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在民国美容美发 > 第69章 少年与江湖

第69章 少年与江湖


连日的阴霾被一阵乍起的春风吹散了些许,阳光透过云隙,落在云南路湿漉漉的石板路上,泛着浅金的光。店里的气氛却比天气沉闷。顾秀芳絮叨完柴米又涨,转而忧心起家明——半大的小子,整日圈在店里,不是练手艺就是打杂,鲜少出门顽耍,闷得慌。

郑小河正将新分装好的润手霜一一贴上小小的标签,闻言手上动作顿了顿。她抬眼看了看后院,家明正对着那顶可怜的假发模头,一遍遍练习着小河新教他的吹风技巧,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神情专注,却也透着一股少年人被拘久了的蔫巴。

是该让他出去走走了。总困在这一方天地,见识不了真正的市井,手艺成了无根之木,人也容易失了灵气。况且,有些消息,大人打听不到,半大孩子混在人堆里,反而听得更真。

“家明,”她扬声唤道,“别摆弄那脑袋了,出去趟。”

家明闻声抬头,眼睛亮了一下,又迅速收敛,放下吹风机跑进来:“小河姐,啥事?”

郑小河从抽屉里数出几张零钱,又写了个字条递给他:“去趟城隍庙那边,找‘永兴颜料铺’,照单子买这几样东西。剩下的钱,你自己买碗馄饨吃,逛逛再回来,不急着赶路。”

她顿了顿,状似随意地补充,“路上耳朵灵光点,听听现在市面上都时兴什么发油头蜡,别家都卖什么价。”

家明接过钱和纸条,脸上顿时放出光来,像得了赦令,响亮地应了声:“哎!保证办好!”话音未落,人已像尾活鱼般滑出了门帘,融入门外熙攘的人流里。

顾秀芳看着儿子雀跃的背影,张了张嘴,最终只化为一句轻叹:“这孩子……毛毛躁躁的。”

“男孩子,总不能老拴着。”郑小河低头继续贴标签,“多见见世面,没坏处。”

城隍庙一带远比云南路热闹喧嚣。家明揣着钱和任务,像只初次离巢的雏鸟,既兴奋又有些怯生生的。他先熟门熟路地找到了那家颜料铺,将字条递给伙计。等待配货的当口,他倚着柜台,眼睛不住地打量四周。

铺子隔壁是家不小的杂货店,卖些针头线脑、肥皂毛巾,也兼卖些最便宜的发油头绳。一个看起来和他年岁相仿的学徒,正踮着脚,吃力地将一箱新到的肥皂往货架上搬。那箱子沉,学徒身形单薄,憋得脸通红,晃悠了一下,眼看要摔。

家明下意识一个箭步冲过去,从下面托了一把。两人合力,才将那箱肥皂稳稳当当塞进了货架空隙。

“谢了,兄弟!”那小学徒喘着粗气,抹了把汗,露出一口白牙,冲家明笑道。他比家明略矮些,瘦瘦黑黑,眼睛却亮得很,透着股机灵劲。

“没事儿。”家明摆摆手,有点不好意思。

“哪家的?以前没见过你。”小学徒很是自来熟,打量着他。

“云南路,‘清爽理发室’的。”家明报了家门,“来买点颜料。”

“理发室?好家伙!那是手艺活!”小学徒眼睛更亮了,“我叫阿四,在这家‘刘记杂货’帮工。你叫啥?”

“家明。”

年纪相仿的少年很快便熟络起来。家明配好颜料,也不急着走,就在杂货店门口跟阿四闲聊。阿四是个话痨,嘴皮子利索,对城隍庙这片熟得跟自己家一样,谁家铺子生意好,谁家伙计偷奸耍滑,哪条弄堂藏着好吃的摊子,他都门清。

“你看那边,”阿四神秘兮兮地指了指斜对面一家关着半扇门、招牌旧得掉漆的南货店,“瞧见没?‘荣昌号’,以前牛气着呢,如今快不行了。”

“为啥?”家明顺着望去,那店门可罗雀,透着股萧索。

“嗨,听说老板沾了不该沾的生意,赔了大本,还惹了麻烦。”阿四压低了声音,“好像跟……‘花纸头’有关。”他做了个捻钞票的动作,挤挤眼。

家明心里咯噔一下,想起母亲和小河姐最近的担忧。他面上不动声色:“‘花纸头’?那玩意害人不浅。”

“可不是嘛!”阿四一副深有同感的样子,“我们掌柜的天天念叨,收钱得把眼睛瞪成铜铃大!就这,前儿还收着一张,气得饭都没吃!”他叹了口气,“这世道,做点小买卖真难。诶,你们理发店咋样?”

“还成。”家明谨慎地回答,把话题引开,“你们这儿,都卖啥牌子的头油?好卖不?”

谈起这个,阿四更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报出几个牌子,评论着哪个黏糊,哪个香味冲,哪个虽然便宜但卖得最好,哪个是洋货死贵没人买。家明凝神听着,默默记在心里。

两个少年聊得投机,直到杂货铺里老板喊阿四去搬货,才依依不舍地分开。家明买了碗热腾腾的菜肉馄饨,坐在路边小凳上吃了,又依着阿四的指点,去附近几家百货公司和洋行柜台转了转,看了看那些包装精美的进口发油、香水的价钱,暗暗咂舌。

回云南路的路上,家明的脚步轻快了许多。怀里揣着颜料,脑子里塞满了阿四说的那些市井见闻、货品价钱,还有关于“荣昌号”和“花纸头”的那句含糊的话。他觉得自己像是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窗,看到了许多店里看不到的东西。

回到“清爽理发室”,已是傍晚。家明先把颜料交给郑小河,然后便迫不及待地,像倒豆子似的把今天的见闻说了出来。从阿四的机灵仗义,到城隍庙各家杂货铺的发油牌子和价钱,再到洋行里那些贵得吓人的洋货……

最后,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眼睛看着郑小河:“小河姐,我还听阿四说,那边有家叫‘荣昌号’的南货店,以前挺风光,现在快倒闭了,说是……老板沾了‘花纸头’的生意,惹了麻烦。”

郑小河正在整理颜料的动作微微一滞。她抬起眼,看着家明。少年脸上带着分享新鲜事的兴奋,还有一丝完成了任务的认真,眼神清澈,尚未完全意识到这条信息背后可能蕴含的深意。

“阿四……‘刘记杂货’的学徒?”她重复了一遍,语气平静。

“嗯!他人挺好,懂的也多!”家明用力点头。

“知道了。”郑小河没再多问,只是点点头,“这些价钱和牌子很有用,辛苦了。去洗把脸,准备吃饭吧。”

家明见小河姐似乎没太在意那条关于“荣昌号”的消息,略有些失望,但很快又被吃饭的念头吸引,应了一声跑开了。

郑小河站在原地,手指无意识地划过颜料包粗糙的纸壳。

荣昌号……花纸头……

家明带回的这条信息,像一颗微不足道的石子,投入她因“静默”而暂时平静的心湖。她知道,这很可能只是市井间又一个以讹传讹的流言,或者即便属实,也与“张先生”那条大鱼无关。

但“静默”不代表闭塞。组织的指令是停止主动调查,而非拒绝信息。这条来自城隍庙、由一个杂货店学徒无意中透露的线索,或许毫无价值,或许……是某条被忽略的细小支流。

看着家明洗完脸,正兴奋地跟顾秀芳比划着城隍庙见闻的背影,郑小河的目光柔和了些许。让这孩子出去走走,是对的。他看到的,听到的,是一个更真实、更复杂的江湖。

而这个江湖里的风,终究还是会,一阵阵的,吹进这间小小的“清爽理发室”里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28/439422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