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盛唐:我靠挨打改写马嵬坡 > 第三十二章 咱这是忧国忧民

第三十二章 咱这是忧国忧民


杨昱把最后那点粪土混着草木灰反复蒸煮、提纯了几遍后,看着那可怜的一点白里透着灰的粗制硝石晶体,他叹了口气。

一共也才凑出两马车的量,这么点硝石真的够他从蜀州带着荔枝回来吗?

还是得要沿途有所补给才行。

另外,这个最终地点也有问题,他找人问了问蜀州那边的情况,说是山高路险,根本不是马车适合走的路。

第一回运荔枝的时候一共装了十车每车摞了十箱左右的荔枝,结果五日后顺利到达长安的只有一辆,没损坏的箱子剩下四箱,还全是腐坏的果子,没有能吃的。

第二回换了条路,路上的损耗少了,可是哪怕基于第一次的经验稍稍改进了保存方式,到长安时还是因为运输时间过长基本烂完了。

所以这一次到底还要不要去蜀州那边,杨昱心存疑虑。

他仔细想了想,然后翻开了地图。

蜀州晋原县----先划掉。

杨昱在地图上用毛笔戳了戳那个地方,心里否觉得很干脆。

都说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去蜀州的这一路上都是地形崎岖,山道窄得连两头驴并肩都难,马车走不了几步就得推推拉拉,稍有颠簸荔枝就先在车上撞烂一半。

岭南----也不用想。

别说岭南的果子到长安,光是人走一趟都得掉层皮。再说路上气候潮湿闷热,不等到达,果子怕是要先化成果浆。

他手头里这么点硝石肯定是不够耗的。

把两个选项果断划去之后,杨昱的视线落在了渝州涪陵县。

“这地方不错。”

他手指沿着地图上标出来的路线滑过去,最后停在子午谷的位置。

子午谷是条捷径,虽说山路陡峭,但胜在路程短,可以直通渝州一带。驿站密度不算低,只要有钱、有面子,马和车夫都能随时换上。

“日夜兼程…………大概七日能到。”

他低声重复着这个数字,心里已有了盘算。七日的时间,加上沿途的补冰补硝,保鲜条件差不多够了----这是可以接受的速度。

确定路线之后,便是准备运送的家伙什。

杨昱找了长安城里手艺最好的匠人,定制了一只全新的冰鉴。

比起寻常冰鉴,它的腹部要宽一圈,容量大了足足一半。内胆用的是青铜,外壳却是楠木刷大漆。

“木壳轻,刷了漆之后隔热也好,”他一边和匠人确认尺寸,一边比划,“冰化得慢,就能多留些时间,减少硝石的需求......应该够用。”

至于青铜内胆,其好处在于导热性好,硝石溶液的冷效能迅速传到内胆里的水,从而结成坚冰,古人的智慧确实不是盖的。

至于那两大车的硝石----不可能一路拉到涪陵去,那和作死没两样,一路上不知道要多换几个车夫,多换多少马匹,还拖效率。

杨昱干脆拿出笔墨,在驿站路线图上做了标记,每到一站,就留一部分硝石做储备。

另外,他写了好几份详细的“粪土制硝法”,不光有比例、温度,还特地画了草图,准备交给驿站的人照着法子自家弄些硝石出来。

“沿途补给,运费就省下一大半。”

他合上图纸,觉得这主意妙得很。

陈妙知道杨昱准备的差不多了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跑来吵着说要跟着。

她这几天甚至都没回陈家,成天在她师父的道观里窝着,就等着杨昱出发时跟着一起出发。

杨昱只觉得这丫头是哪根筋搭错了,他又不是去游山玩水的有什么一定要跟着的?

“我去帮你数荔枝。”

“数荔枝?你数到第二个就开始偷吃吧。”杨昱没好气。

“才不会!”陈妙两手合十,眼睛亮晶晶的,却是装起可爱来,“而且路上你总得有人帮忙跟驿站说话,我这人人缘好,嘴甜。”

杨昱本想拒绝,可看她笑得一脸无害,还刻意眨巴眨巴眼装可怜,他忽然就没了脾气。

“我哪需要人帮我说话,这趟出门是奉了圣人谕旨的,谁敢不给我面子?”

“哎呀人家就是想帮忙嘛~”

看她甚是真诚,杨昱也心软了一下。

“行吧......跟着就跟着。不过这一路吃苦受累,你别到半道哭着要回去。”

“本小姐会怕吃苦?”她昂起下巴,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

出发那天,天还没亮。

长安南城门前,一辆辆马车整齐地排开,马匹喷着热气,车夫们哈欠连天地整理缰绳。

冰鉴被小心翼翼地装上车,四角用麻绳固定,避免颠簸。

杨昱披着一件旧氅衣,亲自检查每一辆车的车轱辘和车轴。

陈妙则缩着脖子站在一边打哈欠,手里还抱着个小布包。

“你带什么呢?”

“零嘴。”她理直气壮,“路上吃。”

“…………你是真当自己去游山玩水的。”

随着明德门缓缓开启,车队朝南而去,大量的长安城少女追着来送行。

然后她们就看到了坐在杨昱旁边的陈妙。

陈妙朝她们做了个鬼脸,然后就听到了好一阵让人少女心破碎的骂声。

第一天的路程十分顺利,子午谷的山路虽窄,但头一天大家精力都很好,车队行进有序,车队并没有耽搁太多时间。

每到一站,杨昱都会吩咐着散下一些硝石,然后再给驿卒一份“粪土制硝法”的操作指南,叫他们自己琢磨着弄一弄,只要弄出来的玩意长得跟他留下的硝石差不多就算是成功了。

偶尔也有笨的,搞不明白怎么操作,杨昱还得亲自去示范一番。

一路走走停停,偶尔还遇到一两场雨,不过速度倒是没耽误多少,在第八天,一行人到达了渝州的涪陵县。

要说对于这个地方有什么印象,杨昱最有印象的就是后世几乎成了梗的涪陵榨菜。

不过现在这个时间点好像还没这玩意儿。

涪陵城外,江水蜿蜒而过,晨雾还没完全散去,带着股湿凉的味道。

一路的山路颠簸下来,陈妙连着几天都没睡好觉,如今一脚踩在青石板上时,忍不住伸了个懒腰,长舒一口气:“哎呀----终于到了!我这小腰骨都快被马车颠散架了。”

杨昱却没空理她,只是吩咐人去联系县令以及附近的果农,他这趟来也收不了多少荔枝,特制冰鉴的容量大概也就能装个四十多公斤走,所以他要挑最好的果子带回去。

两人沿着城里最热闹的街道往准备落脚休息的驿馆走,涪陵虽然不如长安繁华,但沿江商贾云集,船只林立,街面上到处是叫卖声和挑担的脚步声。

陈妙左顾右盼,像只初到人间的小狐狸,不时停下来问东问西。

“你来是帮我的,还是出来赶集的?”杨昱被她拉得脚步一顿一顿,语气里带笑。

“劳逸结合懂不懂?你这一路天天琢磨、念叨这荔枝的事儿,笑容都少了,得有人提醒你看看风景嘛。”陈妙一边说,一边踮脚朝江面望去。

“我最近没在笑吗?”杨昱摸了摸自己的嘴角,最后却只露出了一个苦笑来。

他这法子到底好不好使还两说呢,他心里何尝没有压力呢?

若是跑上这么一回能把这运荔枝的事情给解决了,也能省下几条人命、马力,让这大唐朝少在无用的地方耗费些国力才对......

顺带制硝法要是能开枝散叶的话,后面撺掇火药的时候也能缓解一下硝石矿的压力。

他倒是没想着要赚钱什么的,他现在花的纯粹就是杨玉环的钱,而杨玉环的钱就是李隆基的钱,李隆基的钱就是公家的钱。

换句话说,他杨昱的每一笔花销都是公家在给他买单的,那还愁个什么劲?

可劲儿造呗。

他现在是在花大唐的钱为大唐谋福祉呢!

自家这段时间笑的少了,那都是忧国忧民的体现!

他很是臭屁地想着。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45/4398717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