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在民国美容美发 > 第26章 白玫瑰

第26章 白玫瑰


那张裁剪下来的报纸,像一块烧红的炭,熨贴着小河的掌心。没有署名,没有多余信息,只有一行简洁到极致的指令。明天下午三点,静安寺路,“白玫瑰”理发厅外。

静安寺路是公共租界西区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与闸北的废墟恍如两个世界。“白玫瑰”理发厅,她略有耳闻,是家颇有名气的时髦理发店,顾客多是洋人和富裕华人。选择这样一个地点接头,既利用了闹市的人群作为掩护,其环境又与小河原本的身份有着微妙的联系。

一夜无眠。小河在脑海里反复推演着各种可能。看橱窗?看什么?怎么看?如何确认对方身份?会不会有陷阱?无数个问题盘旋不去。她将爷爷那柄剃刀再次仔细地绑在小腿上,冰凉的触感带来一丝虚幻的安全感。

第二天,她像往常一样在院子里帮人理发,动作依旧平稳,心却始终悬着。午后,她向“修女”请假,说想出去买点针线和新毛巾。“修女”看了她一眼,没多问,点了点头,只嘱咐了一句“早点回来”。

小河换上那件最好的藏青色旗袍——这是用之前攒下的布票新做的,稍微收拾了一下头发,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偶尔进城采买的女工或小户人家的女儿,既不寒酸,也不扎眼。她仔细检查了周身,确认没有纰漏,才深吸一口气,走出了安全点。

租界的阳光似乎都带着一种隔岸观火的疏离感。电车叮当作响,黄包车夫吆喝着穿梭,穿着入时的男男女女漫步街头,橱窗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这一切繁华,与一河之隔的疮痍形成尖锐对比,让小河感到一阵恍惚和不真实。

她按照记忆中的路线,朝着静安寺路走去。越靠近目的地,人流越密集。她强迫自己放松,像普通行人一样浏览着街景,目光却如同精密雷达,扫视着周围的一切。

“白玫瑰”理发厅很快出现在眼前。宽大的玻璃橱窗擦得锃亮,里面展示着最新的发型模特和闪亮的理发工具,穿着白色制服、头发梳得油亮的理发师正在里面忙碌。门口站着迎宾的西崽,气派十足。

小河没有靠近,而是在马路对面选择了一个不太起眼的报刊亭,假装浏览着杂志,目光却牢牢锁定着理发厅的橱窗及其周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三点整。

没有出现任何看起来像是在等待的人。橱窗里的模特依旧保持着僵硬的微笑。

小河的心慢慢沉了下去。是时间错了?地点错了?还是……自己被放弃了?

就在她疑窦丛生之际,一辆黑色的福特轿车无声地滑到“白玫瑰”理发厅门口停下。车门打开,一位穿着考究灰色西装、戴着金丝眼镜、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走了下来。他手里拿着一份卷起的报纸,举止从容,像是常来的熟客。

他并没有立刻进入理发厅,而是似乎很随意地站在橱窗前,打量着里面的发型模特,仿佛在思考今天要换个什么新发型。

就在这时,小河注意到,他手中那份卷起的报纸,露出的一角报头,正是她收到指令的那家报纸!而且,他观看橱窗的角度非常特定,正好能让马路对面的人看清他大半个侧脸。

是他吗?

小河的心跳再次加速。她死死记住这个男人的样貌特征:金丝眼镜,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头发,略显严肃的嘴角,灰色西装,黑色皮鞋锃亮。

大约过了一两分钟,男子似乎做出了决定,转身优雅地走进了“白玫瑰”理发厅。自始至终,他没有向马路对面投来过任何一眼。

接头结束了?就这样?只是让她来确认联络人的样貌?

小河站在原地,又等待了约莫一刻钟,再无任何异常。她压下心中的波澜,装作若无其事地买了一份报纸,然后转身离开。

回去的路上,她的脑子里反复回放着那个男人的每一个细节。他看起来像是个成功的商人、律师或者银行职员,完全不同于周瑾的学生气质。组织在租界的力量,似乎比她想象的更加多元和深入。

然而,新的疑问随之而来:确认了样貌之后呢?下一步的指令是什么?如何联系?难道每次都要去“白玫瑰”门口等待吗?

回到安全点,一切如常。顾秀芳在埋头缝补,家明看到她回来,眼神里透出询问,小河微微摇头,他便低下头继续干活。

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小河正在清洗理发工具,那个瘸腿的老伯又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空的茶叶罐子。

“小河姑娘,”老伯声音沙哑,像是随口抱怨,“这茶叶渣子堵住罐口了,劳驾你手巧,帮俺倒腾倒腾?”

小河愣了一下,接过茶叶罐。很普通的马口铁罐子,里面确实有些干涸的茶叶碎末。她下意识地晃了晃罐子,手指探进去拨弄了一下。

突然,她的指尖触碰到了一个异样的、硬硬的小东西,埋在茶叶渣里。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脸上却不动声色,笑道:“好的,老伯,我帮您弄弄。”

她拿着罐子走到一边,背过身,假装清理,手指却迅速地将那个小东西抠了出来——是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卷得极其紧实的纸卷!

她迅速将纸卷攥入手心,然后将茶叶罐清理干净,还给了老伯:“好了,老伯。”

“谢了啊,姑娘。”老伯接过罐子,浑浊的眼睛似乎在她脸上停留了极短的一瞬,随即又恢复那副老眼昏花的模样,颤巍巍地走了。

小河强作镇定,回到自己睡觉的角落,借着昏暗的光线,小心翼翼地展开那个纸卷。

上面是用极细的钢笔写着的几行小字,字迹工整而冰冷:

“守渡:

三日后,午时整,四马路(福州路)‘中华书局’门口,卖《申报》报童处,购买一份。阅后即焚。

勿回。”

指令再次下达!方式更加隐秘!通过最不起眼的老伯传递!小河感到一股奇异的感觉顺着脊椎爬升。这个联络系统,远比她想象的更加周密和……无孔不入。

她甚至怀疑,安全点里的每一个人,包括那位“修女”、瘸腿老伯,甚至其他难民,是否都可能在不知情或知情的情况下,成为这个庞大网络中的一个微小环节?

她默默记下指令,然后将纸卷撕得粉碎,收入空间垃圾桶中。

三天后,午时。四马路中华书局。

这一次,她提前了很久抵达四马路。这里是上海著名的文化街,书店、报馆、文具店林立,文人学者聚集,气氛与静安寺路的商业繁华迥异。

她在远处观察了中华书局门口那个卖《申报》的报童很久。那是个十一二岁的男孩,穿着破旧但干净,嗓门洪亮,眼神机灵,看起来和街上其他报童没什么不同。

午时整,小河缓步走了过去。

“小阿弟,买一份《申报》。”她递过铜板。

“好嘞,小姐!”报童麻利地抽出一份报纸递给她,接过钱,看也没多看她一眼,立刻又朝着其他路人吆喝起来。

小河拿着报纸,走到附近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假装浏览新闻,手指却迅速而仔细地检查着报纸。

很快,她在中缝一处不起眼的广告栏旁边,发现了一行用极细的针尖似乎无意间划出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刻痕。那刻痕组成了几个数字和一個简单的方位词!

“304,  北,  第三”

她的心脏再次剧烈跳动起来。密码?还是地址?

她不动声色地合上报纸,如同普通读者一样,沿着四马路慢慢走着,大脑飞速运转。

304?像是门牌号。北?方向。第三?第三个什么?

她回想起中华书局附近的地形。北面……那边似乎有一些小书店、旧书摊,还有……

她的目光扫过街边一个又一个门牌。忽然,她停在了一家名为“墨香斋”的旧书店门口。它的门牌号是300号。旁边是一家裱画店,302号。再旁边,是一条狭窄的、不起眼的弄堂口,没有门牌。

304号?会不会是这条弄堂里?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进了弄堂。弄堂很窄,光线昏暗,两旁是高大的石库门建筑的后墙。她默默数着门户:第一个门是某家后门,紧闭着;第二个门是个堆杂物的隔间;第三个门——那是一扇不起眼的、漆皮剥落的小木门,门上没有任何标识,但在门框右上角,一个极其模糊的、几乎被风雨侵蚀掉的数字痕迹,依稀可辨是“4”。

是这里吗?北面,第三個入口,304?

她站在门前,手心出汗。敲门?直接进去?里面会是什么?

就在她踌躇之际,小木门“吱呀”一声,从里面打开了一条缝。上午在“白玫瑰”门口见过的那张戴金丝眼镜的脸,出现在门缝后。他的目光冷静地扫过小河,没有任何寒暄和确认,只是极轻微地向上摆动了一下下巴,示意她进去,然后便转身消失在门内的黑暗中。

小河深吸一口气,闪身而入。

门在她身后轻轻合上。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28/4394228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