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家父永乐,组建五好家庭 > 134.第132章 来自燕王的召回术

134.第132章 来自燕王的召回术


第132章  来自燕王的召回术

    自李佑离开后,朱高爔的小院中,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作为哥哥,却迟迟没有回到自己的屋子里。

    眼下燕王府中的女眷,早在之前燕王回藩地的时候,一并跟着走了。

    想到这一点,兄弟几个倒是松了口气。

    如今应天府内,风起云涌,形势诡谲。

    倘若女眷再留下来,只怕还要分心照顾,对于眼下的局势更加不利。

    屋子里。

    朱高炽思忖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击在桌案上,发出“笃笃”的轻响,半晌,开口道:

    “削藩……开始了。此次李景隆前往大同,明面上说的好听,是去备边。但是更多的,只怕是想要借此,一举将代王拿下,囚禁在应天府中。”

    说到这里,朱高燧凉凉开口:

    “咱们这位新君的算盘倒是打得真精明。当初在皇爷爷没前,他只说了不会杀害藩王叔叔,但是却没有说不能囚禁。”

    “这算盘珠子,都快崩我脸上了……”

    朱高爔听到这里的时候,就忍不住开口了:

    “要不咱们跑路吧。”

    朱高煦翻了白眼,“此时应天府里,这么多的藩王后代,他们谁不想跑路。问题是……你跑得出去吗?”

    刚说完,朱高煦就觉得有些不得劲。

    不为别的,就为了朱高爔看向他的时候,那双亮闪闪的眸子。

    他抿了抿嘴,有些不自在:

    “你这么看我干嘛?”

    跟狗看到了肉骨头似的。

    听到这话,朱高爔就笑着龇出一口大白牙:

    “二哥,这不是有你在吗?二哥神勇无比,神威盖世,就连草原上的北元人都能打死。金陵城的封锁,对于二哥来说,不过是弹指可破!”

    朱高炽和朱高燧两人登时就笑了,好整以暇地坐在一边,一副看热闹的模样。

    反倒是朱高煦,明明是在被夸,但听到朱高爔的回答后,偏偏有一种这小子在捧杀自己的感觉。

    他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我是能打。但是如果真要逃出应天府,那么多的兵马司士卒,我总不可能以一对百,甚至以一对千,杀出一条血路来吧?”

    朱高爔想了想,突然想到了远在北平的老爹。

    他的脸上,突然出现了一抹笑容:

    “其实,想要回去也不难。只是需要爹来配合一下。”

    嗯?

    三兄弟眼神一亮。

    尤其是朱高炽,他虽然体格胖,但是他脑袋灵活啊!

    就见朱高炽压低声音:

    “你是说……从癥瘕之状入手,让爹装病,这样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回去侍疾了?”

    朱高煦听到这话,第一个反应就是不相信:

    “皇帝能放咱们回去吗?我们要是走,岂不是咱爹就没了最后的牵挂?他总不至于那么傻吧……”

    最后一句话,朱高煦还没说完,就见其它几个兄弟,齐刷刷地朝他看来,目光显得有些诡异。

    尤其是朱高燧,有一种想笑又不能笑的感觉:

    “若是别人,这计策肯定不可能。但是换成现在坐在椅子上的这位……那还真说不准!”

    朱高煦想到刚刚上位没多久,建文帝闹出来的幺蛾子,一时之间,也忍不住沉默了。

    方孝孺负责改制,引得应天府内的勋贵,暗地里怨声载道,以至于君臣离心。

    黄子澄和齐泰这两个书生,更是着手负责削藩。

    说实话,朱高煦是真搞不明白,明明建文帝有这么大的优势,为什么眼下要这么着急削藩,弄得大家都想要狗急跳墙……

    说句大不敬的,如果是朱高煦来当皇帝,就算他再急躁,单纯从削藩上,他也会更倾向于徐徐图之,将诸多藩王逐步削弱,这样代代以后,藩王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权柄。

    正所谓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朱允炆读了那么多的书,还不懂得吗?

    若是朱高爔听到了老二的心思,势必要说一句,知易行难。

    想要知行合一,成为圣人,哪有那么简单的事儿?

    几兄弟说着,就开始提笔写信了。

    ……

    北平。

    自应天回来后,朱棣心中已然定下靖难之念。

    比起走投无路,逼上梁山就是反,眼下的他,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去准备。

    此时,燕王立于后苑中,看着眼前操练的兵马,虎目中似有精光闪烁。

    只是有些不同的是,燕王身后,还站着数位身穿相同甲胄,面容身材与燕王相似的人。

    姚广孝就这么站在燕王身边,他脸上的倒三角眼,让他有一种极为凶戾之感。

    偏偏他的嘴角,时常带着一抹参悟不透的微笑,愈发显得他整个人捉摸不透,看起来就像是矛盾的集合体。

    朱棣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袁珙此人,我倒也听闻过他的名气。传言,他为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看相过,后普化帖木儿果真如他所言,被夺官印,却名传后世。”

    姚广孝脸上的笑容依旧:

    “不止是如此,袁珙也给贫僧相过面。”

    朱棣来了些许兴致,眉峰一挑:

    “哦?”

    正想要说些什么,那边就有一名耳垂饱满,鼻直口阔,精神矍铄的老者缓缓走来。

    他在一排站开的人群中,目光只是大略一扫,便面不改色,直直朝朱棣本人所在的方向走去,而后径直往下一跪拜。

    不偏不倚,正对着燕王朱棣。

    朱棣见状,只是问:

    “先生为何独独拜我?”

    说这话的时候,朱棣不动声色地挥挥手,屏蔽左右人马,只剩下姚广孝和袁珙依旧在他身边。

    然而紧接着,袁珙就是石破天惊地一句话传来:

    “王爷乃是太平天子。我见四方将领,能人异士,尽皆汇集在北平,都是因为有您在这里。”

    正说着,袁珙下一句话,才让朱棣微微眯起眼睛,正色打量着眼前这位相面奇人。

    “除此之外,我还知道,王爷刚收到来自应天的信件。信件中,王爷之子提出了王爷装病,使得世子郡王等因故返回北平的计策。”

    面对朱棣投射而来的目光,袁珙面不改色,依旧侃侃而谈。

    说到最后,燕王只问了一句:

    “先生以为,此计是否能成?”

    袁珙淡笑:“此计若想要成,只需看四个人。”

    燕王眼中深色一闪而过,但还是开口:

    “谁?”

    “齐泰、黄子澄、徐增寿和魏国公。”

    ……

    应天府。

    朱允炆揉了揉有些胀痛的眉心,年纪轻轻,双眼下方,就出现了两团青黑之色,给他年轻的脸庞,更增添了一份疲态。

    之前看皇爷爷处理政务,虽然知道当皇帝会累,但是他也没想到,会这么累啊!

    朱允炆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疏,只觉得头都大了。

    尤其是奏疏中,除了一些歌功颂德的马屁,大多数都是勋贵对于改制之法的反对和建议。

    这些奏疏中,语气有轻有重。

    但不管如何,朱允炆看了心里还是不怎么舒服。

    这种心理,大概就是……你在教我做事?

    朱允炆拧着眉头,翻阅着手中的奏疏。

    倏地,他翻开了燕王送来的奏疏。

    这一看,朱允炆眉心甚至出现了一个深深的“川”字痕迹。

    燕王……病了?

    而且这病症,还和之前的癥瘕之状有关……

    奏疏中的内容和病症,有理有据,再加上发生的事情,也可以作为证据,一时半会,朱允炆还真难以判断燕王奏疏上,谈及他生病这件事情的真与假。

    倘若生病也就算了。

    朱允炆甚至私心里,恨不得燕王就这么病死过去,这样削藩的最大难题,也就这么解决了。

    难办的是……他想要召回世子和其余几个儿子,回到北平侍疾。

    在奏疏中,燕王的言语极其小心卑微,活像是一个病入膏肓,气若游丝的父亲,想要在临死前,再见自己儿子最后一面。

    其言语之恳切,就连朱允炆看了,都不由得动容。

    朱允炆再一次开始犹豫了。

    思虑片刻,他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宣魏国公徐辉祖、翰林侍读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觐见。”

    说完,朱允炆皱了皱眉头,思忖了一下:“再宣徐增寿觐见。”

    不知过了多久。

    殿外陆续有脚步声传来。

    朱允炆抬起头,先是让他们起身,旋即将手中的奏疏,让内侍传递到他们手中,先行翻阅一遍。

    齐泰看完奏疏上的内容后,第一反应就是开口:“陛下!不能放归朱高爔等人!燕王世子在此,燕王就一日不敢轻举妄动。倘若放归,燕王行事便没了最后的顾忌……陛下,切不可放归啊!”

    徐辉祖作为魏国公,听到这话,皱了皱眉头。

    徐增寿见状,心中突然一紧。

    比起有爵位在身的徐辉祖,徐增寿可以称得上是人微言轻。

    大哥一直以来,都看不惯朱高煦,连带着对燕王也不怎么搭理,早在先帝在的时候,就是坚定的保皇党。

    眼下燕王离京,虽然朱高爔因为徐钦的原因,与魏国公府的来往频繁了一点。

    但是徐辉祖是什么人啊?

    他怎么可能因此,改变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帮朱高爔等人说话?

    此情此景,要是徐辉祖再掺和一脚,说不准朱高爔等人,只能宛若困兽之斗,困死在这个应天府了!

      今日第一更。

        祝大家国庆快乐。

        这几天家里老人病重,情况不太好,都是手机码字,可能质量不太高。还有李景泰的名字事情,我也刚看到评论,修改完了。

        大家看看这两章的质量怎么样,我明天再接着写。

        今日六千。明天见!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52/111109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