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成老鸨:我爆改怡红院 > 第444章 戏台终章融大同,夜宴温情话民生

第444章 戏台终章融大同,夜宴温情话民生


与此同时,戏台之上传来所有演员的声音。

只听他们唱道:“公平交易能共赢,天下百姓是一家。”

此时融合了十二国音乐元素,北徐的渔歌调、滇国的山歌颤音、安泰的海浪节奏,最终汇成“大道之行也”的合唱旋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幕布上的十二国文字同步落下,所有使臣们都看呆了眼。

虽语言不同,却也都跟着伴乐的节奏打拍子。

南齐帝轻轻晃着手指,眼里满是笑意。

剧终时幕布缓缓落下,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暖夏突然感觉到腹中传来轻轻的胎动。

她惊喜地拉住阿福的手:“动了!孩子刚才动了!”

阿福瞬间慌神,连忙扶着软轿大喊:“大夫!大夫在哪?”

这阵慌乱引得使臣们都看过来,巴图笑着调侃:

“阿福兄弟别慌!这孩子想必是迫不及待想要出来瞧瞧这出戏呢!”

众人都笑起来,暖夏也忍不住笑,拍了拍阿福的手。

“别喊了,他就是在跟咱们打招呼。”

吴婶连忙给暖夏盖了块薄毯:“这孩子,定是听着戏高兴呢!”

皇帝看着这温馨一幕,对身边连福道:

“你看,这才是文盛之会该有的样子。”

有文化的共鸣,有家的温情,比任何排场都动人。

连福点头赞同,目光落在戏台旁的“天下大同”匾额上。

一旁的李睿勾着唇角,婉娘若见,定也会为这景象高兴。

戏台灯光渐暗,使臣们仍围着浅醉、素心讨论剧情。

怡红院姑娘们耐心解答,十二国语言混在一起,却透着相同的欢喜。

暖夏往回走,阿福小心扶着,陆襄跟在旁边,还在小声唱《天下大同》的调子。

晚风卷着桂香和琵琶余韵,漫过戏台与青石板,把跨文化的共鸣送进每个人心里。

原来无论语言、地域如何不同,对“好日子”的向往、对“亲情”的珍视、对“互助”的期待,从来都是相通的,这就是“天下大同”最动人的模样。

文盛之会最后一夜,盛京晚风裹着槐花香漫进怡红院,檐角灯笼早已亮得通透。

怡红院的戏台被改造成宴饮场地,两侧挂着陆襄手绘的十二国风景图。

西疆草原、北徐渔港、滇国山地,每幅图旁缀着小铜铃,风一吹叮当作响。

混着飘荡的菜肴香气,把夜宴的暖融酿得格外浓。

吴婶领着伙计往石桌上摆点心,精致的瓷盘里盛着怡红院小麻花、酥肉与奶茶。

甜香漫开时,刚从驿馆赶来的使臣们都放慢了脚步。

时念站在戏台中央看着素心和乔娘子以及邱王两位师傅调试乐器。

见使臣到齐,她笑着扬声:

“今日夜宴没有官样文章,只有蓝星诗词、南齐民生故事,咱们边吃边聊。”

话音刚落,素心抱着琵琶走到侧台,指尖轻拨琴弦。

清泠调子刚起,她手腕微转,突然加入段粗犷号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素心的琵琶混着号子,把《悯农》的苦唱得格外真切。

泉州的赶来的百姓不自觉跟着哼唱,声音虽不洪亮,却带着从苦日子里熬出的质朴。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戏台上所有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戏台旁的灯笼晃了晃,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时念笑着拍手,示意浅醉上场。

浅醉穿水蓝襦裙,缓步走到戏台中央。

素心的琵琶调子突然转柔,换成改编后的《水调歌头》前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浅醉的唱腔清亮,唱到“但愿人长久”时,却轻轻一顿,改唱“但愿民生安”。

这一改不仅不突兀,反而让台下使臣们都静了。

西疆牧民盼草原风调雨顺,北徐渔民盼出海平安,滇国山民盼洪水退去。

“民生安”三个字,正好戳中了所有人的心愿。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37/4398856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