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成老鸨:我爆改怡红院 > 第175章 智应何官担诗责,奶茶双暖解炎夏

第175章 智应何官担诗责,奶茶双暖解炎夏


何大人话没说完,却把“撇清责任”的意思摆得明明白白。

官印坊只按旨意刻印,真要是诗集里的句子惹了朝堂非议……

若是有人参奏到御前,这锅也得怡红院自己扛着。

阿福端着奶茶回来刚巧听见这句话,眉峰直皱。

刚要开口反驳“哪有只做事不担责的道理”,却被时念递来的眼神悄悄按住。

他瞧着时念平静的侧脸,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只是心里的火气还没消,腮帮子微微鼓着。

时念望着何大人鬓角沁出的汗。

那汗一半是被盛夏的暑气蒸的,一半是被官场夹在中间的焦虑憋的。

七品芝麻官,上有朝廷旨意压着,下有党派势力撺掇,活得比戏台上演的“受气小吏”还难。

她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反倒更从容:“何大人放心。”

“诗句是蓝星先生留下的,道理却是天下人的。”

“若真有人觉得不事权贵、坚守本心是错,那这诗印出来,才更该让所有人看看。”

“若这样是错,我时念担得起。”

何大人愣了愣,随即笑逐颜开,先前的局促也一扫而空。

“时老板说得是!是本官被官场的弯弯绕磨得迂腐了!”

他并未多想,只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位王爷在后面示意。

所以他也收起了自己的那些小心思,对着时念道:

“那本官这就把诗集带回官印坊,连夜安排开刻!”

何大人起身告辞,语气里满是自信。

“不出半月,定能让盛京的书肆先摆上,再过一月,各州府的分印本也能送到!”

时念送他到门口,见官印坊的小厮正抱着六册诗集往外走,转头对阿福道:

“去后厨把冰镇的奶茶装几壶,用红绸裹着壶身,给何大人他们带上,天太热,让他们路上解解暑。”

阿福愣了愣:“念姐?这……咱们刚就给他们喝了,还送?”

方才何大人那番“甩锅”的话还在耳边,怎么转眼就给好处了?

“你啊!”

时念险些上手戳在他的额头上。

但那举动太过暧昧,还是将手放了回去。

“就这点儿东西能让你穷着?”

时念望着巷口的日头,青石板路被晒得发白,蒸腾的热气仿佛能把鞋底烤软。

“他来这一趟也不容易,带着奶茶回去,既解了暑,也显得咱们懂礼数,总比僵着关系强。”

至于送银子或是贵重谢礼,她倒没想过。

何大人本就理亏,真送重礼反倒显得他们弱势。

更糟糕的情况,还可能被误会成“收买”。

还不如这几壶奶茶实在,暖了人情,又不越界。

何大人闻言,脚步顿在门槛上,眼里满是诧异。

他在官场混了二十多年,见惯了捧高踩低、勾心斗角,却从没见过谁对他们这些“跑腿小官”这般周到。

别说送冰镇奶茶,便是能好言好语说话的,都已是难得。

“这……这怎么好意思?”

何大人的脸微微发红,一半是被暑气蒸的,一半是窘的,双手都不知该往哪放。

“何大人客气了。”

时念示意伙计把裹着红绸的锡壶递过去。

锡壶的凉意透过红绸渗到手心,连空气都似凉了几分。

“您别嫌弃就好。”

小吏接过奶茶,何大人望着时念坦然的笑脸,忽然明白为何梁王会护着这怡红院。

时念的通透和圆滑,是见过大风大浪后的从容,也是看透世情后的慈悲。

她既懂得规矩,又能重人情。

也难怪她能把青楼改的戏院经营得风生水起。

“时老板这份情,本官记下了。”

何大人对着时念颔首致谢,这次他脸上的笑容比在迎客堂里真诚了几分。

“诗集的事,本官定会亲自盯着,从选料到刻印,绝不会再出岔子!”

马车驶离春螺巷时,何大人掀开帘角回望。

怡红院的灯笼在烈日下微微晃动,时念的身影还站在门口。

她挺直的腰板就像她这个人一样,不卑不亢。

“大人,这时老板……”

旁边的属下捧着奶茶,忍不住感叹。

“比那些眼高于顶的世家小姐亲和多了,连咱们这些小吏都想着。”

何大人没接话,只是靠在马车里,脑子里想着接下来的事情。

世家那些“务必挑错拖延”的叮嘱……

那边得知诗集顺利带回,怕是不会善罢甘休,他还得赶紧想个法子,在两派之间保全自己。

账房里的凉意驱散了暑气。

时念刚坐下,阿福就忍不住凑过来,语气里还带着点埋怨。

“念姐,方才何大人那话,明摆着是想把责任全推给咱们!”

时念端起案上的冰奶茶,抿了一口。

她的眼底带着笑意:“不然呢?跟他吵一架,逼他认错?”

“他一个七品小官,夹在梁王和世家之间,拖了这么久都没敢明确拒绝,已是尽力在周旋。”

“真把他得罪死了,他索性倒向世家,找个诗句违礼的由头把诗集压下去,咱们之前费的功夫,不就全白费了?”

阿福挠了挠头,面上还是有些臭臭的。

“可就这么让他欠着人情,也太便宜他了吧?”

“便宜?”

时念笑了,眼角的细纹在日光下格外柔和。

“他欠咱们的人情,可比计较那几日拖延值钱多了。”

“你瞧着吧,往后官印坊那边,不管是诗集的后续分印,还是咱们院里想刻些新戏本,他定会多照拂几分。”

这才是长远的好处。

更何况,那位何大人现在怕是正头疼如何给世家那边回话。

既要撇清自己“没刁难怡红院”的责任,又要应付付家的施压……

这份头疼,可比任何惩罚都让他难受。

戏台的方向传来温柔的唱腔,清亮的调子裹着暑气漫过来,竟驱散了账房里的几分沉闷。

时念望着窗外的浓荫。

老槐树的叶子绿得发亮,阳光透过叶缝洒下,在青石板上织出细碎的光斑。

她想起何大人保证“诗集传遍南齐”时的模样,心里竟生出几分期待。

或许用不了多久,云河村的老秀才能读到带注解的《蓝星诗词集》;

塞北的将士能在军帐里吟“但使龙城飞将在”;

连拾元村的孩子们,都能指着“床前明月光”,说这是朝廷印发的诗。

那时,今日送的这几壶奶茶,这点退让,又算得了什么?

“对了,”

时念忽然转向阿福:

“去和吴婶说一声,再多煮些奶茶,冰镇在井里,给院里的人都分点,排戏辛苦,解暑气。”

阿福应着“好”,转身往外走时,正好看见浅醉指挥伙计往廊下挂新编的竹帘。

竹帘透着细碎的光,能挡暑气又不挡风,暖夏正帮着递钉子,额头上沁着薄汗。

他还听见时念在身后轻轻哼起了调子。

不是《长生殿》的缠绵,也不是《赵氏孤儿》的悲怆。

是种他没听过的轻快旋律,像泉水淌过青石,像凉风拂过荷叶。

时念收回望着窗外的目光,指尖在案上轻轻敲了敲。

新戏刚开演,得盯紧反响,戏服和道具也得补;

还有诗集刻印的后续,得跟官印坊保持联系……

她扬声唤道:“浅醉、杜元介、张珂源,来账房一趟。”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37/4398883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