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设专窗收泉州诉求,赴温府贺百日之喜
时念又转向张珂源,条理清晰的吩咐:
“你立刻去顺天府见陈府尹,说明怡红院已设立泉州民生专窗,后续会定期将收集的百姓诉求整理成册。”
“请他协调顺天府,专门对接泉州府衙,督促他们尽快核查海产垄断、粮价虚高这些问题,务必给泉州百姓一个答复。”
众人立刻行动。
浅醉带着戏班的姑娘们去春螺巷布置专窗,搬桌子、挂木牌,忙得有条不紊;
张珂源拿着民生议事区的初步记录,快步往顺天府赶;
陈阿牛也主动留下来帮忙,给陆续来议事的百姓讲泉州的困境。
傍晚时分,泉州民生专窗就正式启用了。
第一个来登记诉求的是个从泉州来盛京探亲的老大爷。
他从怀里取出一张泛黄的地契:“姑娘,你们真的能做主吗?”
“如果可以,能帮我要回我的田吗?”
“那些强盗强占了我家世代耕种的海田,还逼着我签字画押,说不签字就把我抓进大牢!”
“我这把老骨头,就指着这块田养老,现在啥都没了……”
浅醉一边认真记下大爷的姓名、住址和海田位置,一边轻声安慰:
“大爷您放心,我们会把您的诉求详细整理好,交给顺天府。”
“只要情况属实,一定帮您讨回公道,不会让那些人白白欺负您。”
渐渐的,来专窗登记的泉州人多了起来:
有渔民反映“海产被垄断,低价强收”;
有小贩说“粮商囤货抬价,一斤粮涨到二十五文”;
还有个中年妇人红着眼眶提及“苏家旧宅被于国公的人占了,改成了私宅,里面还堆着当年苏家没来得及运走的家具”。
陈阿牛在一旁忙着帮记录的伙计翻译泉州方言,偶尔还补充细节。
比如哪个粮商最黑心、哪个海产贩子是于家旧部的亲信,忙得满头大汗,却没喊一句累。
时念站在回廊下,看着专窗前排队登记的百姓,她完全没想到在距离泉州如此遥远的盛京还有这么多泉州的人。
一个伙计端来两碗绿豆汤,递给陈阿牛一碗:
“陈大哥,喝碗热乎的歇会儿。”
“念姐说了,若是你在盛京没有地方去,以后就住在怡红院,帮着打理泉州专窗,既能跟百姓多聊聊泉州的事,也能有个安稳住处。”
陈阿牛接过汤碗,眼眶瞬间红了:
“谢谢你,也谢谢时老板……”
“我以为这辈子都只能看着泉州百姓被欺负,没想到还有人愿意帮我们。”
抬起袖子擦了一把自己脸上的泪水,他道:
“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你们的信任!”
暮色降临时,张珂源从顺天府回来,脸上带着笑意:
“念姐,好消息!陈府尹说会派专人对接咱们的泉州专窗,每周来取一次诉求册;”
“还说会立刻下文给泉州府衙,让他们严查海产垄断和粮价虚高的问题,若是情况属实,绝不姑息!”
时念接过顺天府的回函,目光落在“严查不怠”四个字上,无奈的笑了笑。
自从民生议事区开放后,南齐帝便让顺天府成立了专门对接民间诉求的“民生科”。
而陈立威正是这个科室的总负责人,有他牵头,泉州的问题至少能有推进的希望。
解决泉州的困境不能一蹴而就,但时念心里清楚。
只要有百姓的信任、顺天府的支持,只要一步步收集证据、推动核查,总有一天,能还泉州一个海晏河清。
还苏家、和原主一家三口一个迟来的公道。
三日后。
初秋的晨光裹着浓郁的桂香,漫过温家小院。
朱漆大门上贴着烫金的“喜”字,檐角垂着的红灯笼串从门口一直绕到正屋。
温家的伙计们正忙着往院里搬桌椅,没半分含糊,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喜庆调子。
今天是温简明与流芝的儿子温子仁的百日宴。
“吴婶,您这百家衣做得可真精致!”
温家管家老远就迎了上来,看着吴婶手里的衣服,眼睛瞬间亮了。
青色的底布上缝着各色碎布块。
有浅粉色的绢布、靛蓝色的棉布,还有几块闪着细光的金线绣片。
那是怡红院的姑娘们特意做的,每一块布都带着一份心意,图的就是“百家护佑、平安长大”的好彩头。
吴婶笑着应下,语气里满是自豪:
“什么精致不精致的,就是想让子仁这孩子,能被大家的心意护着,平平安安长大。”
乔章林走在最后,手里捧着个雕花木盒子。
里面是他特意挑选的文房四宝。
虽说孩子还小,离读书识字还早,却藏着大家的期待。
盼着温子仁将来能好好读书识字,像乔章林一样有出息,做个能为百姓办事的人。
“念姐!吴婶!阿福!你们可算来了!”
流芝抱着孩子从正屋走出来,身上穿件月白色的襦裙,头发绾成简单的圆髻。
她只簪了一支素银钗,没有过多装饰,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温婉娴静。
脸上全然没有了当初那个胆小单纯的模样。
她怀里的温子仁,裹着件鹅黄色的襁褓,小脸粉嘟嘟的,闭着眼睛睡得正香。
孩子的眉毛像极了温简明,浓而黑;
鼻子却随了流芝,小巧又挺直,模样格外讨喜。
“快进屋坐,外面风大,这入了秋,天也凉了。”
流芝侧身让众人进屋,怀里的温子仁似乎被动静吵醒了。
他的小嘴轻轻动了动,却没哭,反而往流芝怀里蹭了蹭。
这小模样憨态可掬,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吴婶凑过去,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孩子的小手,软乎乎的像棉花,忍不住感叹:
“这孩子可真乖,跟你小时候一个样!”
“我还记得你第一次来怡红院,也是这么安安静静的,不像阿福,那时候吵得整个院子都能听见他的声音。”
阿福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那时候我不是年纪小嘛!现在我都多大了,早不吵了!”
跟着来的陆襄,穿着件迷你版的浅粉色旗袍,蹦蹦跳跳地跑到流芝面前,仰着小脸问:
“流芝姨姨,我能抱抱子仁弟弟吗?我会轻一点的,不会弄疼他!”
流芝笑着把孩子递过去,耐心叮嘱:
“襄襄真乖,抱的时候要托着弟弟的腰,轻轻的哦。”
陆襄学得有模有样,两只小手小心地托着温子仁的腰,轻轻晃了晃。
她的嘴里还哼着刚从素心那学的童谣,引得众人都围过来看,正屋里瞬间热闹得像开了春。
乔章林打开带来的紫檀木盒,指着最上面的一支狼毫笔,笑着对温简明说:
“这是我托人从湖州专门买的好笔,等子仁长大了,我来教他写字。”
“咱们怡红院看着长大的孩子,可不能没文化,将来要做个有出息的人。”
浅醉则把绣好的肚兜递到流芝手里,语气带着笑意:
“这肚兜是按子仁的尺寸做的,等天再暖些就能穿。”
“上面的胖娃娃抱鲤鱼,是盼着他将来年年有余,一辈子顺顺利利的。”
流芝接过一件件礼物,眼眶微微发红,却笑着道:
“谢谢大家,真的谢谢你们……”
待众人坐定,吴婶主动去厨房帮温家的厨娘摆菜;
浅醉和晚晴陪着流芝说话,聊些育儿的琐事……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37/4398864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