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老祖宗,这盛世如你所愿 > 第120章 八千年的墓葬坑都挖?疯了吧!

第120章 八千年的墓葬坑都挖?疯了吧!


离开了令人心悸的远古巨兽展厅,苏铭领着直播间的观众,步入了下一个主题展馆。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江苏古代文明展,馆如其名,这里讲述的就是江苏这片土地上的文明起源。”

刚一进门,光线就明亮了许多。

苏铭走到靠墙的一排透明玻璃展柜前。

展柜里,静静地躺着一些灰扑扑、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石头。

它们的形状略有不同,有的像粗糙的斧头,有的则是一片片的,边缘似乎有被打磨过的痕迹。

“这里展示的是旧石器时代的文物,主要是各种石器,大家看,这些就是我们遥远的祖先最早使用的工具。”

苏铭将镜头对准了其中一块。

【就这?】

【这不就是路边随手捡的破石头吗?】

【楼上的,你家路边的石头能进南京博物院?】

【这也能算文物?我感觉我随手磨一块都比这个规整。】

【格局小了兄弟,这可是老祖宗用过的工具,你磨的只是块石头,这上面有人类文明的痕迹!】

观众们七嘴八舌,显然对这些其貌不扬的“文物”感到有些意外。

苏铭没有急着辩解,而是转身走向了背后的另一个展柜。

“大家再看这边。”

展柜里,摆放着一些陶罐,有的有花纹,有的甚至长得像猪。

墙壁上,还贴着几张文物出土时的现场照片,考古人员们正小心翼翼地从泥土中清理着这些陶器、石器与骨器。

苏铭指着照片下的文字说明。

“这些文物,出土于江苏泗洪县的梅花镇顺山集遗址。”

“这个遗址距今大约八千三百多年,直接把江苏的文明史往前推了一千多年,所以它也被称为‘江苏之根’。”

他顿了顿,等待观众消化这个惊人的时间跨度。

【八千年?】

【中华上下不也就五千年文明?哪儿来的八千年。】

【楼上的不懂考古吧……】

【最上面那层的猪猪陶罐好可爱啊!】

【突出来的是猪嘴?上面还有一对眼睛!】

【这证明那个时候古人就开始养猪了!】

【这猪陶罐还有四条腿,这用来干嘛的?】

【喝水盛水的。】

【难以想象……】

【那个圆溜溜的石球是干嘛用的?老祖宗的铅球吗?】

苏铭看到了弹幕,笑了笑,指着石球旁边一件形似磨盘的石器。

“那个石球,是配合这件石磨盘使用的,用来碾碎处理食物。”

“更有趣的是这个。”

他的手指,最终停留在照片里一个由陶釜和支脚组成的组合器物上。

“大家看,这就是在顺山集遗址出土的,距今八千年的釜灶组合,也是可移动的炊具。”

“它被誉为,中华第一灶。”

【!!!】

【八千年前的移动小厨房?】

【那个时候都开始吃熟食了?】

苏铭继续向前走,直播间的镜头也随之移动。

他指着一个玻璃展柜里的四个圆形小盒子。

盒子里,盛放着一些完全碳化、如同黑炭般的颗粒物。

“大家猜猜这是什么?”

【煤渣?】

【烧过的木头屑?】

【不会是老祖宗的骨灰吧……】

苏铭摇了摇头,公布了答案。

“这是六千年前的稻米。”

“根据研究,它们原本是红米,因为碳化的原因,才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黑色。”

“这也证明了,至少在六千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水稻了。”

他又向前走了几步,指着一些不起眼的小陶块。

“还有这些,这是挂在渔网上的陶坠,用来捕鱼的。”

【红米给你多少钱?我华为出三倍!】

【我只想知道,这米还能发芽吗?】

【碳化了大哥!就是一堆碳!你往土里埋块炭,看看能不能长出炭苗来?】

【六千年就培育稻米了?真的假的啊?】

直播间的气氛轻松而愉快,观众们跟随着苏铭的脚步,一点点窥见着数千年前的文明曙光。

然而,当苏铭再次停下脚步,将镜头对准前方的展区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弹幕也出现了一瞬间的停滞。

那是一个比之前还要大,还要深的玻璃展柜。

展柜里,赫然是一片墓葬坑!

虽然土坑里没看到人类的骸骨,但能看到里面的古代陪葬品。

“这里展示的,是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墓葬群。”

“大家可以仔细看,这个时期的墓葬坑,每一个大小都基本一致,里面的陪葬品也很少,只有一些简单的陶器和石器。”

“这说明,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社会相对平等,人与人之间还没有出现巨大的贫富差距。”

他领着观众,缓缓向前走了几步。

与之相连的另一个墓葬区,情况截然不同。

坑有大有小,骸骨旁的陪葬品也开始变得有多有少。

“再过一两千年,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贫富差距就明显地体现在了墓葬之中。”

苏铭的脚步最终停在了一个最为庞大的墓葬坑前。

这个墓葬坑明显高于周围的土地,用土堆砌出了一个坟的雏形。

里面的骸骨周围,摆满了大量的玉器。

有象征着天圆的玉璧,也有代表着地方的玉琮。

许多器物和骸骨上,还有着明显的发黑痕迹。

“这是距今四千五百多年的一个高规格墓葬。”

“墓主人的身份显然非同一般,不仅拥有远超常人的玉器陪葬,而且在下葬时,很可能还举行了火祭一类的仪式。”

【那时候都有玉了啊?】

【这是仿造的吧?】

【为什么坑里的玉璧没有现代的玉漂亮?】

【因为你没盘它。】

【楼上真会瞎说,古时候玉和现在的玉不是一个品种的。】

……

西汉,长信宫。

刘邦一巴掌拍在案几上,震得酒盏都跳了起来。

“乃公之前说什么来着!”

“就知道这帮后人不安生!”

他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身上的锦袍被他走得呼呼作响。

“完了,全完了!”

“咱们老刘家的墓,不会都被他们一个个刨出来了吧?”

一想到自己精心选定的长陵,未来可能像天幕上那个土坑一样,被挖开,里面的东西被拿出来摆着,供无数人指指点点,刘邦就感觉一阵心悸。

他现在甚至开始琢磨,自己死后,还要不要埋进那个已经定好的陵寝里。

吕雉坐在一旁,神色倒是平静许多,她柔声宽慰。

“陛下何必如此忧心。天子陵寝,汇聚国运龙脉,岂是凡人想动就能动的?后世之人如此行事,就不怕遭天谴吗?”

刘邦闻言,嗤笑一声,停下脚步。

“狗屁的天谴!”

他指了指天上还未完全散去的画面。

“这群人,连比乃公早了几千年的祖宗都敢挖,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

吕雉轻轻摇头。

“陛下与那些寻常墓葬的主人不同。”

她看着自己的丈夫,眼中带着毋庸置疑的肯定。

“陛下是开国之君,功盖千秋,乃大汉的始祖。”

“天幕曾说过,那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其陵寝就被后世好生看护着,还成了什么风景名胜。”

吕雉看着刘邦,继续说道:

“陛下的功业远在那朱元璋之上,后世之人既然敬他,又岂敢对陛下的长陵不敬?”

这番话,确实让刘邦心头稍安。

开国天子,终究是不同的。

虽然心里这么想着,但刘邦还是觉得浑身不得劲,总感觉有些膈应。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31/4394479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