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71章 修筑大同
第71章 修筑大同
“今日的花鲢尤其鲜美,鳞细肉腻,来人,再上三两米饭!”
朱元璋的表情,已经从一开始的淡定,变成震惊,最后又变成了淡定。
这小子……都添了三碗饭了吧?
这还没吃饱?
不过不得不说,有这么一个家伙在,至少老朱是不用担心饭菜会被浪费了。
反倒是朱允炆……
朱元璋看向他,也正是自己亲自敲定的太孙,虽然这些日子,因为黄子澄之事,让朱元璋对他有了些许不虞。
但只要想起先太子朱标,他脸上的表情,依然缓缓温和起来。
只听得老朱带笑开口:
“允炆啊,你也得多吃点。你堂弟人虽小,但却能长得这么壮实,没病没灾的,多亏了他吃饭劲头好。五谷养人,多吃些。”
朱允炆有些食不知味地点了点头,随后又低下头扒了口饭菜,但却觉得没什么滋味。
吃得多,就相当于没病没灾?
这是养孩子呢,还是在养小牛犊子呢?
想到来时路上曾听到的消息,朱允炆忍不住开口试探:
“皇爷爷,此次倭国哭诉来时海上风暴,想要我大明给予补偿一事……您怎么看?”
此事下午刚好商议过,朱元璋心中已经有了章程。
只是听到朱允炆的问话,老朱心中还有些不悦。
什么时候,乾清宫也成了筛子一样的地方。
如今把消息透露给了太孙,那之后呢?又将会透露给谁?
只是老朱顾及眼前之人是太孙,还是按捺住了脾气,没有声张,只是淡笑着开口:
“允炆,吃饭,吃饭!”
吃饭的时候,还是不要谈正事了。
只可惜朱允炆似乎没有听出这言下之意。
或者说,他其实已经知道了,但是因为先前朱高爔能够旁听政事,他就算表面上对此再怎么风轻云淡,但是心中依旧有些在意。
这使得朱允炆也想要在皇爷爷面前卖弄一下。
总不可能他这手把手教出来的太孙,还不如一个五岁稚童吧?
朱允炆斟酌片刻,还是开口:
“爷爷,我觉得我大明地大物博,区区倭国,不过是蛮夷之地,海上跳蚤。对此……”
朱元璋缓缓放下了筷子,抬起头,看向朱允炆,口吻淡淡的:
“你有什么想法?”
朱允炆站起身,朝朱元璋施了一礼,方才侃侃道:
“作为大明上国,对待外邦蛮夷之地,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教化属国,彰显我大明威严,以此世代累积,达成万国来朝的煌煌盛世。”
朱元璋擦了擦嘴,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抛出了一个疑问:
“但倘若倭国狼子野心,表面顺从,背地积蓄力量,同时放纵海上倭寇烧杀抢掠呢?”
朱允炆义正言辞:
“那应该对倭国的足利将军表达声讨之意。”
朱元璋继续问道:
“但倘若倭国阴奉阳违呢?”
朱允炆憋了半天,似乎没有想到,皇爷爷对于这个问题,会如此穷追猛打。
他犹豫半晌,这才开口:
“到了那时候,那我大明水师只能长驱直入,既然上天都不惩罚为祸一方,烧杀抢掠的倭寇,那就由我大明来征讨!”
不过……
朱允炆想了想,还是补充了一句:
“倭国毕竟占据地势之险,四面环山环海,不利于攻打。此外,北元也曾经攻打过倭国,只是两次远征,最后都以失败收场。”
“孙儿倒是觉得,与其大肆耗费国力,征讨倭国,倒不如在沿海地区实施海禁,将沿海民众内迁。到了陆上,所谓的倭寇不就是一群贼寇,在我大明卫所镇守下,弹指就可以覆灭。”
朱元璋点了点,倒是没什么反应,只是说了一句:
“坐下来吃吧。咱自家人吃饭,怎么动不动就站起来,倒显得生分了。”
朱高爔默默扒饭的时候,刚好听到这一句,内心忍不住腹诽:
刚刚人家站起来的时候,也没见老朱阻止啊……
就算是朱高爔再傻,也能看得出来,老朱这是心中不痛快了。
至于为什么不痛快……朱高爔心底倒是有几个猜想。
不过还是等回去问问爹的时候再说吧。
……
晚膳结束了。
朱允炆刚离开乾清宫,脸上的笑容顿时就落了下来,再没有一丝笑模样。
他踱步于宫墙内,目露沉思之色,却在这时,正好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响起:
“殿下可是有心事?”
朱允炆抬头,就见李景隆不知何时来到他的面前。
他苦笑一声:
“表哥私底下还叫什么殿下?你我之间的情谊,怎么能变得如此生分?”
李景隆露出一丝笑容,很显然,他对于这句话极其受用。
李景隆走在朱允炆身侧,微微落后半步,再度重提旧话:
“看殿下的神情,似乎有苦恼之意?”
说起这个,朱允炆就长长地叹了口气,皱眉,似是有些不解:
“今日我与皇爷爷交谈,总觉得皇爷爷对于我的回答,不怎么高兴……”
李景隆这个时候,还是众人眼中的奇才,是虎父无犬子的代表,再加上他气宇非凡,人高马大,俨然一副值得信赖的样子。
李景隆也没有让朱允炆失望,略一思量,心中就得出了结论:
“殿下可是提到了倭国之事?”
朱允炆顿时就点头,眼神中的疑惑之色更加浓郁:
“我自认为说得已经足够齐全。无论是圣人之道的仁德教化,还是大明水师扬我大明威严,最后还考虑到皇爷爷之前的政令,又再次提及海禁的可能性,可是为什么……我感觉皇爷爷似乎还是不怎么满意。”
李景隆刚开始也有些不解,皱眉思忖间,他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表情微微一变。
而一旁的朱允炆刚好捕捉到这一幕,眉头微动:
“表哥知道了什么?”
李景隆也有点迟疑:
“之前我与魏国公在陛下面前,也提起了这件事情。只不过我与魏国公想法相悖,然而朱高爔的想法,却和魏国公想到一块儿去了。”
朱允炆顿时有些不可思议。
难道说……皇爷爷的想法,跟朱高爔一样?
可是……这怎么可能!
朱高爔才几岁?
朱允炆摇了摇头,沉声道:
“皇爷爷那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因为溺爱某个孙子,就因此改变家国大事上的政令。朝令夕改,这可不是一件好事。估计是碰巧了吧……”
朱允炆深深地吸了口气,试图摒弃脑海中的杂念。
倒是旁边的李景隆,眉头依然紧紧蹙起。
他倒是觉得……这不是碰巧。
只是思及朱高爔的年龄,李景隆紧皱的眉头再度微微松开。
其实在心里偷偷说一句大不敬的话,自从马皇后、先太子朱标等亲人接连逝去后,再加上朱元璋也确实年纪大了,时至今日,他的身体已经不大如从前了。
朱高爔才几岁,朱元璋又剩下多少日子?
再加上如今太孙的位置已经坐得稳稳当当,难不成还要因为这种小事上的偏爱,故意去针对朱高爔吗?
傻子才有这功夫呢!
有机会……倒不如针对一下燕王。
今日听陛下谈及大同的时候,他的意思……似乎是让燕王修筑大同城。
大同地处内外长城之间,西界黄河,北控沙漠,东连倒马,紫荆三关,南据雁门,宁武之险……
总而言之,大同作为明初的九个边防重镇之一,其战略意义非同小可。
此次派遣燕王去修筑大同……可见陛下不管对于燕王的态度是怎么样,但是对于这个儿子手腕和能力,那至少也是极其信赖的。
比起通晓军政庶务的几个藩王叔叔们相比,朱允炆虽然饱读诗书,但终究还是沾了点读书人的清谈气息,未免显得逊色了几分。
这些东西,李景隆看得明白,却不会说出来。
只是他心里却想着……似乎好久没有和朱老四打过交道了,要不过几天……喝点儿去?
……
日子一点点过去。
须臾之间,一晃秋天已经过了。
再回首,朱高爔已经套上了小棉袄。
燕王府里也开始准备起来。
而这些的起因……都是来自于宫里的一道明旨。
让燕王去修筑大同。
朱高爔趴在窗边,看着老爹擦拭着纤尘不染的甲胄,托着腮帮子,打着哈欠,懒洋洋地开口:
“爹,你这次去大同,会经过北平吗?”
朱棣头也不抬:
“应该吧。不过如果比较赶的话,就不停留了。这次去修筑大同,除了我之外,还有你十三叔。”
朱高爔继续托着下巴,屋子里银炭烧着,热风袭来,熏的人有点昏昏欲睡。
“皇爷爷不是只叫你去修筑大同吗?怎么还有十三叔?”
朱棣看了这小子一眼,有点无奈。
这小子是真啥事也不管,米饭吃三碗。
迟早能成他大哥那副心宽体胖的模样!
都在应天待了那么久,连大同是朱桂的藩地都不知道……这小子去干嘛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正事上,他似乎是一点儿都没有耽误过。
朱棣想了想,也懒得说什么,随他吧。
反正一个小屁孩,也没指望他干啥,上面又有三个哥哥在,还能怎么滴?
正说着呢,院子里就传来脚步声。
风吹动树叶,传来婆娑声,紧接着大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冷风便卷着枯黄的叶子,扫尽门内。
朱高爔原本正睡眼朦胧,一听到这动静,顿时就兴奋起来。
只见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方才朱棣刚刚提起的十三叔朱桂,除此之外,倒还有一位熟悉的客人。
——李景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52/1111106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