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家父永乐,组建五好家庭 > 139.第137章 天命所归之人

139.第137章 天命所归之人


第137章  天命所归之人

    北平城里的百姓,可不会知道那么多。

    看到所谓云气罩顶,他们根本不会联想到昔日的汉高祖。

    因为……没读过书,压根就没怎么听说过这些事情。

    顶多是茶馆说书的时候,能听到只言半语的故事。

    可是茶馆说书,那也得付得起茶水钱,还得有闲有时间啊。

    要是平头老百姓,一天到晚为了生计操劳,哪来的那么多功夫,整日泡在茶馆里。

    但是……

    他们虽然不知道汉高祖,但是单从袁珙的话语中,就能清晰地听明白,所谓云气罩顶背后代表的祥瑞。

    总而言之。

    就是朱高爔不是一般人,燕王不是一般人。

    他们都是天命之子。

    老天爷都在帮燕王呢!

    说不准眼下燕王身患重疾,被云气罩顶,平地一声惊雷响起,祛除身上邪祟之气后,过不了几天,病就痊愈了。

    谢贵本来觉得因为那一声惊雷和这一片乌云,自己就能扭转局势。

    但是没想到,眼看就要这么翻盘了,然而这个老道不知道是什么路数出来的,三言两语,居然就这么把事情给揭过了,甚至还起死回生,给朱高爔和燕王身上,都镀上了一层神秘的光晕。

    他干脆两眼一番,直接昏死过去了。

    朱高爔眨巴了一下眼睛,看着躺板板的谢贵,没吭声,只是扭过头看向袁珙的时候,眼神的意思很明显。

    你瞅瞅。

    没想到袁老道气人的本事居然也这么强。

    袁珙脸上依旧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眼见谢贵闹不出幺蛾子来了,他也顺势退到朱高爔身后,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这一刻,朱高爔看了看袁珙,又忍不住看了看姚广孝。

    虽然不知道袁珙为什么愿意帮自己,但是朱高爔觉得,从某些方面来看,袁珙和姚广孝……还挺像的。

    他俩上下嘴皮子一磕碰,就能把人唬的一愣一愣的。

    这样一来,朱高爔对于自己忽悠“民心”的大计,又多了几分信心。

    于是他伸手一挥,就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身后跟着俩老头和一个小吉祥,愣是走出了浩浩荡荡,千军万马的气势来。

    只是当朱高爔迈出几步后,他敏锐的察觉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来。

    他抬头一看,发觉自己头顶上的乌云,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没有散去,并且隐隐有跟随的趋势。

    这下他就有些麻爪了。

    袁先生吹了个牛逼而已。

    怎么还真吹成真了!

    这一刻,朱高爔看向袁珙,忍不住睁大了眼睛。

    袁老头……不对,应该是袁先生,竟然恐怖至此吗?!

    想到这里,朱高爔倒吸了一口凉气。

    而周围的百姓,远处的张昺、张信等人,眼睁睁看着随着朱高爔移动的乌云,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燕王幼子……竟然恐怖至此!

    ……

    北平城。

    这会儿的北平城,早在明太祖手下的中山王攻克元大都后,将原本比较空旷的北部放弃,与此同时,北城墙南移了五里。

    而原先的北大都一共有十一门,经过明初改造后,剩下了九门。

    正是在这一两天的时间内,朱高爔就这么一路乔装打扮,脸部涂黑,又偷了老娘的炭笔,将眉毛涂粗了几度,带着人溜溜达达的,将原本就极其熟悉的九门,再度熟悉了一遍。

    与此同时,自谢贵晕倒后,北平城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

    只是在那些官吏没有发现的时候,平头老百姓中,一则流言逐渐流传开来。

    正好今日天气放暖。

    巷子里的不少小媳妇大姑娘的,都端了个木桶,趁着天气好,出来洗洗刷刷。

    西直门口的大娘,在巷子里的水井旁打上一盆水,旋即就找了个好位置,拿出小马扎,手中一边死命地揉搓,嘴上还半点不耽误。

    就见他神秘兮兮地开口:

    “诶,你们听说了没?”

    说话的是宽窄巷子里的刘婆子。

    刘婆子是当婆婆、奶奶的人了,平日里除了训儿媳,哄大孙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嚼舌根子。

    只不过今日她说起来的,可不是家里长短,谁家小叔子又偷吃了的这种话题。

    平日里和刘婆子交好的人就开口了:

    “你又听说了什么?快,说出来也让咱们听听。”

    “是燕王家的小儿子啦。就是那个……叫啥,对了!定海郡王的!”

    “要死啦,这种事情,这种人你都敢讲,你不要命啦?”

    “嘁!你在我面前还装什么?胡大梅,你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现在谁还不知道,定海郡王不是一般人,燕王才是……”

    剩下的话,刘婆子没有说出口,但是她却从冷水中抽出手,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头顶上的天。

    其中意思不言而喻。

    胡大梅自然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前两日谢贵骑马过王府,平地一声惊雷炸响,云气罩于朱高爔的头顶,这件事儿,当时在场所有人的老百姓可都看的真真儿的。

    有了这件事情,再加上这些日子,不知道从哪里兴起的流言和判词,两件事情相互一印证,再加上争相传播,众口铄金,官吏们还没有怎么样,下面的老百姓已经深信不疑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小媳妇也插嘴了,一副早知道的模样:

    “燕王早就不是一般人了。我听我远方的表亲在说,大同封地的代王,可不像咱们燕王这样好说话,日子过得也没咱们安稳。听说要不是之前燕王和定海郡王去了,只怕大同的城墙还没修好,城门口的流民还聚成一团呢。”

    说到大同的流民,这些碎嘴婆娘又来了兴趣。

    可别小看这些碎嘴婆娘。

    有的事情,偏偏就是在这些市井妇人的口口相传中,越传越远,愈演愈烈。

    正巧,他们现在就谈到了从大同远道而来的流民,也就是朱高爔的护卫队。

    当然,话题的最中心,自然离不开那个对于大明百姓来说,长得尤为古怪,深目高鼻的鲁迷国人——苏丹。

    刘婆子说起苏丹的时候,就忍不住啧啧感慨:

    “这西域人也能听咱们定海郡王的话,难怪人家都说,定海郡王不一般,那燕王更是天命之子了……”

    一瞬间,刘婆子嘴巴快了,竟然直接在大庭广众之下,将“天命之子”这样的话都说出来。

    她顿时心虚的拍了一下嘴巴子,趁着周围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这才悄咪咪地抬起木盆,脚底抹油地溜走了。

    一时之间,整个巷子里,水井旁,顿时从热热闹闹的情景冷清下来。

    而就在这群妇人中,其中有一个看上去气色红润,身强体壮的老妇人,眼中划过一道深思。

    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

    但是同样,她也将这里的每一句交谈,都悉数听入耳中。

    ……

    日头落下。

    老妇人虽然年纪大了,但依旧还有一把子精神,挎着一个木盆,走起路来的时候,步伐间距虽然小,但是频率不慢,可见平日里身体不错。

    推开门。

    这是一处三进三出的大宅子。

    宅子处在巷子的幽深处,表面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内里自然有一派古韵在。

    院子里。

    张信负手而立,不时在庭院中踱步思忖,面露焦虑之色。

    而原本石桌上沏好的茶水,更是早就凉透。

    张信之母,也就是老妇人,见状挥退了周围的仆从,忍不住发问:

    “儿啊,你这走来走去的,娘看着头晕。这是干啥呢?你都是北平都什么使,这怎么还有想不明白的事情呢?”

    这老太太,什么事儿都瞎掺和。

    张信看着老娘也跟着自己干着急的样子,有些好笑,又有些无奈。

    “娘啊,这事儿可不是我一个小小的北平指挥使能掺和明白的。您啊,也别掺和了,好好享清福,当个老太太吧。”

    张信老娘听到这话,把木盆一放,盯着儿子看了一会儿,紧接着,就哼了一声:

    “我知道,你啊,就是觉得娘年纪大了,想着不聋不哑,不做家翁。这道理娘明白。但是你烦心的事儿,你老娘我也知道。而且,我还非得跟你来说说。”

    这下子,张信倒是来了兴趣。

    他就好整以暇地看着自己的老娘:

    “那娘,你说说,你看出来了你儿子我最近在烦心什么事儿吗?”

    “嗐,不就是燕王那点事儿吧。整的谁不知道一样。”

    小老太太一挥手,也不管张信惊掉下巴的模样,就神秘兮兮地开口了:

    “儿啊,你可不能和燕王对着干啊,燕王和他儿子,那都是天命所归之人啊。”

      第二更,大家明天见哦_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52/1111099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