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家父永乐,组建五好家庭 > 127.第126章 权术平衡之道

127.第126章 权术平衡之道


第126章  权术平衡之道

    耿炳文的神色平淡,但正是如此,反而让这群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二代,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也不知道刚刚他们谈话的内容,耿炳文到底有没有听到,又或者说……听到了多少。

    就在他们惴惴不安时,耿炳文先是唤了一声:

    “高阳郡王,定海郡王。”

    这帮人这才想起来,眼前燕王这两个儿子,不仅朱高煦拥有郡王的爵位,就连年纪幼小的朱高爔,也顶着一个定海郡王的名号。

    小二听着他们的问候,只觉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他只知道来者不是一般人。

    但是没想到,这所谓的“不一般”,竟然是这么“不一般”!

    朱高爔看着眼前这帮五军都督府的人,神色间带着一丝好奇:

    “你们都聚在这聊什么呢?让我也听听呗。”

    勋贵二代们倒是想说。

    要知道,燕王在勋贵集团当中,那是相当受欢迎的。

    燕王本身长袖善舞,又擅长兵事,可以说,和想要文治天下的朱允炆,完全就是截然相反。

    而朱高爔和朱高煦作为燕王的儿子,朱高煦自然不必多说了。

    他曾经随着父亲,深入大漠,擒拿乃儿不花,虽然年纪不算大,在军事造诣上,就算比起丘福、张玉等人,还稍显稚嫩,但是足以让这群勋贵二代心服口服。

    至于朱高爔嘛。

    这小子年纪小,擒拿阿卜只俺的事情,除却他力挽狂澜,硬拉强弓外,似乎更多是因为运气。

    但是这些勋贵二代,不全是傻子。

    单是朱高爔发明的那些水泥、乌尔班大炮,就足以改变一场战事上面的形势。

    若非因为一些不足以道明的原因,朱高爔……作为燕王幼子,不该只是亲王!

    他的封号,就足以说明了先帝对他抱有的期盼和信赖。

    勋贵二代中,蔡国公后代的张明诚冲着朱高爔看了看,眨巴一下眼睛,示意等到耿炳文离开后,他们再好好交流一番。

    毕竟他们眼下可是在抱怨新君的“改制”政策,但是谁不知道,耿炳文乃是先帝留给新君的班底子。

    当着耿炳文的面,大谈改制,就算张明诚的爹是在龙江战役中殁的张德胜,也没有这么个找死的法子。

    耿炳文看着张明诚的小动作,神色不变,只是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旋即开口:

    “京师卫所军队的日常编制管辖完成了吗?”

    “堆积的军籍管理,整理好了吗?”

    “军务决策,也一并处理了吗?”

    这三连问,成功让一群勋贵二代,灰溜溜地低下脑袋,说不出话来了。

    要是别人说这话,他们还能顶撞几句。

    但是……眼前这人,是从开国时期,就随着明太祖一路打天下过来的耿炳文。

    勋贵二代支棱不起来了,朱高爔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终于压制不住心中的好奇心了:

    “长兴侯,你在他们隔壁吃饭,有听到什么吗?”

    众人一阵失语。

    尤其是那些京城五军都督府的人,听到这话后,脸上红白交错,一时半会,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就算这事儿大家心里都清楚……

    但是你也别这么大喇喇地说出来啊!

    这倒霉孩子!

    就连耿炳文这样万事不沾的老狐狸,听到朱高爔说出这样的话后,脸上的表情,也有一瞬间的空白,似乎是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紧接着,他很快就反应过来,看向朱高爔的同时,就发现朱高煦上前一步,若有若无地将手放在自家小弟的肩膀上,似乎是想要替小弟撑腰。

    这倒是让耿炳文多看了一眼朱高煦。

    他有些意味深长地开口了:

    “我曾从魏国公那里,听到了对于高阳郡王的评价,如今一看,却觉得魏国公说得有些偏颇了。”

    朱高煦皱紧了眉头。

    魏国公?

    舅舅?

    他说了什么?

    他的心中跟有猫挠似的,心里痒痒,但却又不好问出口。

    朱高煦有些烦躁。

    果然,他最讨厌跟这种心思七拐八拐的人聊天了。

    反倒是朱高爔,听到这话,想也不想地就开口了:

    “魏国公说了什么?不会是说我二哥的坏话吧。长兴侯,你跟我们说说呗。”

    长兴侯耿炳文又是一阵无言。

    他突然发现,朱高爔这小子,简直就是他的克星。

    他琢磨了一下,准备先把这小子给拐过来,私下里好好谈谈。

    于是耿炳文看向朱高爔:

    “定海郡王饿了吗?”

    朱高爔眼神一亮:

    “你请客?”

    耿炳文有些没话说了。

    过了好半晌,他才有些疲惫地点点头。

    不愧是玩着玩着,就能捣鼓出水泥的奇葩。

    朱高爔的这样小孩,最好还是不要用常理推断。

    想着,耿炳文推开隔间的门,引着朱高爔和朱高煦等人进入其中。

    反倒是外边的五军都督府的众人,在他们进入后,面面相觑。

    经过今天这一遭,张明诚只觉得心肝乱颤,现在一颗心还在扑通扑通乱跳。

    他揉了揉脸颊,苦笑一声:

    “我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隔墙有耳了。你们先吃着吧。今日这顿饭,我算是吃不下去了。”

    耿炳文就在隔壁。

    这还怎么吃?

    谁知道他们前脚在隔间中说出的话,后脚会不会通过耿炳文的嘴,传入到朱允炆的耳中。

    张明诚抬步就走了。

    看其离开的模样,难免觉得有些形色匆匆。

    张明诚这一走,剩下的人也觉得没意思,纷纷就离开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

    耿炳文进入隔间,关门的时候,还留下了一道缝。

    外边的各种议论声,在隔间内,显得无比清晰。

    即便是朱高爔坐在临街靠窗的位置上,也依旧能听得一清二楚。

    耿炳文见状,微微叹息一声:

    “晋王薨逝,先帝驾崩,新君上位,而今北面阿鲁台的铁蹄刚刚踏过,藩王回到藩地的路上。眼下大明看似强盛,实则内部派系林立,勋贵和文臣之间,更是水火不容,为了改制一事,应天府内几乎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情。”

    朱高煦听到这话,不知道耿炳文在他们面前,说出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有些警惕地看了耿炳文一眼,没有贸贸然地开口说话。

    朱高爔晃了晃脑袋:

    “文臣和勋贵之间水火不容,那不是应该的吗?”

    说着,他夹了一把清炒豆芽,而后才慢慢开口:

    “要是哪一天,勋贵和文臣都好的同穿一条裤子了,那问题才大发了。”

    说完,他皱了皱眉头:

    “这豆芽没有我自己在大同里发的豆芽好吃……还是等我回去自己发豆芽吧……”

    耿炳文原本说这话,是想要试探一下的。

    但是结果,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料。

    回答他口中话的人,并不是看起来咋咋呼呼的朱高煦,反而是看起来懵懵懂懂的朱高爔。

    而朱高爔的回复,也并不是随便敷衍,又或者是嬉皮笑脸地卖弄一些小机灵。

    朱高爔说的话,听起来很简单,没有什么高深的大道理。

    但是这话……却刚好是为君者的平衡之术。

    耿炳文曾见先帝教导太孙,在《大明律》上,要明白刑罚的时轻时重。

    乱世用重典,而太孙从先帝手中接过权柄,就适宜用较轻的刑罚治世。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权术平衡之道?

    只不过耿炳文即便是站在太孙那一派中,对于太孙亲近文臣,打压勋贵,还是忍不住有一些叹息。

    只是,耿炳文心里面虽然认可了朱高爔,但是面上还是佯装出一副想要反驳的模样来:

    “你父亲是燕王,你不会是想要帮勋贵说话吧?”

    朱高爔哼了一声:

    “长兴侯,你可别小看我。我朱高爔年纪虽小,但怎么说,也是爷爷亲封的定海郡王。你以为,我真是小孩子吗?”

    看着朱高爔的三头身,耿炳文可疑地沉默了。

    他很想问一句。

    难道不是吗?

    但是还没有等到他答话,朱高爔就率先开口了:

    “成大事者,倘若只是以一己好恶做事,那是成不了大器的。”

    此话一出,别说是不怎么了解朱高爔的耿炳文了,就连朱高煦都忍不住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中。

    与还在思索这句话的朱高煦不同,耿炳文在这个年纪,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对于这句话的正确性,其实心中已经有了结果。

    只是,他还是有些不相信,眼下就这么轻易说出这话的人,居然是刚刚六岁的朱高爔!

    这一刻,耿炳文突然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先帝在临终之前,最后说话之人,不是朱允炆,而是朱高爔了。

    不得不说,因为朱高爔的这番话,耿炳文对于他的兴趣,空前强烈。

    他那张布满沟壑皱纹的脸上,甚至还露出了一抹笑容来:

    “此话……具体应该如何解释呢?定海郡王可否给我解释一下。”

    朱高爔一听到这话,尾巴顿时就翘起来。

    他矜持地抬了抬下巴:

    “二哥,你想吃烧鸡吗?”

    朱高煦眼神微亮。

    旋即,两双眼睛,就这么直勾勾地看着耿炳文。

    耿炳文咬了咬牙,在他俩的目光中,最终选择认栽,叫了一份烧鸡,这才道:

    “这下,总可以说了吧?”

      今日第一更~三千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52/1111100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