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家父永乐,组建五好家庭 > 156.第153章 消息终于到了

156.第153章 消息终于到了


第153章  消息终于到了

    此时,燕王在大同打得如火如荼。

    但是另一边李景隆南下的队伍,在听到来自于怀化的消息后,已经是好几天了。

    与此同时,他顺路还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谷王见势不妙,已经带着自己的亲兵,一路从宣府逃窜到金陵避风头了。

    对此,李景隆差点笑出声来。

    谷王这个蠢货,难不成以为到了金陵,就跟回了老家似的,朱允炆能护住他了吗?

    只怕眼下,朱允炆自己都急到火烧眉毛了。

    太祖在的时候,为了给朱允炆铺路,愣是精心把皇权杖柄上的尖刺拔出。

    这些尖刺……自然就是伴随着太祖一路打下江山后,功劳赫赫的勋贵。

    没了勋贵,朱允炆带着他的书生智囊团,确实轻松继位。

    可是之后呢?

    就像是现在,燕王起义了,朝廷里抠抠搜搜,能挖出多少拿得出手的将领来?

    李景隆自诩为李文忠的儿子,自然是不能和一般将领同一个档次,像是宋忠那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更是提都不要提。

    他琢磨着……超一流的……算了,谦虚点吧。

    一流的将领,李景隆自己算一个,耿炳文……也算一个,至于其他的……

    李景隆还真琢磨不出来了。

    他叹了口气,想着还在将士们面前,愣是憋着,没有抓后脑勺,但是心中已经开始犯愁。

    要不……这次还是跟以前一样,做一个骑墙派,两面都掺和一手。

    甭管最后是谁赢了,只要他李景隆的好处少不了就行。

    这样一想,李景隆看着手上的舆图,舆图上,赫然标注着荆州的地理环境和位置。

    荆州,乃是湘王所在之地。

    此次巡边,除却对朱桂动手外,建文帝的另一个目标,就是湘王。

    湘王可不是恶行颇多,堪称藩地一霸的朱桂。

    他自幼“明敏好学,博闻强识,攻文章,尤好道家言,自称紫虚子。”

    若是朱高爔在这儿,就能记得,当时在应天府里见到的那个仙风道骨的存在,就是湘王朱柏。

    朱柏为人正直,可就建文帝准备的攻讦之语来看……

    什么伪造宝钞,擅虐杀人,意图谋反,那都是放屁。

    一想到这里,就算是李景隆站在朱允炆的阵营,也不由得唏嘘了一下。

    所谓的仁厚之君,这么看来,也不完完全全是仁厚的嘛。

    以朱允炆的手段,再加上湘王的性子,李景隆很怀疑,当他用这样的罪名擒获湘王时,这位藩王也许会采取什么过激的措施。

    不过,燕王和建文帝的平衡之道……或许可以从湘王入手。

    李景隆挑了挑眉毛,牵紧缰绳,再度上路。

    ……

    应天府。

    开了春的金陵,秦淮河缓缓流淌,河畔旁垂柳袅娜柔软,远方层峦叠嶂的矮山,就像是工笔画上的一抹青黛。

    但是城里面的气氛,却没有那种山温水软的惬意感,更没有金陵曾经纸醉金迷的富贵气息。

    空气中,似乎酝酿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就算是应天府里的普通老百姓,现在都听到了北面传来的消息。

    ——燕王,反了!

    准确来说,人家是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来的。

    朝堂上,深受建文帝信赖的黄子澄、齐泰之流,赫然就成为了燕王口中,首当其冲的奸佞。

    这消息一传出来,黄子澄和齐泰在府里没少用文绉绉的话语,大骂此时远在北面的燕王。

    至于这个消息为什么传开来的那么快……

    那就不得不提当日如同丧家之犬一般,从北面逃窜到金陵的谷王人马。

    谷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将朱棣在北面做的事情交代的一清二楚。

    本来宣府就和北平靠得近,再加上燕王一路南下,四处逃窜的败军,将消息一传播,谷王有心不听,那消息也跟长了脚似的,灌进谷王的耳朵里。

    而朱允炆、齐泰等君臣听到燕王不过短短几日的功夫,就接连拿下密云、遵化、怀来等城后,脸色更是青白交错。

    齐泰更是有一种喘不上来气的感觉。

    他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情,不是怒骂朱棣,而是想要当一次马后炮。

    他早就说了!

    应该先削藩燕王!

    如今看来,燕王的不臣之心,早已有之。

    可是如今李景隆估计还在前往荆州,一时遣兵调将,想要找出一个能够和燕王抗衡的将领……这难度,非同一般。

    如果硬要说有谁的话……那只能是耿炳文了。

    但尴尬的是,就在前不久,耿炳文因为上奏一事,刚好被朱允炆禁足在府中,好几天没看见这老头在街上溜达了。

    之前用不到人家的时候,说囚禁就囚禁,若非耿炳文是开国功臣,只怕这个时候朱允炆都能喊打喊杀了。

    但是现在要用到人家了……再想着把耿炳文这个老骨头提溜出来,别说朱允炆本人了,就连齐泰在旁边看着都不怎么好意思。

    黄子澄此刻也正琢磨着呢。

    他还是认为,自己的削藩计策并没有出错。

    燕王反,那是因为他本来就要反,跟削藩的早晚没有关系,反正最后都是要反的。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责怪之前就定下来的削藩方案,而是想着如何把耿炳文给请出来。

    这和燕王面对面排兵布阵,没有这么一员老将压阵,一般人还真有点心虚。

    黄子澄斟酌再三,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陛下,长兴侯不管是资历还是功绩,理所应当挂帅出征,讨伐燕贼。”

    朱允炆抿了抿唇,神情显得有些不自在。

    说到底,他感觉有些抹不开面子的同时,心中还是对当日说那话的耿炳文,有些恼火。

    耿炳文连“猪羊一样屠戮”的话都能说出来,把他朱允炆当作什么了?

    千古暴君?

    这句话若是记载在史书上,后世之人,又将如何看待他朱允炆?

    不过深呼吸片刻后,朱允炆又恢复了平静: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长兴侯虽年迈,但也算是太祖留下来的功臣,曾为大明天下立下过一份功劳。如今让他出面,倒也是合适……”

    朱允炆说着说着,把自己也说顺心了。

    末了,他似乎也意识到这样用人有些膈应,又添了点赏赐和名头上去。

    说完,朱允炆才算是满意了。

    ……

    侯府。

    耿炳文被关在府内的这些日子,与他次子耿瓛焦虑不同,耿炳文倒是优哉游哉,显得颇为自在,甚至还有乐在其中的感觉。

    耿瓛看着亲爹就这么泡着茶,悠闲地浅酌一口,他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耿炳文悠悠看了他一眼,嘴角还带着一抹笑:

    “你这定力,还得练。”

    耿瓛眉头都快拧成疙瘩了:

    “爹,你是怎么想的?居然敢当着皇帝的面,大喇喇地说出那样的话?”

    耿炳文就瞧不上自己小儿子这副模样。

    “大不了就砍了我脑袋,反正我今年六十有余,也算是活够了。与其老来被病拖累,想死又不能死,经受折磨,还不如留个碗大的疤,痛痛快快的死了。”

    耿瓛瞅着老爹六十多,还一副滚刀肉的模样,都不知道说啥了。

    小老头平时看着挺斯文的,但是内里,还是武将的心思。

    就在他再次想要为侯府未来叹气的时候,外面却突然传来了喧闹的声音。

    宫里面的圣旨到了!

    耿炳文父子对视一眼,不动声色间,放下手中的茶盏,前往前院。

    只是等到再回来的时候,耿瓛原本在前院的一脸喜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冷哼一声:“一个挂帅的名头,几箱金银字画,就让爹你去卖命……咱们真是做奴……”

    话没说完,耿瓛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说的有点出格了。

    他脸色难看,但还是闭上了嘴,没有开口再说什么。

    反倒是耿炳文神色如常,摩挲着圣旨,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耿瓛好奇的同时,也就这么问出来了。

    耿炳文笑了笑:“你还记得朱高爔吗?”

    耿瓛挑高了眉头:“您说的是定海郡王?”

    当日在酒楼中,朱高爔的一番言语,不止是让耿炳文记忆犹新,就连耿瓛同样也是印象深刻。

    就见耿炳文点点头,有些感慨地开口:“就连朱高爔那样年纪的孩童,都知道成大事者,只以一己好恶做事,最终是出不了成绩的。”

    “一直将饴糖分给亲近的人,吝啬将饴糖分给疏远的人,那么身边围绕的人,永远都是那些家伙。”

    “这样的道理,朱高爔懂得,燕王懂得,但是当今圣上……却不懂。”

    “他亲近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亲近文臣,疏远勋贵武将,这无可厚非。可是……这大明的疆土,没有他不喜欢的武将丘八,又如何能够在背面鞑靼和瓦剌的虎视眈眈下,永远秋毫无犯?”

    不知道为什么,耿炳文说出了这话,耿瓛总觉得胸口的心脏,突然开始不规律地砰砰跳动。

    爹说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嚅动了一下唇瓣,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

    却看到耿炳文已经淡定地扭头进屋,只说了一个字。

    “准备一下。挂帅,出征!”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52/1111097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