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否定之否定!

第二百四十四章 否定之否定!


“当越来越多的人把精力放在私田上,公田的产出越来越差,贵族领主收入减少,他们就可能加重剥削,或者干脆改变制度。同时,随着农具和牛耕的逐渐普及‘这也是一个量变过程’,生产效率提高,一家一户有能力独立耕种更多土地。这内外因素叠加,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井田制’这个‘质’就维持不下去了,必然要被新的土地制度所取代,比如按亩收税,承认土地私有。你看,从‘井田制’到‘私田制’,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不是某一天突然宣布改变,而是各种细微的变化积累了几百年,最后瓜熟蒂落。”

扶苏恍然:“犹如水之渐寒而成冰,非一日之寒。学生以往读史,只见制度之更迭,却未深究此等细微积累之过程。依先生所言,需观察事物发展过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之变化,因其可能导向根本之变革?”

“正是!所以要防微杜渐。很多大乱子,都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小矛盾没处理好,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赵天成说道,随即引出第三点,“而这质变之后呢,又不是一了百了,还会继续发展。这就涉及到辩证法的第三条——‘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扶苏觉得这个说法尤为奇特。

“对。事物的发展,往往不是直线向上的,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会对自身进行否定,但又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扬弃’——抛弃其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保留其中还有价值的、积极的东西。然后,这个被否定后的新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又会因为内部矛盾,再次被否定,从而进入一个更高级的阶段。这就叫‘否定之否定’。”

他需要一个能贯穿较长时间的历史脉络来阐释。

“我们用一个更宏大的视角来看。比如,远古时代,部落联盟推举首领,讲究‘禅让’,这是一种‘天下为公’的原始民主制,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一个阶段。”

“后来,大禹传位于启,家天下始,建立了夏朝,进入了‘世袭制’的王朝时代。这是对原始‘禅让’民主制的第一次‘否定’。它确立了私有制和阶级统治,在当时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它能提供更稳定的秩序和组织。”

扶苏提问:“然则,先生,此一‘否定’,以家天下否定了公天下,岂非是一种倒退?”

“问得好!”赵天成赞许道。

“从‘公’到‘私’,表面看是倒退。但你看,世袭制推动了国家形态的成熟,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它‘扬弃’了原始民主制那种松散、效率可能低下的状态,保留了组织生产和维护秩序的功能,并以新的王权形式将其强化。这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进步。但它自身也包含了矛盾,比如王权继承争斗、贵族势力坐大、百姓负担加重等。”

“到了商末周初,周人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分封制’和‘宗法制’构建了新的统治体系。这可以看作是对夏商以来早期王权制度的一次调整和发展,其中也包含了对前朝某些弊端的‘否定’因素,比如更强调统治者的‘德性’。但本质上,它仍是在‘家天下’世袭制框架内的演进。”

“而后,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弊端尽显,诸侯争霸,制度混乱。这本身就是对周初那一套制度的‘否定’过程。最终,由秦国通过变法,建立起高度集权的‘郡县制’帝国,实现了天下统一。这是第二次重大的‘否定’。”

扶苏思维紧跟:“此次否定,是以中央集权之郡县,否定了分封裂土之旧制。”

“对!这次否定,抛弃了分封制导致的割据战乱,保留了统一国家的形式,并将其发展到极致,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这就是‘否定之否定’。它不是在回到原始的‘禅让’制,而是在更高层次上,似乎又回到了一个‘统一’的、‘有序’的状态,但这个统一和有序,是建立在高度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之上的,比夏商周的早期国家形态要严密、复杂得多。”

赵天成解释道,“所以,发展路径像是:原始联合进一步早期王朝。进一步分裂混乱,再进一步成熟帝国,就是家天下、高度集权。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后一个阶段并非简单重复前一个阶段,而是在吸收了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的更高级形态。”

扶苏听得心神激荡,仿佛眼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历史辩证图卷。

“先生此论,真是让学生茅塞顿开!以往读史,只觉兴亡交替,循环往复,难免有悲观之意。然依先生‘否定之否定’之说,历史虽似有循环之象,实则每次皆在向前,有所进步?只是此进步,并非一帆风顺,需经历否定与扬弃之阵痛?”

“可以这么理解。”赵天成点头。

“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发展的。但这发展是通过不断的矛盾斗争和新旧交替来实现的,过程中有曲折,有回流,但大方向是向上的。就像人走路,左右脚交替前进,看似有时在摆动,甚至后退半步,但总体是在向前走。”

“先生将这三条法则——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融会贯通,实乃洞悉世事变化之无上利器!”

扶苏由衷感叹道,“学生可否再请先生,以此辩证之法,剖析一些具体史事,以加深领悟?”

“行啊,你问吧。”赵天成爽快答应。

扶苏略一思索,问道:“譬如,昔日商鞅变法,以严刑峻法、奖励耕战为核心,使秦国由弱转强。若以辩证法视之,此变法之中,蕴含何种‘对立统一’?其成功,又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

“这个问题提得好。”赵天成侃侃而谈,“商鞅变法,其核心矛盾,或者说‘对立统一’,在于‘破旧’与‘立新’的统一,以及‘法’与‘情’的对立统一。”

“首先,他必须强力摧毁旧的贵族世袭制、井田制残余以及相关的习俗观念‘破旧’,才能建立起军功爵制、鼓励垦荒、重农抑商等新制度‘立新’。‘破旧’和‘立新’是同时进行、互为条件的。没有对旧秩序的破坏,新制度就立不起来;而新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对旧秩序最彻底的破坏。这就是对立统一。”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41/4399188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