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王秀娥7
这天,天还没大亮,丁家院子里就忙活开了。
王秀娥把收拾好的几个包袱和网兜都归置到一块。
三哥丁济民一路帮着把她们娘四个送到了火车站。火车站人声鼎沸,绿皮火车喷着白汽,看得大样和二样眼睛都不够用了。
大样懂事地拉着二样,小不点三样则被王秀娥牢牢牵在手里。
好不容易挤上车,找到了他们的硬座,丁济民利索地把行李都给塞到了行李架上,又弯腰摸了摸三个侄子的头。
“到了那边,听你娘的话,也听你爹的话。”他叮嘱大样,又转向王秀娥,“弟妹,路上小心,看好孩子。到了就给家里来个信,省得爹娘惦记。”
“放心吧三哥,俺知道。”王秀娥点头。
丁济民又看了看他们,这才转身下了车,隔着车窗又挥了挥手。
火车鸣笛声响起,开始“哐当哐当”地缓缓启动起来,变得越来越快。
大样和二样趴在窗口,看着外面飞速后退的农田和树木,兴奋得小脸通红,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连三岁的三样也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移动的巨大铁盒子。
王秀娥看着孩子们高兴,自己也笑了笑,但心里着实不轻松。一只手得时刻护着三样,怕他乱跑摔着,眼睛还得时不时瞟一眼行李架。
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就在孩子们的兴奋和她的小心翼翼中过去了,从天亮坐到天黑,广播里终于传来了报站声:“旅客朋友们,青岛车站就要到了…”
王秀娥赶紧一手抱起三样,一手拎起最重的那个包袱,招呼着大样拿好小件行李、牵紧二样,娘四个随着人流,艰难地挤下了火车。
青岛站的站台灯光明亮,但夜晚的风带着一股陌生的咸腥气。
王秀娥让三个孩子紧靠着自己,站在相对人少的地方,眼睛急切地在人群中搜寻着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孩子们第一次出远门,坐了几个小时的火车,虽然兴奋劲儿过了有些蔫吧,但大眼睛还是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明亮的站房、穿着各异的人群、远处传来的轮船汽笛声…
就在这时,一位身姿挺拔、穿着白色海军军装的男人快步走到了他们面前。灯光下,他面容俊朗,目光正落在王秀娥和孩子们身上。
王秀娥也抬头看他。这就是丁济群?比记忆里还要精神、挺拔!
心里不由嘀咕了一句:乖乖,穿这身军装是真带劲!
老丁也看到了他们娘四个。他的目光先是落在三个孩子身上——大样长高了不少,怯生生地看着他;二样躲在大样身后,好奇地偷瞄;三样则紧紧抱着王秀娥的腿,对这个“陌生人”有点害怕。
然后,他的目光才转向王秀娥。这一看,他不由得愣了一下。
眼前这个女人,确实是他媳妇王秀娥的模样,眉眼没变。
但…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印象中那个头发毛毛躁躁、衣服上总是沾着灰土、说话粗声大气、眼神里带着点泼辣和懵懂的农村妇女不见了。
眼前的王秀娥,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在脑后挽了一个利落的髻,虽然一路奔波有点散乱,但看得出是精心梳理过的。
身上穿的虽然是旧衣服,但洗得干干净净,最让他惊讶的是她的眼神,不再是那种茫然的、或者咋咋呼呼的样子,而是沉静、清亮,带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从容和淡定,正大大方方地回望着他,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这真是他那个妻子王秀娥? 老丁心里画了个大大的问号,一时竟有些不敢认,脚步都顿了一下。
王秀娥看着他这副愣怔的样子,心里觉得好笑,主动开口打破了沉默。
她语气不疾不徐,带着点戏谑:“咋滴,这才几年没见,就不认识自个儿媳妇了?俺脸上是长花了还是咋的?”
这熟悉的声音,带着点调侃的味道,终于把老丁从愣神中拉了回来。他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赶紧快步上前,接过她手里沉重的行李:
“胡…胡咧咧啥呢!我能不认识你?”他嘴上硬着,眼神却还是忍不住又多打量了她几眼,“一路上累坏了吧?车晚点了半个多钟头,我还以为你们坐过站了。”
他弯腰又想摸摸孩子们的头,大样和二样却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只有三样眨巴着眼睛看着他。
王秀娥把三样往前轻轻推了推:“三样,叫爹呀,这就是你爹。”
三样小声地、含糊地叫了一声:“爹……”
老丁心里一软,应了一声:“诶!好儿子!”他又看向大样二样,“大样,二样,长这么高了,我是爹啊,不认识了?”
大样这才小声叫了句:“爹。”二样也跟着蚊子哼哼似的叫了一声。
气氛稍微活络了点。老丁拎起最重的行李,对王秀娥说:“走吧,车在外头等着了。先回家,安顿下来再说。”
“诶,好。”王秀娥点点头,重新拉起三样,招呼着大样二样跟上。
她看着前面那个穿着白色军装、挺拔的背影,心里暗暗点头:“嗯,不愧是父母爱情的颜值担当,这副皮相确实是没得说。就是不知道这脑子里,现在装的是啥想法。”
而她不知道的是,走在前面的老丁,心里也正翻腾着呢:“邪门了…这王秀娥,怎么跟变了个人似的?不光识字了,连说话做事的气派都变了…这两年家里到底发生啥了?”
丁济群开着部队的吉普车,载着一家人回到了家属院。
他介绍说,这是炮校的家属院。他们家在一楼,门口带着一小块空地。
丁济群拿出钥匙打开门,一股略微潮湿但还算干净的气息扑面而来。屋子不算很大,但被隔成了两间卧室和一个小厅,厨房和厕所都在屋里,这比老家的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进去之后丁济群压低了些声音对王秀娥说:“对面那家,住的是我战友,叫江德福,人不错。他媳妇叫安杰,是城里人,娘家是资本家,文化人,挺讲究的。”
他语气里带着点提醒的意味,似乎怕王秀娥不懂这里的“规矩”。
王秀娥心里哼了一声:安杰嘛,我知道,以后还得打交道呢。嘴上却应着:“嗯,知道了,城里人讲究多,俺们不多言语就是了。”
孩子们到了新环境,又累又怯,乖乖地不敢乱动。
王秀娥赶紧把带来的干粮和煮鸡蛋拿出来,一家人简单吃了点,算是垫了肚子。
然后又忙着烧水,给三个人简单擦了擦身子,把大样二样塞进了里屋的床上,三样放到主卧的床上,三样还小需要跟王秀娥一起睡。
孩子们几乎是头一沾枕头就睡着了,坐了一天火车,实在是累坏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27/4394240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