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开元盛世
牢房里安静了一瞬,只有远处隐约传来的滴水声和粗重的呼吸声。
蒙海的问题,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好奇与期盼。
经历了对秦政困境的剖析、对战争本质的揭露、对叙事权的震撼认知,乃至对司马懿阴鸷权术和晋朝短命悲剧的听闻,他们都迫切地想从这位言辞犀利、视角骇人的“先生”口中,听到一个不一样的、光明的可能性。
赵天成被蒙海这直愣愣的一问给逗乐了,他嗤笑一声,在草堆里挪了挪屁股,找了个更舒服的姿势,仿佛要开始讲一个长长的故事。
“我眼中的王朝景象啊?怎么说呢?”他咂摸了一下嘴,似乎在回忆,又似乎在组织语言。
“你们觉得大秦够强了吧?虎狼之师,扫平六合。觉得始皇帝够厉害了吧?千古一帝,说一不二。但说实话,在我眼里,你们这儿……也就那么回事。绷得太紧,压得太狠,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的,指不定哪天就‘嘭’一声,炸了。”
他这话毫不客气,让扶苏和李由脸色都有些尴尬,隔壁的嬴政眉头微蹙,但并未发作,反而更加凝神。
“但要说到真正让我觉得有点意思,算得上‘盛世’模样的,”
赵天成话锋一转,眼神飘向虚空,带着一种罕见的、并非嘲讽的悠远神情,“那还得是一万年前,一个叫‘唐’的朝代,它中间有那么一段,叫‘开元盛世’。”
“唐?开元盛世?”扶苏下意识地重复着这两个陌生的词汇,心弦被莫名拨动。
李由也露出专注倾听的神情。
蒙海则瞪大了眼睛,生怕漏掉一个字。
“对,唐朝,开元盛世。”赵天成肯定道,“那会儿离现在,嗯,差不多一万年吧。你们别瞪眼,听着就行。那可不是靠严刑峻法、把人当牲口使唤出来的强大,那是一种……从里到外透着的活力和富裕。”
“首先,说说最底层的,老百姓的日子。”赵天成竖起一根手指。
“开元那会儿,一个最普通的农夫家里,只要不是碰上特大天灾,仓里是有余粮的。不仅能吃饱,隔三差五还能见点荤腥。朝廷推行‘均田制’,虽然也不是绝对平均,但至少保证了大部分丁男能分到一块足以养活一家老小的土地。而且税赋相对固定,叫‘租庸调’,交够了粮食、布匹,服完了每年的徭役,剩下的收成是你自己的!”
“多劳就能多得!不像你们这儿,无穷无尽的徭役兵役,恨不得把人的骨髓都榨出来。”
扶苏忍不住插话,带着难以置信:“先生之意,万年前那唐朝农夫,竟能……竟能仓有余粮?且税役有定数,非……非如眼下这般,征发无度?”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苦涩和向往。
“废话!”赵天成白了他一眼,“不然能叫盛世?光是能吃饱饭这一条,就比你们大秦强出八条街去!而且人家朝廷还大力兴修水利,搞了很多大型灌溉工程,抗旱防涝的能力强了不少。农夫手里有点余粮,就能换成钱,买点更好的农具,或者给家里添置点东西,送孩子去识两个字……”
“这日子,是不是就有个奔头了?不像你们这儿的黔首,活着就是为了给官府干活,然后等死。”
李由眉头紧锁,试图理解这套制度:“均田?租庸调?此法定然极其繁复,如何确保官吏不从中盘剥?”
他本能地从治理难度和漏洞出发思考。
“问得好!”赵天成点点头,“当然有问题,后来也出问题了。但在开元前期,朝廷权威强,监察力度大,吏治相对清明,执行得还算不错。至少,比你们现在这完全看不到头的压榨要强得多。老百姓能喘口气,社会才能有活力。”
“再说说挣钱的门路。”赵天成伸出第二根手指。
“开元年间,可不光是种地。手工业发达得不得了!丝绸、瓷器、茶叶、铁器、造纸……各种各样的作坊遍地开花。朝廷还在主要城市设立‘市’,让工匠和商人集中经营,管理得井井有条。不像你们,动不动就‘重农抑商’,把商贾视为贱民,搞得死气沉沉。”
蒙海挠头:“工匠和商人多了,都不去种地,打仗吃啥?”
“蠢!”赵天成骂道,“手工业发达,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东西,农民卖了粮食才能买到这些东西,这叫交换!经济就活起来了!朝廷还能从商业里收取市税,收入大增,不比光盯着农民那点口粮强?而且,唐朝的丝绸之路知道吗?那才叫厉害!从长安一直到西域,甚至更远的大食、拂林,商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绸、瓷器运出去,换回外面的金银、香料、宝石、玻璃器皿!长安、洛阳、扬州、广州这些大城市,到处都是胡商,开着铺子,说着各种口音的官话,那叫一个热闹繁华!你们咸阳有这景象吗?”
扶苏想象着那万国来商、百货汇聚的场景,不禁有些神往:“竟能如此……开放?不惧外邦窥伺吗?”
“所以说格局!格局懂吗?”赵天成敲着地面,“唐朝自信!国力强盛,文化昌明,不怕你来学,不怕你看,反而欢迎你来交易。朝廷还专门设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抽税充实国库。这种开放和自信,带来的可是实打实的财富和影响力!哪像你们,恨不得把门关起来,除了打仗征发,就知道防民之口。”
李斯在隔壁听得心神激荡。
商业税收?管理市场?开放贸易?
这些概念对他固有的“重本抑末”思想造成了巨大冲击。
他迅速思考着这种模式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缓解土地压力的可能性。
“再说说他们那套官制。”赵天成继续道,第三根手指竖起,“唐朝沿袭并完善了前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制定政策、门下省审核政策、尚书省执行政策,互相牵制,减少了独断专行的可能。‘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分工明确,各管一摊,效率比你们这朝廷事无巨细都靠皇帝和丞相决断要高得多。”
嬴政的目光骤然锐利。
分权制衡?
明确分工?
这套制度设计确实精妙,与他事必躬亲、高度集权的风格截然不同。
“而且,他们搞科举取士搞得更成熟了。”赵天成说到这个有点来劲,“不像宋朝那么极端,但也已经成了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之一。大量的寒门子弟通过读书考试就能做官,打破了贵族门阀对官位的垄断。虽然高官显位还是贵族子弟居多,但至少给了底层人才一个希望和上升的通道。这朝廷的血液就能不断更新,不至于像一潭死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41/4399193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