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在民国美容美发 > 第65章 瓷缘

第65章 瓷缘


“张先生”这个名字,像一根无形的针,扎在郑小河的意识里。几日来,她试图在往来顾客的闲谈中捕捉任何可能与这个名字相关的蛛丝马迹,但收获甚微。这个名字仿佛沉入深水,只在白牡丹那段模糊的记忆里泛起过一丝涟漪,便再无踪迹。调查陷入了僵持,这种停滞感令人焦灼。

这日晌午过后,一位生客上门。是附近一位小官员新纳的姨太太,姓陈,年纪很轻,眉目间带着点怯生生的骄矜。她由丫鬟陪着进来,说是晚上要陪老爷去赴一个重要的饭局,得做个新式些的发型。

“要好看,更要得体,不能抢了正房太太们的风头。”陈姨太小声补充着要求,手指绞着绢帕。

郑小河应下,请她坐下。指尖拂过对方细软的发丝,心思却仍有一半系在别处。她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听着陈姨太和丫鬟低声商量饭后该送什么礼物给一位即将过寿的世交长辈。

“……总不能又送烟酒,显得俗气……”

“听说那位老先生喜欢摆弄些老物件,字画瓷器什么的……”

“字画水深,咱们又不懂,买错了更丢人……”

“要不……送套好点的茶具?既雅致,又实用……”

郑小河手上卷着发杠,状似无意地接了一句:“说起瓷器,听说前街拐角那家‘景德轩’,倒是有些不错的物件,老板像是懂行的。”她记得以前听某位阔太太提起过这家店,说是东西好,但价钱也硬。

陈姨太眼睛微亮,像是找到了方向:“‘景德轩’?听着倒是气派。姐姐可知具体在哪儿?”

“不远,出门右拐,走过两个路口,靠南边就是。”郑小河答道。

陈姨太感激地点点头。

做完了头,陈姨太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十分满意。付钱时格外爽快,还多给了些赏钱。

送走她,郑小河看着窗外略阴沉的天色,找了个由头出去透透气。

她跟顾秀芳打了声招呼,说是去前街买点东西,便拎着手提包出了门。

“景德轩”的门面比想象中更清冷。漆木招牌古雅,但颜色已有些黯淡。玻璃橱窗擦得干净,里面陈列着几件青花瓷瓶和粉彩盖碗,在阴天的光线下,釉色沉静,却莫名透着一股寥落。店门开着,里面却听不到什么人声。

郑小河迈步进去。店内空间比从外面看要深敞,四壁都是高高的博古架,上面错落有致地摆满了各式瓷器,从碗碟杯盘到瓶尊罐洗,琳琅满目,在柔和的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古老的尘土和釉料混合的气味。

一个穿着藏青色长衫的中年男人正背对着门口,站在一架梯子上,小心翼翼地用鸡毛掸子拂拭一尊仿汝窑天青釉弦纹瓶上的浮尘。听到脚步声,他回过头。

约莫四十多岁年纪,面容清癯,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眼神温和中带着一丝疲惫,气质不像商人,倒更像一位教书先生或落魄文人。他看到郑小河,微微颔首,从梯子上下来:“随意看,需要什么叫我。”

郑小河也点头回礼,并未立刻表明来意,而是真的沿着博古架慢慢看了起来。她不懂瓷器深奥的门道,但审美眼光是有的。这里的器物,无论是胎质、釉色还是画工,都显出一种沉稳的底蕴,与市面上那些鲜亮讨巧的洋瓷或粗制滥造的仿品截然不同。太过安静了,静得能听到时间流淌的声音。

易江国也不催促,自顾自继续着手里的活计,动作轻柔专注,仿佛那些瓷器是易碎的梦。

郑小河停在一套青花缠枝莲纹的茶具前,白釉细腻,青花发色沉稳,绘画笔意流畅自然。“这套茶具很好看。”她开口,打破了寂静。

易江国走过来,看了看那套茶具,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康熙年间的民窑精品,画工还算规矩。小姐好眼光。”

“老板过奖了,我不懂,只是觉得好看。”郑小河实话实说,“这店里……东西真好,就是客人好像不多?”

易江国脸上的那点笑意隐去了,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是啊,如今这世道,肯静下心来看这些东西的人,不多了。”他抬手扶了扶眼镜,“洋瓷便宜花样新,冲击太大。再加上……时局不稳,大家都紧着米粮,谁还有闲心和闲钱来摆弄这些老物件。”

他的话里没有太多抱怨,只是一种平静的陈述,却透出深深的无奈。

“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和审美,总不能都丢了。”郑小河轻声道,手指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瓷面,“这些东西,看着就让人觉得心里静。”

易江国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似乎没料到从一个年轻时髦的女性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小姐能这么想,很难得。”他的语气里多了几分真诚,“只是……情怀不能当饭吃。这店面,怕是也撑不了多久喽。”

他话锋里透出的意思让郑小河心中一动。“老板的意思是……”

“准备租出去了。”易江国说得直接,并无太多遮掩,“守着也是亏本。不如让给有本事的人做点更营生的买卖。”他环顾了一下这间充满了心血的店铺,眼神复杂,有不舍,也有解脱。

郑小河的心跳忽然快了几拍。这地点,这面积,这原本的格调……几乎是为她构想中的沙龙量身定做。但她按捺住了立刻询问的冲动。时机不对,而且她眼下的重心也不在此。

她转而问道:“老板以后有什么打算?”

“回老家吧,或者找个清静地方,专心烧我的窑。”易江国笑了笑,有些苦涩,“我这人,大概就只适合跟泥土和火打交道,做生意,终究是不行。”

两人又聊了几句关于瓷器的话。郑小河发现,一谈起瓷器的烧造、釉色的变化、历代的特点,这位易老板就像换了个人,眼神发亮,话语也多了起来,那股文人般的沉静气质里透出专注的光彩。他并非不懂经营,只是不愿迎合市场去售卖那些他看不上眼的劣货,更不愿对这门手艺失去敬畏。

郑小河静静地听着,偶尔问一两个问题。她发现两人虽行业迥异,但对“手艺”的看重、对“本真”的坚持,竟有几分奇妙的共鸣。她谈及如今国货艰难,洋货当道,许多老字号都举步维艰,易江国频频点头,深有同感。

“易老板是实在人。”最后,郑小河选了一对小巧玲珑、釉色可爱的粉彩秋操杯,算作此行不虚,“这铺子若是真要租,倒真是可惜了。”

易江国仔细为她包好茶杯,摇摇头:“世道如此,强求不得。小姐以后若还想找瓷器,可以到我城外的小窑厂看看,虽简陋,还有些自己烧着玩的东西。”

付钱时,郑小河注意到他收钱找零的动作一丝不苟,对纸币检查得格外仔细,甚至对着光看了看水印。这个细微的动作没能逃过她的眼睛。

离开“景德轩”,外面的天光依旧阴沉。郑小河手里捧着包好的茶杯,心里却不像来时那么烦闷了。

意外地结识了易江国,得知了一个极佳铺面的出租意向,虽只是埋下一颗种子,却也让她看到了未来计划的一线光亮。更重要的是,这位易老板身上那种对手艺的执着和略显不合时宜的坚持,让她想到了爷爷,她感到一种莫名的慰藉。

当然,她也没忘记他检查钞票时那谨慎的模样。这世道,谁都活得小心翼翼。

她回头看了一眼那块“景德轩”的招牌,它静默地悬在那里,像一个即将落幕时代的注脚。

然后,她转身,汇入人流。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28/4394224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