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难得的热闹
孙婶子打探消息还算快,不过两日就把彭娘子夫家的情况给挖了出来。
不过是个开杂货铺普通的小门小户,因着跟万掌柜手底下老仆的亲戚关系被推荐着进了千味坊,从此家里竟突然发达了起来,女眷都开始穿金戴银,还有闲钱逛青楼喝花酒,这怎么看都不对劲。
一间小小的杂货铺而已,生意再好也支撑不了这样的花销,怎么看都像是有猫腻。
周月桥在离开江宁府前又去了一次千味坊,买了几样果子,万掌柜倒是不想收她的银子,但她坚持付了,还在看见帐房时装作惊了一下。
万掌柜本就观察着周月桥,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不同寻常,等引着她进了屋内才问:“姑娘认识我这帐房?”
“倒也不算认识,只是前日逛的晚了,回客栈的路上一时不察跟人撞了一下,没想到竟撞出个装满了银子的荷包,还转头就进了青楼搂住个姑娘,看着像是常客,我还想是什么富贵人家的老爷,没想到竟是千味坊的账房。”
“青楼?”万掌柜虽然因着谈买卖也去过几回,但他并不喜欢那种乌烟瘴气的地方。
周月桥又问:“千味坊开的工钱竟然这么高吗?”
“这……”这可把万掌柜给问住了,“应当与旁的差不多大的铺子一样才是。”
“那就是这账房本就家底丰厚了。”
周月桥没直白说这里面有问题,很快转开了话题,引着万掌柜自己去查。
若查不出什么她就得做别的打算,若真查出了什么,那不但能把仇给报了,万掌柜还得感激她。
不但得感激她,还送给她一个把柄,失察之罪可大可小,自然也可以隐瞒不报,端看她想不想放他一马了。
两人回到家时天色已经过了西边一半,路途颠簸,车里又闷,不好带冰块,路上只吃了些干粮就水,胃里发胀,周月桥只想回家喝碗酸梅汤清爽一下。
推开门倒是被里面堆的跟小山的杏子给吓了一跳,“怎么收了这么多?”
柳叶见两人回来也是惊喜,连忙放下手里的杏子拿出帕子给两人擦汗,又指挥周小满去端水。
“都是村里人送来的,不好拒绝。”
周月桥眼神一凝,粗粗看了看,“娘,这都是谁送来的?”
“那两筐是黄娘子早上送来的。”就是村长妹妹,而月桥看得质量最差的就是这两大筐子。
“这样的不能用。”
“不能用?”柳叶急忙上来查看,把果子倒出来,一半的杏都已经完全成熟了,有些还被压得流出了汁水,还有明显是落在地上或是被鸟雀啄过裂开了口子,这样的杏是用不了的。
“这、这……”柳叶无措。
而周瑞则是愤怒,他的脚还没好,却也不需要一直躺着了,这两天都是躺在院里的躺椅上帮着做些事。
来卖杏的人多,他也帮着收了,却没想到竟然收了不能用的。
这两筐子可得好几十斤呢,几十文钱,周瑞觉得自己的心都在滴血,他怎么就这么没用!
“我们收杏子的时候都说了要什么样的,她竟然还送这样的来!”
周月桥叹了口气,“没检查吗?”
“这……都是认识的,而且黄娘子还是村长的妹妹,就、就没看。”柳叶的声音越来越小,也是知道自己做错了。
你拿真心待人家,而人家看你却是大冤种,说不定这会儿还在人后蛐蛐柳叶呢,这事要是传出去旁人有样学样,指不定还有多少人来糊弄。
周月桥摆了摆手:“算是花钱买教训吧,以后收的杏都得倒出来检查过了才行,这样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无论是谁送来的都不能收,哪怕是村长家的。”
她又检查了另外几家的,也有一些坏果熟果的情况,但却比黄娘子那两筐要好得多。
“娘、大哥,人情是人情,生意是生意,不能混为一谈,也是我不好,走的时候没有说清楚。”
周月桥倒是没有因为这几十文钱而难受,以后她的生意可不止这么一点,也不可能全然不出差错的。
周瑞皱着眉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你放心,以后我一定好好查检。”
柳叶也跟着表态,周月桥点了点头,慢慢来。
虽然人很多时候都是因为重大变故而做出改变,才能成长,但潜移默化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周庆手脚麻利的往里搬东西,都搬去了周月桥屋子里等她归置,众人看见这么东西也是吓了一跳,柳叶也上去帮忙。
周小满端着两碗白水出来,“姐姐你喝,放在井里冷过的。”
“怎么不煮酸梅汤?”她把酸梅汤的材料都分成了一包一包的,每日只需要拆一包煮就成。
周小满飞快地瞥了眼柳叶,“姐姐不在家,我们喝白水就成。”
周月桥扶额,果然又是她娘要节俭省着,看来家里这几天也没吃什么好的。
她把凉水给喝了,又差周小满去煮酸梅汤,看着满地的杏觉得这样不是个事,“这么多杏一次性做不完,放个几天又会发烂,这样吧,以后每天就只收两家的杏,还得再找两个靠得住的人来做工,这回我找了从前相识的掌柜,人家也愿意收我做的杏干,可得好好做才成。”
家里人这才又高兴起来。
周庆搬完了东西带着周大满马不停蹄地去滩涂边挖湿泥回来搭烤炉,好在院子里地方大,搭上五六个都有地方。
周月桥受不了牲畜那熏人的粪便味道,所以家里养的的鸡鸭都没带过来,还是养在老屋里,从前由周小满照料着,现在邹婶子主动接过了活,她住在隔壁,万一有个什么动静也听得见。
先把熟透的杏给挑了出来,周月桥准备明天做杏子糖水来喝,坏果不能用,只能留着自家人吃。
剩下好的一院子人都干的热火朝天的,直到吃了晚食还借着月光在洗杏去杏核,大家都想着早点做出杏干就能早点卖银钱!
而周月桥也想好了请来帮忙的人,就江阿婆跟住在附近同族的周阿婆好了,周阿婆她其实接触的并不多,只觉得是个慈祥的老人,每次看见她也很和蔼,还是周小满提醒了她才觉得可以试试。
后来去一说,两位阿婆自然是满口答应的。
其实说是阿婆,归于早婚早育,两人年纪都不算大,而且干活麻利,因着生活经验丰富,总能把活干的很好。
比如洗杏子,那是真的洗的干干净净,连果脐处的脏污都得洗去才成。
而且两人也都不是多话爱打听的人,更不会指手画脚的,月周桥怎么说就怎么做,还能超额完成任务,对于这样的员工她是很放心的。
而周家放出风去说一天只收两家人家的杏子后上门的人不少,都是让周月桥收自家杏子的,还这个帮过周家,那个是亲戚的。
周月桥只笑着道自己一次性收不了那么多,而且鲜果易坏,没法长期保存。
道理是懂得,但谁家不想赚银子?
从前杏是没人要,现在好不容易有人收了,都想着多卖点。
“为了公平起见,以后每天抽签来定收谁家的杏子,而且一家最多收五十斤,收过的人家就得等村子里的人家都轮过一遍才能再来抽签。”
村子里有七八十户人家呢,这一轮得轮到什么时候!
考虑到实际情况,周月桥最终也松口一天收三家的,但其他的就不行了,规矩定下了就是规矩,不能改。
而且收的杏全部当场查看,合格了才会收下,不合格的退回去自己留着。
有人抱怨着,觉得周月桥太不讲情面,这杏子裂了个口子有什么关系,总归是做成杏干来卖的,又不明显。
况且这果子长在树上鸟雀又那么多,能吃就成了,怎么还那么多讲究?
连周老二都觉得太严格,容易得罪人让她别这么计较,乡里乡亲的。
但在质量这一方面周月桥绝不放松,当天就挑出了小半筐不能用的果子给退了回去,那婶子用亲戚的名义软磨硬泡她也没松口,旁人这才知道她的话并不是在开玩笑,之后的人家送果子来就不敢乱来了。
现在一天一百五十斤的量已经是极限了,就这得是全家齐上阵,洗的洗刷的刷,自家井不够用的,还是借用周阿婆跟江阿婆家里的井来冰镇才成。
烤炉也是一天到晚不停的烘着,家里的柴火当然不够用了,就出钱向村里人买,现下不是农忙时节,大家都空着。
除了一部分勤快的去镇上去郡城找活计的,留在村里的人打打柴采采杏子,村子倒是难得的热闹。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19/4394643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