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第89章 大姨子

第89章 大姨子


为时已晚,许跃新已张开胳膊,将她紧紧抱入怀中。

    “哎,你真是……”

    “你怎么能……嗯……怎么能这样?”

    陈艺雪又羞又急,徒劳地往外推了两下许跃新。

    “嗯……”

    当许跃新对她进行着亲吻,大手伸入她的毛衣时,陈艺雪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中间伴随着喘息。

    双手的推阻,也越发地无力。

    “唔……”

    片刻后,许跃新牢牢地吻在陈艺雪红唇上,她随即发出了一声闷哼。

    她往外推的手,此刻终于停了下来。

    ……

    许久后,许跃新结束对陈艺雪的拥吻,松开她曼妙的身躯。

    “呼……”

    陈艺雪随即无力地瘫坐到床上,张开檀口拼命地呼吸新鲜空气,缓解大脑的缺氧。

    许跃新坐到陈艺雪身旁,揽住她的肩膀,调戏地看她一眼:“怎样,感觉不错吧。”

    陈艺雪狠狠瞪许跃新一眼,想把他推开没有成功,只好听之任之。

    “别胡说。”

    陈艺雪沉着脸没好气道,“你说过,这是最后一次。”

    “你理解错了。”

    许跃新正色道,“这是你不能生气的最后一次。以后我再这样,你可以生气。”

    强盗逻辑……

    陈艺雪无奈地看向许跃新,感觉从小和人打交道的经验都在他这失效了。

    “你到底想怎样?”

    陈艺雪心情复杂道,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妹夫。

    “我说过,你们姐妹俩,我都想要。”

    “并且,我不会亏待你们中的任何一个。”

    陈艺雪简直要怀疑人生了。

    世界上怎么会有人这么理直气壮,把这样的话说出口?

    最要命的是,自己现在根本甩不掉他了。

    “鬼才信你说的。”

    陈艺雪恢复得差不多,匆匆起身道,“一个人呆着吧。”

    “哦?”

    许跃新跟着起身,再次将陈艺雪紧紧抱在怀里,“这么说,只要我说的是真的,你就同意跟我在一块儿?”

    什么人啊这是……

    短短时间内,陈艺雪又一次见识到许跃新的强盗逻辑,简直无话可说。

    “快放我走。”

    陈艺雪无奈地请求道,“还没答应你你就这样。”

    “真答应了,你是不是得无法无天啊?”

    大姨子失守了。

    许跃新听到她的哀求,微微扬起嘴角,松开了手:“走,送你回去。”

    陈艺雪得以恢复自由,憋着一肚子气走出卧室,在家门口等着。

    许跃新没有跟着出去,而是打开柜子,取出几样没拆封的发卡、发簪揣进兜里。

    出门下楼,骑车送陈艺雪回东三环。

    路上经过一家服装店,许跃新停下哈雷摩托。

    “怎么不走了?”

    陈艺雪问道。

    “不是说给我买衣服?”

    “你还好意思啊?”

    陈艺雪一提这就来气,“没跟你翻脸就不错了。”

    “好吧,衣服记账上。”

    许跃新说完重新发动摩托,朝前方驶去。

    把陈艺雪送回家,许跃新拐个弯前往话剧团,正赶上他们中午下班。

    “你怎么来啦。”

    见到他,龚如雪又惊又喜道。

    “前一阵去香江,给你带了些东西。”

    许跃新取出发卡、发簪道。

    这些发卡、发簪价格不贵,样式却很潮流漂亮。

    “真好看。”

    龚如雪一见到它们,眼睛立刻挪不开了,“谢谢你记着我。”

    “你戴上去肯定很漂亮。”

    “要不现在戴上去吧。”

    把发卡、发簪交到龚如雪手中后,许跃新提议道。

    “嗯嗯,那你等我一会……”

    龚如雪说完跑回大院,去话剧团卫生间换上发簪后又跑了出来。

    “怎样,好看吗?”

    龚如雪用手扶一下头上的发簪,美滋滋地问道。

    “特别漂亮。”

    许跃新认真看了看后点头道,“一块吃个饭吧。”

    “嗯,我们这有家做牛肉汤的特好喝,你要不要尝尝?”

    “在哪儿?”

    “就往前直走,用不了多久就能到。”

    “好,你坐上来。”

    许跃新说道,在龚如雪上车坐稳后踩下摩托油门。

    没一会,就到了龚如雪说的那家牛肉汤店。

    和她说的一样,这家的牛肉汤确实非常好吃。

    许跃新和龚如雪吃着聊着,不知不觉半个多小时过去了。

    两人从他的作品、经历,聊到对一些社会时事的看法,最后又谈到龚如雪目前的生活、工作。

    “我吃了调动频繁的亏。”

    龚如雪叹息道,“到哪都是人生地不熟,评级总轮不到我。”

    “好歹当上了演出队长。”

    许跃新宽慰道。

    “演出队长就是干活的,根本管不着人。”

    “说白了,我这个队长唯一的指责,就是看谁干得不好,去给他收拾烂摊子。”

    说到这,龚如雪的眼神黯淡下来。

    许跃新同情起龚如雪的遭遇。

    “只要能拿出过硬作品,总归有机会。”

    许跃新认真说道,“无论哪个单位,总归离不开业务能手。”

    “话剧这一行,想出彩就得有好本子。”

    龚如雪求助地看向许跃新道,“你会写剧本吗?能不能帮帮我啊?”

    “我不会亏待你的。”

    未来国民女神正一脸哀愁地求着自己,许跃新觉得自己拒绝好像不太好。

    “回去给你看看。”

    许跃新思考片刻后回答道,“有本子就给你演。”

    “全靠你了。”

    龚如雪就像抓到救命稻草般,用甜美的嗓音说道,“只要能给我出色的剧本,我怎么感谢你都成。”

    怎么感谢都成?

    那可不可以……

    许跃新脑子里不禁冒出邪恶的想法,不过很快就打住了。

    吃饭呢,别瞎想。

    饭后,许跃新送龚如雪回到话剧团,回家琢磨起剧本。

    这年头剧本的风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控诉前些年特殊时期的那帮人,一种是围绕改革开放,描述社会变化。

    前者从1977年就开始涌现作品,动笔写的话竞争还挺激烈。

    后者是从去年年底大会后开始的,正处于起步阶段。

    许跃新琢磨着感觉还是后一种比较好写。

    具体切入点的话,他觉得还是从农村比较好着手,因为目前的改革仍聚焦于农村,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

    就写个包产到户的?

    但光写个包产到户,整个本子在内容上会不会略显单薄?

    既然是给龚如雪写剧本,还应精益求精就是。

    许跃新斟酌道,暂且将笔搁到一边。

    ……

    数日后,燕大1979届新生入学时间到。

    许跃新把被子枕头、被单之类的床上用品像煎饼一样卷好,牙刷等物品全部放进一只塑料桶里,全部装车后出发。

    一脚油门下去,摩托车呼啸着冲出社区,驶向两公里外的燕大。

    今天燕大门口非常热闹,进进出出的都是新生和他们的家长。

    大部分新生都穿得非常朴素,而更加朴素的是他们的家长们。

    许跃新看到新生家长中有许多脚穿草鞋,肩挑扁担的农民,一个个脸膛被太阳晒得黝黑。

    1979年,燕大新生中尚有40%农村生源,相当于后世4倍。

    许跃新看着校园门口的情景,第一次对寒门出贵子几个字产生直观认知。

    把摩托车在附近一处安全的地方停好后,许跃新抱起铺盖提着桶,走进学校

    陈巧巧早已在门口等待。

    “师弟,来报到啦?”

    见到他,陈巧巧嘿嘿笑着走上来,把塑料桶接了过去。

    先报道登记,再看宿舍分配表。

    令许跃新意外的是,他的舍友是陈健功、刘振云还有梁左,以及另外两个不认识的同学。

    “是不是搞错了?我和你们不是一届的。”

    许跃新满腹疑问,向中文系负责迎接新生的刘振云问道。

    “没搞错。你们这届多出一个人,得和往届的住一个屋。”

    “我也是,我们那届也多出一个,就把我和老陈、老梁分一块儿了。”

    刘振云乐呵呵地解释道,“你先等会,我给这几位同学注册完了,带你去咱们宿舍。”

    能和熟悉的文学界大拿住一块,他心情很好。

    许跃新听到解释,感觉也很不错。

    跟朋友住一块停好,能省去认识的过程。

    忙完后,刘振云带许跃新和陈巧巧前往宿舍。

    到楼下时,陈巧巧留在了外边,许跃新和刘振云一起上楼。

    眼下燕大宿舍是那种一层分布有许多间,沿着走廊一字排开的布局,每间住6人或8人。

    许跃新所在的宿舍住着6个人,除他和刘振云外其他人都是77届的。

    宿舍格局为两侧放床,正对门位置摆一张桌子,供大家学习、吃饭。

    许跃新扛着铺盖卷走进屋,看到陈健功正伏在案头写东西,梁左正捧着一本介绍情景喜剧的理论书籍,躺在床上看书。

    靠内的床位上,还有两名陌生的舍友,看起来年纪大一些。

    “看,谁来了!”

    刘振云故意大声道。

    陈健功搁笔抬头,看到是许跃新后脸上一喜:“老许,你咋来了!”

    “和老刘一样,同届多出一个人,把我分到你们这来了。”

    梁左放下书从床上起来,腼腆地走到许跃新面前:“没想到分配过来的是你。”

    “我刚还在研究你介绍的情景喜剧呢。”

    另外两位舍友也放下手中活计,简单地和许跃新作了相互介绍。

    两人一个叫俞蕴光,沪海人,古典文献专业,一个叫陈鲁坪,江西人,当代文学专业。

    许跃新摊开铺盖时,刘振云帮他把生活用品全摆放好了。

    陈巧巧还在下边等着,许跃新收拾好床铺,便向舍友们告退,和刘振云一起走到楼下。

    刘振云要去继续迎新,许跃新和陈巧巧一块漫步在秋意弥漫的燕园中,听她谈学校里的事情。

    “今年寒假,学校要组织一批学生去城乡基层调研。”

    陈巧巧手中拈着一片刚飘下的叶子,充满期待道,“据说是海里下命令发起的活动,各个专业的人都可以参与,还有京内其他学校的。”

    “我想报名参加。”

    “我也去。”

    “恐怕不行,活动只招收77、78两届的,不包括你们新生。”

    “哦……”

    许跃新有些失望道。

    参加这种重大活动,不仅能拓展自身见识,最重要的还能结识人脉。

    燕大77届的学生,那是啥样的含金量。

    里边不少人,都是后世开大会能坐前三排的啊。

    如今眼睁睁看着自己不能参加活动,许跃新感到颇为难受。

    和陈巧巧说了会话,许跃新回到宿舍,向陈健功、梁左他们了解学校的各项制度规定,在校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窍门。

    “一食堂的川菜窗口,味道好,打饭大哥给的分量还足,我和老陈经常去那儿吃。”

    “二食堂的海米汤也好喝,1毛钱一碗,就着它吃饭,都不用其他菜。”

    陈健功、梁左兴致勃勃地说道,直到宿舍门被人敲响:“同学你们好,我们是学工处的。”

    “哎来了老师。”

    陈健功上前打开门,只见数名穿着中山装的教师走进来,每人手里拿着一捧表格。

    “这里是77届的宿舍,对吧?”

    其中领头的一名老师问道,“我们手里拿的是一份寒假调研活动报名表,主题是前往城乡基层,调研改革开放周年之际的社会现状。”

    “有意向的同学可以领取表格报名,学校后续会根据活动需要及每个人实际情况进行筛选。”

    等等……自己好像有机会?

    许跃新听到老师的介绍,立刻心动起来。

    活动是面向77届、78届不假,可自己只要能把表交上去,叫校领导看见,也许就能破格前往。

    这是个一切都可以破格的年代,优秀干部破格提拔、优秀学生破格录取……

    总之,一切充满可能!

    反正不管怎么说,先领一份表填起来。

    许跃新和其他几位舍友一样,向老师要了份表格,在上边填写自己的情况,写完后交了回去。

    “老许,你也想去啊?”

    等老师离开后,陈健功向许跃新问道。

    “试试,也许就成了。”

    许跃新答道,在心中祈祷起结果。

    数日后的夜晚,燕大校长办公室。

    校长周临正在灯下审阅学校社会主义实践调研活动报名表,神情无比地认真仔细。

    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高校首次举办这一类型的活动,并且活动是由高层亲自策划的。

    带队导师中不乏在任大佬,其中用意不言自明。

    整个燕大报名的学生高达八千多人,可以说是全民参与。

    而上头分配下来的名额,只有50个。

    对于每一个名额,周临都分配得无比审慎,因为根据他的经验,这一场活动能深深影响到参与学生的未来。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燕大,被人们视作翰林院,这是未来翰林们进入单位前的一次预演。

    周临翻着翻着,陆续确定下49个名额,只剩下最后一个。

    “许跃新,擅长写作,作品:《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曾获得人民文学奖。”

    “高考成绩:京城文科第一。”

    是棵好苗子啊。

    周临感叹道,准备在许跃新的报名表上签字同意。

    这时,1979届几个字又映入他的眼帘。

    周临本要落下的钢笔停住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81/1111104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