歌舞升平的迹象,以示哀思不忘,孝道为先。因此,宫中上下,并无任何庆典的准备,内务府循例只会按最简规格准备一份例行的素斋和香烛,甚至连许多朝臣,或因政务繁忙,或因避讳,都未必记得或敢在此时提及此事,仿佛这个日子被有意无意地遗忘在了沉重的孝服与奏章之下。然而,夏玉溪却将这个日子,如同镌刻在心版上的铭文一般,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并且早在数日之前,便已开始悄悄地、反复地思忖,该如何为他度过这个在特殊时期、显得格外冷清甚至可能被他本人遗忘的生辰。
金银珠玉、古玩珍奇?他贵为天子,坐拥四海,什么奇珍异宝没有见过?这些身外之物,于他而言,不过是库房中的陈列,缺乏真正的温度与意义。诗词歌赋、风花雪月?在举宫哀悼、先帝新丧的背景下,任何带有享乐或浪漫色彩的表达,都显得不合时宜,甚至可能招致非议。她想要的,是一份既能真切表达她的心意与牵挂,又能真正对他眼下艰难处境有所助益的礼物。这份礼物,应该如同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她日思夜想,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她想起他每每批阅奏章至深夜,伏案疾书或凝神思索时,那紧蹙的眉头和揉按太阳穴时流露出的疲惫;想起他偶尔与她谈及国库收支、各地税赋状况、或是某项大型工程预算时,语气中那不易察觉的凝重与忧虑;想起自己跟随苏嬷嬷学习管理漱玉轩账目、核对各项用度时,所深切体会到的那种用传统方法记账、核账的繁琐、耗时与易出错……这些画面如同碎片般在她脑海中盘旋、碰撞。忽然间,一个念头,如同漆黑夜空中骤然划过的、耀眼夺目的流星,瞬间照亮了她所有的思绪!
她想起来了!她想起了自己前世记忆中那些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简便高效到几乎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方法——阿拉伯数字!表格!还有那基础却威力无穷的乘法口诀表(九九乘法表)!这个时代,官方和民间记账、核算,普遍使用的是繁复的中文数字(壹、贰、叁、肆……)和流水账式的记录方法,查看、计算都极为不便,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给贪墨舞弊留下了不少空间。若能将这些来自未来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数学和管理方法,以一种这个时代能够理解、接受并且不会引起过度怀疑的方式整理、呈现出来,或许……或许能帮他大大提高处理政务、尤其是财政审计方面的效率!这无疑是切中他当下最大痛点的一份厚礼!
这个想法让她瞬间兴奋得心跳加速,脸颊泛红,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强烈的警惕与谨慎。这些知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太过超前,太过“惊世骇俗”,其来源根本无法解释。一旦处理不当,不仅无法帮助他,反而可能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险,比如“妖言惑众”、“异端邪说”之类的指控。她必须找到一个极其合理、稳妥的“包装”,将这些知识的来源模糊化、合理化,让其看起来像是一种偶然发现的、来自域外或古籍的“奇巧”之术,而非凭空产生。
接下来的几个日夜,夏玉溪在完成了苏嬷嬷布置的日常宫规礼仪、账目核对等功课后,便以需要静心练字、或温习古籍功课为由,将自己关在漱玉轩那间小小的、临窗的书房内。她屏退了左右,只留锦书在门外守着,不许任何人打扰。书房里,烛火通明,她铺开上好的宣纸,研好浓淡适宜的墨,提起那支慕容云泽赠她的紫毫笔,开始小心翼翼地、如同进行一项精密工程般,进行她的“创作”。
她首先为这份特殊的“礼物”设定了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来源: “臣妾近日为学习理账,广览群书,偶于一本前朝流传下来的、作者不详的杂家笔记残卷中,见有提及海外番商所用之计数之法,称其简捷异常,利于速算。臣妾心生好奇,默记于心。后又结合宫中日常用度核算之实务,加以验证、推演与改良,觉其确有奇效,不敢私藏,故斗胆整理成册,名曰《理财稽要简法》,谨献陛下御览,或可资圣虑一二。” 这个说法,将来源推给了模糊的“前朝杂家笔记”和“海外番商”,既解释了其新奇性,又避免了直接的神秘色彩。
然后,她开始具体内容的“翻译”和“包装”:
1. 阿拉伯数字:她将0-9这十个数字符号,称之为“简码”或“计符”,并赋予了它们与中文数字相对应的名称(如“计符一”对应“壹”,“计符二”对应“贰”,以此类推),并详细说明了其书写简便、易于排列比较的优势。
2. 四则运算规则:她用简洁明了的文言文,重新阐述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规则和竖式计算方法,并配以清晰的例题演示,力求让稍有算学基础的人都能看懂。
3. 表格应用:她精心绘制了多种实用的表格样式,如“收支对比表”(分列收入、支出、结余)、“项目明细表”(按事项分类列支)、“人员考绩表”等,并详细注解了每种表格的用途、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其对于数据整理、一目了然的巨大优势。
4. 九九乘法表:这是重中之重。她将“九九乘法表”整理出来,称之为“九九诀”或“速算诀”,并用了大量篇幅,举例说明其在快速计算田亩面积、赋税总额、物料消耗、工程用工等方面的巨大威力,称之为“掌算者之利器”。
她写得极其认真投入,常常为了一个术语的准确表达、一个例题的恰当选择而反复斟酌,废寝忘食。字迹力求工整娟秀,如同抄写佛经一般虔诚。她还特意挑选了几笔漱玉轩近期的日常开销账目,分别用传统的流水账法和她整理的“简法”进行核算、列表对比。结果显而易见,新方法不仅书写简洁,计算速度更快,而且条理清晰,不易出错,优劣立判。这一对比实例的加入,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
最终,她将所有这些内容,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地誊抄、整理,装订成一本小巧玲珑却内容扎实、厚度适中的册子。封面选用的是素雅的青色锦缎,上面用工整的楷书题写着她精心拟定的书名——《理财稽要简法》,旁边一行小字:“臣妾夏氏 恭撰”。整本册子看起来朴素无华,却凝聚了她巨大的心血和超越时代的智慧。
除了这本精心准备的册子,她还记起了民间过生辰吃长寿面的习俗。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寓意健康长寿,福泽绵长。宫中规矩大,尤其是在国丧期,任何带有“庆贺”意味的行为都需谨慎。但她想,一碗面,朴素而温暖,承载的是最真挚的祝福,总不至于被视为违制吧?她提前几天便悄悄吩咐了小厨房,备好最精细的高筋面粉,选用最新鲜的鸡汤吊底。在生辰前一天的晚上,她屏退旁人,亲自挽起袖子,和面、揉面、醒面,反复揉搓,直到面团光滑筋道,然后细心地将面团抻成均匀细长的面条。每一个步骤,她都做得极其专注,仿佛将所有的担忧、思念和祝福,都揉进了那团面里,拉进了那根根面条中。
八月九日这天,终于到了。紫禁城内,一切如常,甚至比往日更加沉寂。秋风萧瑟,卷起地上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慕容云泽依旧如常,天未亮便起身,晨祭、早朝、议事、批阅奏章……日程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丝毫间隙。他面容冷峻,眼神专注地处理着一件件关乎国计民生的要务,似乎完全忘记了这个对他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或者说,在国丧的阴影、政务的重压以及对先帝复杂的哀思情绪交织下,他下意识地选择忽略,或者说,无暇也无心去记挂这个本应属于个人的日子。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虽为国丧,宫中的照明用烛仍需保证)。慕容云泽终于在亥时初刻,处理完了手头最为紧急的几件公务。他揉了揉布满血丝、酸涩不堪的双眼,推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章,感到一阵深入骨髓的疲惫。贴身太监小心翼翼地提醒是否传膳,他摆了摆手,毫无食欲。沉默片刻,他起身,习惯性地、几乎是凭着本能,踏着清冷如水的月色,朝着漱玉轩的方向走去。月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在空旷的宫道上显得格外孤寂。
漱玉轩内,灯火通明,却异乎寻常地安静,连平日里伺候的宫人都比往日少了许多,只有锦书和两个心腹小宫女垂手侍立在角落。
夏玉溪早已等候多时。她今日特意挑选了一身素雅至极的月白色常服,衣料是柔软的杭绸,没有任何纹饰,长发用一根简单的白玉簪松松绾起,未施半点粉黛,净面朝天,却更显得肌肤莹润,眉眼如画,整个人透着一股洗尽铅华的清丽与温婉。见慕容云泽带着一身夜寒进来,她立刻起身相迎,脸上漾开一抹柔和的、带着暖意的浅笑,如同暗夜中悄然绽放的玉兰。
“陛下来了。”她轻声说道,声音如同春风拂过琴弦,自然而然地走上前,接过他解下的、沾染着室外寒气的玄色披风,触手一片冰凉,让她心头微紧。
“嗯。”慕容云泽低低应了一声,声音带着浓重的、无法掩饰的倦意,甚至有些沙哑。他任由她接过披风,顺势在暖榻上坐下,习惯性地抬手揉着发胀刺痛的太阳穴,“今日事多,来晚了。你…怎么还没歇息?”他抬眼看了看她,目光因疲惫而显得有些涣散。
“臣妾在等陛下。”夏玉溪示意锦书去端参茶,自己则走到他身边,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陛下今日…忙碌之余,可曾觉得…有什么不同?”
慕容云泽闻言,微微一怔,接过锦书奉上的热茶,茫然地看向她,又下意识地环顾了一下四周。殿内陈设依旧,烛火明亮,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安神的檀香,与平日并无二致。“不同?”他蹙了蹙眉,努力在疲惫的大脑中搜索着,“政务繁杂,一如往日,并无…并无什么不同。”他确实完全忘记了。
夏玉溪看着他全然忘却、甚至有些困惑的模样,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涌起一阵细密的心疼。她不再卖关子,对锦书使了个眼色。锦书会意,悄无声息地退下,不一会儿,双手捧着一个红木托盘,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托盘上放着一只晶莹剔透的青花瓷碗,碗中盛着热气腾腾、汤色清亮见底的面条,根根分明,细长匀称,上面静静地卧着一个煎得恰到好处、边缘焦黄、蛋黄犹嫩的荷包蛋,并点缀着几根翠绿欲滴的青菜心,简单的搭配,却散发着质朴而诱人的食物香气。
“陛下,”夏玉溪从锦书手中接过托盘,将面碗轻轻放在慕容云泽面前的紫檀木矮几上,声音轻柔得像是在呵护一件易碎的珍宝,却又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持,“今日是八月九日,您的生辰。国丧期间,不宜庆贺,臣妾明白。但这一碗长寿面,是民间最朴素的习俗,也是臣妾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心意。愿陛下龙体康健,福寿绵长,愿我大胤江山,永固安宁。”她的话语诚恳而真挚,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祝词都更能打动人心。
慕容云泽的目光,从夏玉溪的脸上,缓缓移到了面前那碗朴素却冒着氤氲热气的面条上。氤氲的白气模糊了他眼前的视线,也仿佛瞬间模糊了这些日子以来积压在心头的一切疲惫、紧绷与阴霾。八月九日…他的生辰…经她一提,那个被刻意遗忘在政务与哀思深处的日期,才猛地清晰起来。他…竟然真的忘了。在这举国皆哀、内外事务千头万绪、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的时刻,竟然还有人…记得。记得这个只属于他个人的日子。并且,不是用那些虚浮的礼节,而是用了这样一碗带着民间烟火气息、饱含着最朴素、最真挚祝福的长寿面。
他抬起头,再次看向夏玉溪。烛光下,她清澈的眼眸中盛满了毫不掩饰的关切与温暖,那目光仿佛具有某种魔力,能悄然融化坚冰。一股难以言喻的、强烈的暖流,毫无预兆地冲垮了他心头的层层设防,瞬间涌遍四肢百骸,让他喉头一阵发紧,竟有些哽咽。他张了张嘴,声音带着明显的沙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你还记得?”
“臣妾一直都记得。”夏玉溪微笑着,将一双打磨光滑的乌木筷子递到他手中,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他微凉的皮肤,带来一丝暖意,“陛下快趁热吃吧,面凉了就坨了。这面…是臣妾亲手和的,亲手抻的。”她补充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小小的自豪和期待。
慕容云泽接过筷子,手指微微收紧。他低头看着那碗面,清澈的汤,雪白的面,嫩黄的蛋,碧绿的菜,色彩简单,却构成了一幅无比温暖的画面。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平息内心的波澜,然后,他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箸面条,在嘴边轻轻吹了吹,送入口中。面条爽滑劲道,带着面粉天然的香气,汤汁鲜美醇厚,是精心熬制的鸡汤底,简单的调味,却恰到好处地抚慰了疲惫的味蕾和心灵。他吃得很快,却并不显得粗鲁,每一口都似乎带着一种珍惜的意味。最后,他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碗底只余几点清亮的油花。
放下碗筷,他长长地、舒坦地吁了一口气,仿佛将胸中的浊气都吐了出来,眉宇间那刀刻般的倦意似乎真的消散了几分,紧绷的脸部线条也柔和了许多。他看向夏玉溪,目光是这些日子以来罕见的柔和,甚至还带着一丝浅浅的、真实的笑意:“谢谢你的面,溪儿。” 在只有他们二人的私下场合,他卸下了帝王的身份,不经意间又唤出了那个亲昵的称呼。
夏玉溪脸颊微红,心中像是浸了蜜糖一般,甜丝丝的,所有的精心准备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她让锦书轻手轻脚地撤下面碗,然后,从自己宽大的袖袋中,取出了那个她耗费了数个日夜心血、用素色锦缎仔细包裹着的小册子。她的神情也随之变得认真而庄重起来。
“陛下,除了那碗面,臣妾…还有一份生辰礼,想献给陛下。”她双手将册子奉上,姿态恭敬,语气却带着几分忐忑与期待,“臣妾近日跟随苏嬷嬷学习理账,深感宫中乃至天下账目管理,所沿用之法颇为繁复古旧,记账、核账、算账,皆耗时耗力,且易生纰漏,给奸猾之辈留下可乘之机。臣妾偶然…偶然翻阅一些杂书古籍,见有异邦计数之法,称其简捷异常,利于速算防弊,便心生好奇,尝试着结合宫中实务,加以验证、推演与整理,汇集成册,名为《理财稽要简法》。此乃臣妾一点愚见,粗浅不堪,不知…是否对陛下日后处理财政审计等政务,能有些许…微末的助益?若其中有不当或谬误之处,还请陛下不吝指点。”她将自己的“创作”过程轻描淡写,极力淡化其超前性,将姿态放得极低。
慕容云泽有些惊讶地接过这本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册子。他本以为会是绣品、诗词或者她亲手做的什么小物件,万没想到竟是一本看似实用、与政务相关的册子。他带着几分好奇,还有一丝因那碗面而带来的放松心情,解开了封面的锦缎系带,翻开了第一页。
起初,他只是带着些许随意和审视的目光浏览着。但很快,他漫不经心的表情消失了,目光被册子中的内容牢牢吸引,变得越来越专注,越来越锐利!那些被称为“简码”的符号,书写起来远比“壹贰叁肆”简便快捷,易于排列对比;那些清晰的表格样式,将杂乱的数据分门别类,使得收支、项目、人员情况一目了然,极大地提高了查阅和管理的效率;尤其是那“九九诀”,他本身就是天资聪颖之人,稍一推演运算,便立刻意识到了其在计算方面的巨大优势!可以想象,在户部核算全国田赋、税银,工部审计大型工程款项,兵部计算粮草军需时,若能熟练掌握此法,将节省多少时间?减少多少错误?堵住多少漏洞?
他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激动,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节奏越来越快,眼中闪烁着如同发现稀世珍宝般的灼热光芒!这哪里是“些许助益”?这简直是颠覆性的、足以革新旧有管理模式的神兵利器!若能将此法在户部、工部乃至全国各级官府中推广开来,用于管理国库收支、核算各项赋税、审计工程款项、考核官员政绩……其带来的行政效率提升、财政漏洞堵塞、以及由此产生的廉政效益,将是难以估量的!这对他眼下正致力于整顿吏治、开源节流、稳固财政的新朝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甚至可称得上是治国良策!
他猛地从榻上站起身,手中紧紧攥着那本轻飘飘的小册子,仿佛握着千钧重宝,激动地在殿内踱了两步,又猛地转回身,目光灼灼地看向夏玉溪,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与深深的探究:“溪儿!这…这些方法,你…你究竟是从何而来?竟有如此…如此妙用!简直是…简直是奇思妙想,利国利民!”
夏玉溪心中早有准备,见他反应如此激烈且正面,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下,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她按照精心准备好的说辞,从容而谦逊地答道:“回陛下,臣妾惶恐。臣妾方才说了,只是偶然在一本前朝流传下来的、作者已不可考的杂家笔记残卷中看到的,说是海外番商为便于行商结算所用之法。臣妾觉得新奇有趣,便默记了下来。近日学习理账,深感传统方法之繁琐,于是尝试着用此法验算宫中一些日常用度,果然简便快捷许多,且不易出错。臣妾不敢藏私,故斗胆加以整理、注解,才敢呈于陛下御览。陛下觉得…真的有用吗?”她最后一句,带着恰到好处的忐忑和求证之意。
“有用!太有用了!何止是有用!”慕容云泽激动地走回她面前,一把握住她的双手,力道很大,甚至有些颤抖,眼中充满了兴奋、赞赏以及一种发现宝藏般的巨大喜悦,“溪儿,你可知,朕近日正为户部账目繁杂、核算缓慢、旧弊难除而焦心不已!各地税银账册堆积如山,审计一遍往往耗时数月,且易有疏漏!此法正解朕燃眉之急!若推行得当,于国于民,功莫大焉!你……你真是朕的福星!是上天赐予朕的瑰宝!”
他快步走回夏玉溪面前,握住她的双手,力道很大,眼中充满了兴奋与赞赏:“朕一直苦于户部账目繁杂,核算缓慢,易生弊端!此法正解朕燃眉之急!你真是朕的福星!”
他毫不吝啬的、发自内心的赞誉,让夏玉溪脸颊绯红,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她的礼物,不仅送到了他的心坎上,更可能真正地帮助到他,帮助到这个国家
“陛下过誉了,臣妾只是尽己所能,希望能为陛下分忧万一。”她谦逊地低下头,脸颊绯红。
慕容云泽深深地看着她,心中激荡不已。他没想到,在他最为疲惫、压力最大的时候,是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用一碗温暖的长寿面和一本堪称“治国利器”的小册子,给了他最大的慰藉与支持。她不仅记得他的生辰,更懂得他真正的困境在哪里,并能以如此巧妙的方式提供帮助。这份心思,这份智慧,远超任何奇珍异宝!
“溪儿,”他声音低沉,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这份礼物,朕收下了。朕会立刻召集户部、工部的能臣干吏,仔细研习此法,尽快推行试用。待成效显著,便颁行天下!”
这一晚,慕容云泽一扫连日来的阴霾与疲惫,与夏玉溪就册子中的方法讨论了许久,问了许多细节,夏玉溪都一一耐心解答。直到夜深,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去,离去时,手中紧紧握着那本《理财稽要简法》,步伐都轻快了许多。
接下来的日子,慕容云泽果然雷厉风行。他秘密召集了少数几位心腹大臣和精通算学的官员,亲自讲解演示《理财稽要简法》。起初,这些官员也对此等“奇技淫巧”抱有疑虑,但在慕容云泽的坚持和实际演算对比下,他们很快就被其高效便捷所折服。试用首先在户部的一个清吏司进行,用于核算某一项漕粮账目,结果令人震惊,原本需要数日才能核完的账目,采用新法后,竟在半日内便清晰无误地完成!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慕容云泽趁热打铁,逐步在户部、工部等要害部门推广此法,并下令编纂详细的教程,准备向全国推广。虽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守旧派的阻力,但在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面前,那些反对的声音很快便偃旗息鼓。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行政效率,堵住了许多财务漏洞,也为慕容云泽赢得了“务实”、“锐意革新”的美誉,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权威。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漱玉轩中,那个在国丧期的帝王生辰夜里,送出的一份看似不起眼、却蕴含巨大能量的特殊礼物。慕容云泽没有公开褒奖夏玉溪,但他心中比谁都清楚这份礼物的价值。他看向她的目光中,除了原有的情意,更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倚重。
夏玉溪也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她不仅帮助了自己心爱之人,也仿佛为这个时代注入了一丝微小的、却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变革之力。在这深宫之中,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所在。
十七岁的生辰,在国丧的阴影下,没有盛宴,没有歌舞,只有一碗长寿面,一本小册子,却成了慕容云泽记忆中最温暖、也最具意义的一个生日。而夏玉溪的这份礼物,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其涟漪,正悄然扩散,即将影响整个帝国的运转方式。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99/5032356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