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王府的婢女回乡啦 > 第79章 见了世面的样子

第79章 见了世面的样子


等到第三日闻风而来的夫人小姐们就更多了,女人哪有不爱美的,就冲着新奇好看这一项,就能让她们趋之若鹜。

尤其是在世家世族们也是有着鄙视链存在的,互相攀比成风,而什么好物件你家有而我家没有,那就是落了下风,这怎么能成?

而最顶尖的那一批夫人们,要就得要最好的,于是最顶尖的团扇们也等来了有缘人。

周月桥这回一共带来了十四面最顶级的团扇,五十六面的高端品质,一百三十二面中档的,在第四日都被展夫人一口气吃下。

没有卖低档的给人家,拿出来人估计也看不上。

展夫人也是财大气粗,三百六十两并八钱银子眼睛都没眨一下就付清了,让月桥觉得这价格其实还能再涨涨。

不过这些团扇的成本大约在一百八十多两,算一算真的是暴利了。

其实展夫人心里也应该清楚,毕竟绣品的质量如何她也是一眼便知,这么急着全买下估摸着也是要趁这个时间打彩衣坊一个措手不及。

等人回过味来,锦绣楼的名气已经打了出去,彩衣坊是跟还是不跟呢?

不跟,江宁那么大的市场,这大把大把的银子只能看着对家赚去,多心疼。

跟,那不免落了下风,承认输了锦绣楼一局,这不就是把面子丢在地上踩吗?

锦绣楼多年被压制,一朝扬眉吐气,除了银子之外更多的是脸面。

况且这一遭也让锦绣楼得到了更多夫人小姐们的青睐,这种无形的累积才是最重要的。

展夫人满意了,爽快的给银子,月桥也满意了,送了几张新画的花样不说,还透露出日后还可以合作的信息。

展夫人倒是好奇,毕竟团扇制作简单,她可以差人自己做,其中利润更大,而随着时间团扇只会越来越不值钱,周夫人是聪明人,不会不知道。

对此周月桥没具体说明,只说是新鲜玩意,展夫人倒是很感兴趣。

买卖做成了,周月桥在锦绣楼扯了几丈料子回去,一块是偏紫苑色的八宝纹锦缎,古代紫色染料昂贵也稀少,所以这种颜色不多见。

一块是胭脂色的鱼鳞纹雨花锦,这种颜色偏朱红,适合一些嫁了人年纪并不大的妇人用。

一块是松绿宝相花的,看着大气自带贵妇气质。

价格当然也不便宜,但展夫人给打了个折,周月桥自然感激。

走出铺子她非常豪气地一挥手:“走,吃冰饮去。”

冰饮铺子的角落放着大块的冰降温,倒是凉爽,周月桥要了一碗西瓜清露饮,两碟冰酥酪,一口喝下去只觉得浑身都松快起来。

制冰技术还是两年前被人无意间发现的,左不过就是用硝石,周月桥是有办法能弄到硝石的,比如旱厕墙上,但硝石是制作火药的原料,朝廷管控物资,寻常人囤积可是大罪,她一个小老百姓可不敢去做炮灰。

冰是夏日祛暑佳品,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平头百姓都想要,成本几乎可以忽略,那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既然硝石是禁品,只有朝廷可以用,那朝廷干脆就自己做起了卖冰生意,在各地开设卖冰处,以供百姓用冰。

可惜镇上还没设卖冰处,想买冰最近也得去郡城。

周月桥喝完西瓜饮觉得不过瘾,又加了一碗,却见平时吃东西最积极的周庆坐在那里,神色恍惚像是丢了魂。

“怎么了这事?心事重重的?”

“刚才那位夫人掏了一把银子……我们的扇子就这么卖出去了?”

“我还当是什么事。”

古代版的冰沙最底下是一层碎冰,中间夹着红绿豆跟小圆子,还洒了时令水果碎,上面浇着层牛乳,看的人食欲大涨。

一勺子下去红红白白,牛奶跟红豆水果的香甜混搭,透着丝丝冰凉意,这种秋老虎的时节简直就是解暑圣品。

周月桥边吃边道:“我们卖的可不是普通的扇子,那是在京城流行开来富贵人家竞相购买,是江宁府独一份的扇子,被争抢不也是正常的……你慢点吃,这么多冰吃下去别吃坏了肚子。”

周大满还是第一次在不是冬天的季节里吃上冰,还是这么好吃的冰,眼睛都瞪的溜圆,被冷的直哈气都挥舞着勺子停不下来,他没看见富贵人家夫人掏银子的场景,所以并不像他三哥那样一副见了世面的样子。

“我身体好着呢,二姐,这个可真好吃,可惜没办法带回去让家里人尝尝。”

“那就日后有机会把家里人都带来。”

周大满表示赞同。

“真这么好吃?”周庆也回过了神来,连忙拿过冰碗也吃了起来,周月桥见弟弟们吃得开心,大手一挥又加了份豆团儿跟莲子酥。

做成了大生意,她心情正好着呢,不过一想到银子马上就又要花出去,心情就没那么美丽了,干脆化悲愤为食欲。

“二姐,剩下的扇子那个绣坊不要吗?”周庆吃完酥山哈出一口冷气,想起今天卖出去的就高兴,但想着骡车里还剩下的几百幅又有些愁。

周月桥吃下口莲子酥,“锦绣楼做的都是富贵人家的生意,太普通的那种拉低档次,人家不要。”

最低档的那种就是村子里普通水平的娘子绣的,粗糙不够精致,纹样也普通,周月桥有空的时候会加工一下,或是偷懒写上两句诗提升一下文艺感,但放在锦绣楼这种地方是不够看的。

“那怎么办?”

她倒是不急,“咱拿去郡城卖,只要江宁府这边兴起,就不愁卖不掉。”

周庆跟周大满一看自家姐姐这一点都不担心的模样也放下了心,二姐说的话就没出过差错呢!

吃过了酥山,月桥又让周庆带着去了一处巷子里。

因着皇帝开明,所以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的技术也不再是只有官方才能掌握,比如造铜镜。

“这家的东家听说原是铸鉴处的人,后来因着得罪了人索性就离开了铸鉴处自己出来做活计。”

周月桥点了点头,给了向导十个铜板。

在郡府这样的大城里人员繁多,巷子里不乏卧虎藏龙之辈,而这种时候又没什么地图,外地人想找个什么地方什么人并不是易事,于是就催生出来一种职业,向导。

他们大多都是本地人,常年混迹于街市之间,哪家活计做得好,哪家的人不行,他们都了如指掌,所以找他们引荐能省去不少功夫。

而周月桥找的就是能做铜镜的人家。

玻璃镜子暂时是开发不出来的,而市面上的铜镜并不便宜,所以普通人家买不起只能照水而不是照镜。

她下一步准备做手袋,要知道在现代,女人对于包的喜爱是有多么的狂热,为了买包省吃俭用几个月的人比比皆是。

但放在古代,贵妇人们很少出门,哪怕出行都有丫鬟婆子准备好物件,压根不需要自己动手。

而这个时候品牌意识薄弱,没有这一层关系在,单一的手袋似乎并不那么有吸引力。

所以她决定配上梳妆套组,一把木梳,一把小巧的铜镜,一盒胭脂或是香膏之类的,类似于后世的化妆包。

这样的话就不能用家里使用的那种大铜镜,就得定制手持小镜子,这个时代似乎还没见过这样的小镜子?

因着是来送银子的,那相谈的步骤就简单多了,她需要定做两批铜镜,一种是精巧需要掐花纹的通体铜面镜,另一种就是单块圆形的素面小铜镜,所以价格也不相同。

素面铜镜最终谈成了四钱银子一小面的价格,等周月桥拿到了制作好的样品,一口气定下了两百面,

而精巧复杂的那种需要一两银子一面,周月桥想了想要了一百面,以及一些黄铜的配件,并当场签下了契书。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019/4394642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