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成老鸨:我爆改怡红院 > 第365章 宫议寒门扶持策,蓝星理念入官学

第365章 宫议寒门扶持策,蓝星理念入官学


“民女建议,凡在从良岗位上满三年、无过错者,可凭雇主开具的品行证明,直接向县衙申请脱籍,由县衙核查后报州府备案即可,无需再经层层审批。”

时念语气恳切,想起浅醉脱籍时的波折,补充道:

“就像怡红院的浅醉姑娘,当年为了脱籍,跑了州府、县衙整整半年,手续堆了半尺高。”

“若流程能简化,更多像她这样想靠自己过日子的人,就能早日摆脱贱籍,堂堂正正做人。”

南齐帝指尖在案上轻轻敲着,目光落在《怡红民生建议册》里“浅醉脱籍记”的批注上。

那是陈立威附在奏疏里的细节,写着浅醉脱籍后,主动帮怡红院其他姑娘整理手续,还帮街头乞儿申请义庄安置。

他微微点头,语气带着认同:“此策可行。”

“贱籍之人多是苦命人,简化流程既能收拢民心,也能让他们安心做工、纳税,于南齐有利无害。”

时念悄悄松了口气,继续道:

“第二策,地方书院设寒门补贴。”

“各州府官学接收寒门学子时,经身份核实后,朝廷可补贴半数学费;”

“若是成绩优异者,可全免学费。”

“民女见过不少学子,因束脩太贵,只能在窗外偷听课程。”

“更有像王思哲那样有才华的学子,差点就因没银子读书埋没了。”

“怡红院虽能赠书、设抄书点,却难补学费之缺,唯有朝廷牵头,才能让寒门真正有书读、有出路。”

这话刚落,御书房内的气氛瞬间沉了些。

南齐帝从博古架上取下一本泛黄的国库账本,指尖拂过上面的赤字。

“时念,你可知南齐去年大旱赈灾、今年修缮河道,国库早已空了大半?”

“补贴学费是长久之事,每年需耗银数万,眼下实在无力推行。”

“待国库充盈些,此事倒是可以再议?”

时念心里早有预料,却还是忍不住补充:

“陛下,南齐的根基为民,民强则国强。”

“今日省下学费银,他日若因寒门无出路引发流民之乱,朝廷恐需耗更多银两安抚。”

“民女虽知国库紧张,却仍盼陛下能匀出些银两,先在盛京、永州两地试点,观其成效再定后续。”

“哪怕只补贴三成学费,对寒门学子也是救命之恩。”

南齐帝没有立刻答应,只是合上账本,轻轻叹了口气,转移了话题:

“说说你的第三策吧。”

“第三策,将蓝星文化纳入官学选修课程。”

“先在盛京书院、永州书院等试点,在传统经义之外,增设蓝星诗词与民生案例选修课,让学子自主选择是否学习。”

“蓝星文化中其他的理念,恰能弥补南齐经义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

“且选修不强制,既不会动摇正统文化,也能给学子多一条了解民生的途径。”

这话正好说到了南齐帝的心坎里。

他既想借蓝星文化拉拢寒门、收拢民心,又怕其冲击南齐传承百年的典籍。

“选修”二字完美解决了这个矛盾。

他想起乔章林会试策论里融入蓝星典故的惊艳,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此策甚妙!”

选修既给了学子自由,又能让蓝星理念为南齐所用。

“既如此,就先在盛京、永州试点,由翰林院牵头制定课程细则,务必选出最贴合民生、最能启发学子的内容。”

御书房内的气氛重新缓和下来,连福适时端来两杯刚沏好的茶,清甜的茶香漫过案几,冲淡了刚才的凝重。

南齐帝看着时念,忽然开口:

“你可知,朕为何让你一个商户出身的女子,参与朝政决策?”

时念抬头,澄澈的眼里满是恰到好处的疑惑。

这恰好大大满足了南齐帝的虚荣心。

“因你不像朝堂上其他官员,要么想着讨好朕、谋夺私利,要么想着拉拢势力、争夺储位。”

南齐帝的语气带着几分感慨:

“你想的是百姓能不能吃上平价粮,是寒门学子能不能读上书,是贱籍之人能不能有出路。”

时念微微躬身,语气真诚:

“陛下谬赞。”

“民女所做的,不过是把蓝星文化里的好理念,变成南齐百姓能摸得着、用得上的好日子。”

离开御书房时,已近午时。

刚出宫门,就见乔章林站在宫道旁的古槐下等候。

见时念过来,连忙迎上去:

“念姐,陛下刚下旨,让翰林院牵头制定蓝星文化选修课程的大纲,我特意来跟你商量,哪些诗词和民生案例适合纳入课程。”

时念接过草稿,见上面列着《沁园春·雪》《华夏说》等篇目,还标注了“青州赈灾”“泉州平冤”“盛京粮价调控”等民生案例,忍不住笑了:

“你倒是动作快,连案例都选好了,还都是百姓最认可的事。”

“这些内容既贴合蓝星理念,又能让学子了解民间疾苦,纳入官学定然合适。”

“……”

两人并肩往怡红院走,沿途遇到不少寒门学子。

他们见了时念,都纷纷拱手问好。

回到怡红院时,院里早已炸开了锅。

浅醉得知《寒门扶持令》草案中的“贱籍脱籍简化流程”时,她的眼眶瞬间红了,声音都带着哽咽:

“以后姑娘们脱籍就容易了!”

“再也不用为了一张脱籍文书……”

时念安慰了好一会儿,这才将人哄下来。

站在四楼的窗口,她远眺皇宫的方向。

南齐帝是否会怀疑她的用心,往后的路是否还有阻碍,都可以慢慢走。

暮色降临时,张珂源拿着新统计的书坊订单跑过来,脸上满是笑意:

“念姐,好消息!各州府书坊听说蓝星文化要进官学,都来订《蓝星诗词集》和《民生篇》。”

“订单比上个月又多了三成,泉州、苏州等地的分会都催着要补货呢!”

时念接过订单,目光掠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地名。

从盛京到永州,从青州到泉州,每一个地名都代表着一份期待,一份对“好日子”的向往。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37/4398864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