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第69章 倭国商议
第69章 倭国商议
眼见说话的人是朱高炽,朱高爔警惕的内心,也忍不住放松了许多。
哪怕提到了“竹笋炒肉”,但是朱高爔愣是迈步走了进来。
当他靠近朱高煦的那一刻,顿时感觉世界倒转,视角转移,整个人就这么被提起来了。
然后整个人被按压在长凳上。
朱高爔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感觉屁股一痛。
他直接嗷了一声,一副极其惨烈的模样。
只是打了一下的朱高煦,愣在原地,看了一眼自己的手掌心,难得产生了怀疑。
他……刚刚用了很大的力气吗?
朱高爔还在那里乌拉乌拉乱叫,看上去凄惨不已。
就连原本最怨气冲冲的老大和老二,此刻都面露不忍之色。
尤其是朱高炽,他向来是最宠溺朱高爔这个幼弟的。
眼下看见朱高爔这副模样,他本来就不坚定的心,顿时就开始动摇了。
小弟其实也没做错什么。
他不就是因为年纪小,记性也不大好,所以传话的时候,说错了什么吗?
他也不是故意的啊。
要是他真想要兄弟阋墙几个,怎么可能这些日子,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来回跑,巴巴地说情,还想到让朱高煦做狗衣裳这样的法子。
话又说回来了,如今事情变成这样,难道他和老二就没有责任吗?
他们哪来的面子,就这么放不下?
就算老二被禁足,那他自己走到老二院子里,隔空对话也是可以的吧?
这样一想,朱高炽越想越自责。
抬起头一看,朱高煦也是满脸不忍之色。
显然……虽然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但是单看朱高煦这模样,明显也是心里不好受。
朱高爔还在鬼哭狼嚎,过了一会,突然发现屁股上的巴掌,似乎迟迟都没有落下。
他转过头一看,就看到朱高煦和朱高炽两个人,神色有些复杂和无奈,但是更多的,似乎是释然。
朱棣和徐妙云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出声,就这么坐在椅子上,看着事情发展进程。
眼下这时候,朱高爔也来不及在乎他们怎么想的,因为朱高燧已经替他开口解释,这一切的前因后果,究竟是怎么回事。
朱高爔听完后,反而不嚎了。
他沉默了一会,接着,像是下定什么决心,裤子一扒。
三兄弟险些吓得跳起来。
好端端的脱裤子干啥?
这不是来吓人的吗?
就看到朱高爔撅着屁股,就对着朱高炽和朱高煦所在的方位,用一种视死如归般的语气开口:
“大哥!二哥!请狠狠地鞭打我的屁股!”
这是什么奇怪的要求……
朱高炽和朱高煦脸上的表情,可以说是极其丰富。
他们先是有些惊愕,旋即又想通了朱高爔做出这种行为的原因,紧接着内心就充满着难以言喻的感动。
小弟虽然不着调,但是秉性纯善,多招人疼啊。
这样一想,他们反而更不想揍朱高爔了。
倒是朱棣这个做爹的,还真上前,准备开始揍了。
只是还没走出几步,他的眼前就有两堵墙挡着:
“爹,你怎么就跟小弟过不去呢?小弟也是无心之失,小孩子嘛,为什么一定要那么苛责呢?”
这话是朱高炽说的。
紧接着,老二也跟着插话:
“是啊,爹你就是管的太严了。要我是老四的爹,我绝对不会动不动就打。小孩子嘛,年纪小,做错事多正常?我听娘说,当年你当年娶娘的时候,都十六岁了,因为太激动,差点把蜡烛都弄倒了。”
朱高爔悄悄捂住了自己的双眼。
果不其然,下一瞬间,朱棣就一脚踹在朱高煦的屁股上。
等把这哥俩踹开以后,朱棣就站在朱高爔的身后,沉声:
“真要我打?我可不会留手的。你要是挨打了,估计好几天只能趴在床上睡觉了。”
朱高爔听到这话,有点小害怕,但还是咬着牙,点了点头。
别看他年纪小,平时也不着调,风风火火的,但是朱高爔这个人,有时候认死理。
真要倔起来,那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
就见他用力点了点头,闷声道:
“做错了事情,就得挨罚。要是我今日不挨打,那要是将来,有人挑拨咱们兄弟的关系,我们怎么让他们挨罚?”
朱棣有点不敢相信,这居然是朱高爔能说出来的话,但是他心中更多的,是欣慰之情。
果然,他朱棣的儿子,虽然有的时候不着调了一点,但从本质上来看,还是一根直不溜秋的小苗。
不过虽然心中这么想着,朱棣手上没有丝毫含糊。
一竹竿下去,屁股上面顿时就多了一条红痕。
朱高爔的屁股蛋子没怎么晒过太阳,看上去还挺白,愈发显得红痕有些触目惊心。
刚才朱高炽和朱高煦没怎么用力的时候,朱高爔吱哇乱叫地喊着。
然而当朱棣真开始揍了以后,朱高爔反而不吱声了。
等屁股蛋子上面的竹条印子,深一道,浅一道,朱棣这才堪堪停下来手。
朱高爔连喘气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牵动了屁股蛋子上的肉。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徐妙云终于忍不住上前,小心地将朱高爔抱起来,虚虚环在怀中。
徐妙云知道这样做,是对的。
只是很显然,除非是圣人,否则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知行合一。
这一点,就连徐妙云都不例外。
于是,就在徐妙云抱起朱高爔的时候,她轻飘飘地看了一眼朱棣,口吻很轻很淡:
“今天晚上你在外书房睡吧。我要照看小四。”
朱棣眼睛睁圆,有点没反应过来。
不是!
凭啥他要睡书房了!
是朱高爔那小子自己要求打屁股的啊!
他还来不及说什么,朱高炽就来到朱棣面前,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爹,教孩子不是那么教的。以后外头的事情你忙吧,小弟还是我来带。你今天……太冲动了!”
朱棣想骂娘了。
小崽子们吃错药了?
一个个的都想要上天?
他满肚子火气发挥不出来,下一刻,就又看到朱高煦走过来。
朱高煦平时挺怕这个爹的,但是这个时候,他叹了口气,看着朱棣,眼神颇为不赞同,随后摇了摇头。
什么也没说。
但是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等到徐妙云、老大、老二都走了以后,朱棣只觉得心中有点憋闷。
结果到最后,错的只有他一个人了?
倏地,他转过头,看向在场中,最后剩下的老三朱高燧。
朱高燧原本见情形不妙,其实已经准备偷偷溜走了。
只是朱棣的目光如同有形一般,落在了他的身上。
霎时间,朱高燧原本想要迈开的脚步就是一顿。
朱棣眯了眯眼,语气有点深沉:
“老三,你是怎么想的?”
朱高燧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仔细思索,根据眼下的形式,分析出利弊后,他这颗墙头草,于是又水灵灵地倒向了朱棣那一边去。
就见朱高燧露出了一个颇有些谄媚的笑容:
“爹,您做的当然是对的。小弟确实应该揍几下了。”
朱高燧说得口不对心,心中默默叹了口气。
老四啊老四,不是哥哥在拱火。
实在是爹在这里,压力实在是太大,他不得不因时改口,趋利避害。
算了,下次出府的时候,给小弟带一串糖葫芦回来吧……
朱高燧正想着,却发现……朱棣的回应,似乎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
就见朱棣皱了皱眉头,露出不虞的神色:
“老四虽然顽劣,但总归是你的弟弟。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回去每天写十张大字交给我,要是写不完的话……哼,你就给我等着吧。”
朱高燧懵了。
不是!
关他什么事啊?
朱高燧可以很合理地怀疑,老爹说出这句话来,就是赤裸裸的报复,并且借此宣泄他心中的郁闷!
十张大字啊!
还得写的好看,要是不认真写……今日的竹鞭炒肉,就是朱高燧的未来。
这一刻,朱高燧深深感受到,这个世界对于墙头草的恶意。
……
接下来的日子,对于朱高爔这个闲不住的性子来说,就是很乏善可陈了。
每天除了吃,就是睡,要不是有三保和哥哥们的探望,以及时不时拿来的小玩意和吃食,朱高爔甚至怀疑,他甚至能在床上待到发霉。
等到好不容易好点儿了,可以下床走路了,朱高爔又抻长了脖子,见天儿地想要出府溜达。
这日。
深秋的阳光正好。
不像是刚来到应天时的那样,日头照在身上,火辣辣的,反而带着一种和煦温暖的感觉。
朱高爔就这么呈大字瘫倒在床上,身边还有一只小卷毛。
小卷毛躺在软塌上,腹部朝上,身上套着一件不伦不类的花衣裳,还自带一股小狗味。
不臭,反而因为下人看照的好,带着一股淡淡的香味。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朱高爔突然听见耳边似乎有声音传来:
“小殿下……小殿下……宫里头来人啦……”
听到“宫里头”,朱高爔就是一个激灵,猛地从迷迷瞪瞪的状态中回过神来,下意识地擦了一把嘴角的涎水,旋即迅速起身:
“小吉祥!”
……
时隔多日。
再次走进乾清宫的时候,朱高爔来到这里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朱元璋还处在议事当中。
这可是前几次没有的事儿。
不过朱高爔也不在意,转身就想要走到一旁的偏殿中,只是还没走到一半,那边的领路太监,却带着他,一路七拐八拐的,来到了屏风后面。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朱高爔看到了大殿内,除了皇爷爷外,还有兵部尚书、徐辉祖、李景隆等人在此。
他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对劲……
“陛下,此次倭国上贡,提出想要大量生丝和瓷器。按照我大明一直以来厚往薄来的理念,不过花费一些代价,就能安抚属国,达成海上和平的局面,扬我大明之威,实在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说话的那人,朱高爔不认识。
不过这不妨碍他听到这话的时候,在心底骂一句放屁。
合着不是你花钱,所以就是一本万利呗?
关于倭国朝贡提出来的要求,朱高爔并不是不知道,毕竟这段时间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的时候,总是能听到一些只言片语的东西。
尤其是现在小吉祥机灵了许多,每天会特意收集一些消息,逐一记下来,等到闲来无事的时候,就讲给朱高爔听。
在朱高爔的记忆里,倭国此次上贡后,希望得到大明赏赐大量生丝。
这不纯属空手套白狼来了。
倭国一年消耗的生丝,估计也才四十万斤左右。
朱高爔心中郁闷,拿起旁边准备好的一块水果,就咔嚓咔嚓,小心地吃起来了。
不过虽然他的动作小,但是在乾清宫中,总还是有声音回荡。
这不,李景隆和徐辉祖就皱了皱眉头。
怎么好像大殿中……还有一个人的存在?
只是他们来不及深想,徐辉祖就被眼下倭国之事攫住了心神,上前一步,开口道:
“陛下,臣认为,有些事情,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倭国对我大明沿海地区侵犯,已经不是一日两日的了。”
“再者,我大明对于朝贡次数,有着明令限制。只是倭国一次又一次,超数入贡。每每获得大量绢布、生丝、铜币后,便又扬长离去。下次往来时,又故技重施,语言谦卑至极,哭及海上风暴……”
剩下的话,徐辉祖没敢说,但是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在倭国眼中,大明不过是一个很好的钱袋子。
民间没钱,那就扮做倭寇,前去沿海地区抢。
等到倭国前来朝贡的时候,又是低声下气,露出可怜的哈巴狗模样,获得诸多赏赐,这才满载而归。
这么一看,大明不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又是什么?
徐辉祖毕竟是魏国公,说出这话后,那位兵部尚书就不吱声了。
李景隆虽然也觉得事是这么事,可还是有点不对劲:
“圣人之道,当是教化为主。厚往薄来已经是我大明既定的政策,以此彰显我大明地位。同时以利诱之,也可使得属国臣服,边疆海上安稳。”
徐辉祖只觉得李景隆是个白痴,听到这话,冷笑一声,也不管朱元璋还坐在上面,直接嗤声开口:
“以利诱之?今日倭国能够以利臣服,将来也能以利背叛。此外,我大明,乃是陛下一步一步用血水丈量出来的江山,而不是用钱财,才能证明我大明的大国地位。”
第三更,睡觉了,晚安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52/1111106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