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也限制了技术的发展上限。
反正都是等死,能在死前住得舒服点,何乐而不为?
至于这背后有没有什么阴谋……他懒得想,也懒得管。
只要不耽误他最终被处决,领千亿奖金,其他的都无所谓。
“先生满意便好。”扶苏微微颔首。
“陛下与丞相,或也是念及先生……”他顿了顿,似乎在想合适的词,“……言谈或有可鉴之处,故特予此优待。”
“哈哈哈!”赵天成大笑起来,拍了拍椅子扶手。
“行!冲这待遇,我承情!苏公子,以后有啥问题,尽管问!趁我还在,能吹的牛逼……啊不,能讲的道理,肯定给你讲明白!”
他这话说得半真半假,带着一贯的混不吝。
环境舒服了,他心情也好,倒不介意再多“剧透”点东西,反正在他看来,都是些即将随他“离去”而无关紧要的知识。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正要开口,这时,外面铁锁又是一阵响动,铁门被从外面拉开。
一名锐士站在门口,侧身让进一人,随后又将门关上。
进来的是一个看起来约莫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身材不算高大,但很精干,皮肤黝黑,手掌粗大,指节突出,布满老茧和细微的伤痕,一看便是长年与工具打交道的人。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深衣,浆洗得倒还干净,头发用一根木簪束起,面容普通,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有神,透着一股专注和执着。
这人进到房间里,先是快速而谨慎地扫视了一圈环境,目光在赵天成和扶苏身上停留了一下,尤其是在看到赵天成那副懒散坐姿和室内的太师椅、木桌时,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讶异,但很快便收敛起来。
他对着扶苏的方向,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姿态略显拘谨,但动作标准。
扶苏显然认识此人,他上前一步,对赵天成介绍道。
“先生,这位是禽隼,乃是墨家弟子,精于机关匠造之术。奉……上命,特来此地向先生请教学习。”
说完,他又转向禽隼,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提醒的意味。
“禽隼,这位便是赵先生。先生学究天人,所言往往发人深省,你需用心聆听,不得怠慢。”
禽隼立刻转向赵天成,再次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匠人特有的粗粝和一丝紧张:“小人禽隼,见过赵先生。冒昧打扰,请先生勿怪。”
“墨家?”赵天成一听,来了兴趣,上下打量着禽隼,原本瘫着的身子也坐直了些。
“哦?就是那个主张‘兼爱’、‘非攻’,会造守城器械,搞小孔成像,还研究光学力学……嗯,就是物理学的墨家?”
禽隼听到赵天成随口道出墨家核心主张和一些技艺名称,尤其是“物理学”这陌生词汇,虽然不解其确切含义,但显然对方并非对墨家一无所知,反而似乎有所了解,心中更是凛然,态度愈发恭敬。
“先生博闻,小人佩服。敝门确以‘兼爱’、‘非攻’为旨,于守御之道、器械制造、格物之理,略有所究。”
赵天成摸着下巴,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种“见到活化石”般的兴趣。
但随即又撇了撇嘴,带着他特有的那种直言不讳的点评语气说道:“墨家啊……说起来,确实挺厉害的。在你们这个时代,能搞出那么多黑科技……呃,就是很超前的技术思想,比如对力、光、杠杆、滑轮这些基础物理现象的研究和运用,很了不起!比很多只知道空谈道德的学派强多了。”
禽隼听到赵天成称赞墨家技艺,心中自然升起一股自豪,腰板也不自觉地挺直了些。
墨家虽曾为显学,但如今境况大不如前,能得到如此评价,他作为传人,与有荣焉。
然而,赵天成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不那么客气了。
“不过嘛,依我看,你们墨家也有不少问题,或者说,局限性很大。”
禽隼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心中那点刚升起的小自豪瞬间被压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不服气。
他自认墨家技艺博大精深,纵有不足,又岂是外人能轻易置评的?
何况还是如此直接地指出“问题”和“局限性”。
他忍住没有立刻反驳,只是微微低头,沉声道:“请先生指教。”
语气里已然带上了点硬邦邦的味道。
扶苏在一旁听着,心中暗叫一声来了。
他知道赵天成说话向来不留情面,尤其喜欢抨击各种在他看来“落后”或“有问题”的思想和制度。
他悄悄给禽隼递了个眼色,示意他稍安勿躁。
赵天成可不管禽隼服不服气,他靠在太师椅上,翘起腿,开始了他对墨家的“批判”:
“首先,你们太注重‘实用’和‘守成’了。”赵天成伸出第一根手指。
“墨家的技术,大部分都是为了‘守御’,为了‘节用’,对吧?造更好的守城器械,研究怎么更省力地提水、搬运。这没错,但眼光被限制住了。你们有没有想过,用这些原理去‘开拓’?去创造更大的生产力?比如,我上次跟苏公子提过的,用密封烧水产生的巨大力量,去推动机器,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大规模生产?你们墨家典籍里,有往这个方向深入琢磨的吗?”
禽隼来之前已经从李斯那里知道了所谓蒸汽的构想!
此时在听到这里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墨家也有涉及水利、机械,但仔细一想,核心确实多围绕着战争防御和民生节俭,对于赵天成描述的那种“蒸汽动力”、“推动时代”的宏大构想,确实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探索。
他一时语塞。
“其次,”赵天成伸出第二根手指。
“你们的技术,太依赖经验和师徒传授了。缺乏系统的、可以不断迭代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很多精巧的机关,可能因为某个老师傅去世,就失传了。这种知识传承方式,太脆弱,也限制了技术的发展上限。”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41/4395246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