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旦放开,洪水滔天!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旦放开,洪水滔天!


“千不足一?万里挑一?”扶苏嘴唇微颤。

他并非完全不知民间疾苦,但赵天成这赤裸裸的数字,将大秦看似庞大的帝国之下,那脆弱得令人心悸的根基,血淋淋地撕开摆在他面前。

“先生……这……这未免过于……”

“过于悲观?还是过于真实?”赵天成冷笑一声,重新瘫回太师椅,那副懒骨头仿佛从未离开过。

“苏公子,骊山工地上累得吐血的刑徒,能看懂告示吗?乡间地头,除了那几个管事的里正、啬夫,有几个农夫能读明白朝廷的新法?你指望一群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利索,朝廷告示都看不懂的人,去理解什么曲辕犁的构造?去掌握水车维修的窍门?去精确记录田亩增产的数据?去把少府发下去的技术图样变成实物?”

他每问一句,扶苏的脸色就白一分。

那些平日里被忽略、被视作理所当然的“底层愚昧”,此刻在赵天成的质问下,成了横亘在宏伟蓝图前无法逾越的天堑。

“可……可先生,”扶苏挣扎着,试图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朝廷可派官吏、工匠下去指导啊!三老、里正亦可传达……”

“派?”赵天成像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夸张地掏了掏耳朵。

“老章那‘技改推行署’才几个人?全大秦有多少乡里?官吏下去指导?指导完拍拍屁股走了,留下点皮毛,过几天新东西坏了谁修?细节谁优化?靠那些识字率‘千不足一’的本地人?做梦!”

“这就好比你想盖座通天塔,却连最底下垒砖的苦力都找不到几个,全靠几个监工头子从塔顶往下扔绳子吊人上去,可能吗?效率能高吗?根基能稳吗?”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如刀,直刺扶苏心底最深的恐惧。

“更可怕的是,苏公子,你以为这就完了?错!低识字率,意味着绝大部分黔首,只能被动接受上面的指令!他们无法理解律法的深层含义,容易被酷吏曲解盘剥;”

“他们无法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和知识,眼界被死死困在方寸之地,愚昧和迷信成为常态;”

“他们甚至无法形成有效的群体意见,只能像散沙一样被驱役、被压榨!这样的底层,谈何‘协作之网’的效率?谈何对‘新法’、对‘国家’的真正认同?他们连理解都做不到,何谈归属?一个国家的强盛,根基在民!民智不开,民力就是无头苍蝇,再好的技术、再精妙的制度,都是建在流沙上的宫殿,风一吹就倒!”

扶苏面色难看。

赵天成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敲打在他自幼接受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训诫上。

让“黔首”都识字?

这念头本身就像一道撕裂苍穹的闪电,过于耀眼,也过于……恐怖!

“先……先生!”扶苏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惊惶和尖锐,仿佛被踩到了尾巴。

“此……此议万万不可!自古贵贱有别,士农工商各安其分!若使黔首人人识字,知书达理,则尊卑何在?秩序何存?彼等若通晓文墨,习得机巧,岂不……岂不心生妄念?效仿先生说所的万年之前的陈胜吴广之辈,以妖言惑众,动摇国本?此非强国之道,实乃取祸之阶啊!陛下……陛下也绝不会允许!”

他将嬴政抬了出来,声音颤抖,仿佛在祈求赵天成收回这“大逆不道”的念头。

在他根深蒂固的认知里,知识是权力的象征,是区分贵贱的鸿沟。

一旦放开,洪水滔天!

“呵……”赵天成发出一声短促而充满讥诮的冷笑,那眼神如同在看一个守着破瓦罐当传家宝的可怜虫。

“尊卑?秩序?苏公子,你脑子里那点‘士农工商’的破玩意儿,早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还当宝贝供着呢?”

他猛地坐直身体,虽然姿势依旧带着点懒散,但气势却陡然变得极具压迫感。

“我来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强国之道’!什么叫‘人人识字’的好处!这不是什么狗屁‘妄念’,这是根基的根基!”

隔壁耳房内,嬴政搭在石壁上的手指骤然收紧,骨节泛白!

李斯与蒙毅更是瞬间屏住了呼吸,心脏狂跳!

赵天成要说什么?!

“第一,识字是掌握技术的基础!”赵天成的语速不快,却字字如铁锤砸落,不容置疑。

“你造出新农具,没详细说明,文字图解,靠老章派下去的官吏嘴皮子磨破,能教会几个人?能保证不传错?农夫自己识字,拿过图样、手册,自己就能琢磨个大概,上手快,学得透!效率提升十倍百倍!”

“新技术需要试验、需要数据!谁去记录每天的天气、灌溉量、作物长势?谁去记录机械的损耗、改进的点子?靠文盲?靠他脑子记?还是靠官吏蹲点?识字,就能写下来!好的经验就能写成册子,传给十里八乡!坏的问题就能写清楚上报!经验积累、技术迭代的速度,天壤之别!”

“只会按吩咐操作的是机器!识字,能看懂基础原理,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这么干。理解了,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在遇到新情况时灵活变通,甚至……主动去改进!一个只会埋头干活的文盲,和一个能看懂图纸、理解原理、甚至能提出建议的识字工匠,谁对‘技术推广’更有用?瞎子都看得出来!”

“第二,识字是提升协作效率的关键!”赵天成伸出两根手指。

“朝廷政令、技术规程、市场信息,写成文字,传递千里,内容不变!靠口耳相传?传三遍意思就歪到姥姥家了!低效、易错!识字,信息就能准确、快速、低成本地传递,整个国家的‘协作之网’才能真正高效运转起来!”

“商人交易,农夫借贷,合作分工,有书面契约,清楚明白,减少纠纷,增强信任!靠口头约定?靠‘信义’?在巨大利益面前就是狗屁!识字,能看懂契约,能书写凭据,商业活动才能更规范、更活跃!经济才能活!”

“北方的匠人改进了一个零件,写成心得,南方的匠人看到了,结合本地情况再改进,再传回来!没有文字,这种跨越地域的技术交流协作,效率低!识字,就是打破地域隔阂阂的桥梁!”

“第三,识字是培养‘国家认同感’的土壤!”赵天成眼神变得深邃。

“朝廷讲‘止战乱’、‘开太平’、‘秦法公平’,你写得天花乱坠,老百姓看不懂,有什么用?他们感受到的只有严苛和压榨!识字,让他们能看懂朝廷的宣传册子,能理解,至少部分理解新法的用意和你们所称呼的‘皇帝之法’带来的秩序好处,心里的抵触和怨恨自然就少了!认同感,是从理解开始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41/4399198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